内卷之下,如何找到确定的自我?

1641 篇文章 22 订阅
1628 篇文章 36 订阅

内容来源:2021年10月23日,前檐书店和粤海街道办举办的深圳湾新知文化节。

分享嘉宾: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得到App课程主理人。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困境中,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现在的生活如此高效,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各种各样的迷茫。

因此,面对这个时代、面对这种新变化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一个思索者。

一个好的思索者,一定是构建了强有力的底层认知框架和价值目标。

一、重构自我认知框架,

三种方式带你走出迷茫

1.接受现实的不确定性

现在这个时代,你获得的信息和观念,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它们都在影响着你的生活。这种来自远方变量的影响,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好比曾经我们以为进入一个好大学、去一个好公司,发展的道路就会是宽阔平坦的,剩下的就是一直往上走了,途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只不过是走得多快、多远罢了。

虽然这个认知是清楚的,价值目标也是清楚的,但现实不是如此简单,现实更加复杂、不确定。

内卷之下,如何找到确定的自我?

现实层面的复杂和不确定包含了两层意思:

① 混沌

混沌在宏观世界里是有规律和方程解的,但由于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即便我们知道规律,也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为只要发生一丁点变化,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带来更大的混沌。

② 偶然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相互联系和依赖的,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于变量数量和影响力增加,哪一个变量突然爆发,都会快速侵入我们的世界,导致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偶然性填满。

接受现实的不确定性,或许已经成为我们需要具备的一个底层常识。

2.反思自己的如意算盘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红利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容易让阶层流动,只要年轻人愿意奋斗就会成功,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在相当大的人群中是有效的。

虽然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在全球是领先的,但没有像以前那么迅猛发展。跃迁阶层的空间变得非常有限,即使进入了最好的大学、成为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最好的大厂,却总感觉怎么(上升)还这么慢呢?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如意算盘不再有效呢?因为它是根据过往一些有限的变量来制定的。因为你的框架是建立在旧时代的那个框架里,你要把自己的人生局限在“我要胜出、我到了这样的公司,我就要比同龄人优秀”的认知框架里。

优秀是什么?如果是比别人赚更多的钱,那这个价值框架是有问题的。

内卷之下,如何找到确定的自我?

古往今来,很多人未必比别人显得更优秀,也可以过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优秀”有各种各样的,而你却简单设定成“我要比人家职级更高、晋升更快、收入更高”,在这样单一性的框架里,我们很容易陷入定式思维,一旦这个框架被突破了,你会发现生活根本没有办法回应你的迷茫。

比如有些人在大厂,看到同一年进来的小伙伴三年升了两级,而自己三年却只升了一级,更关键的是“小伙伴年龄还比自己小三个月”,于是在这个“升级”的框架里,所有的注意力和眼光放在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小的格局里,选择性忽略了自己的另一种“优秀”:睡眠可能更好,旅行的地方更多,跟伴侣、友人交流的时间也更多。

3.实践自己的人生道理

很多人会说:知道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不是你的感悟,你需要的是信任、实践这些道理,并且真正做到勇敢和独立。

独立并不是大放厥词地说一个宣言,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依然可以保持从容。

二、人生问题不断,

三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

哲学不是给答案,而是让你自己自主思考和反思。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可以是一种见识。有了见识之后,在很多不同的场景当中面临不同复杂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大的方向。

内卷之下,如何找到确定的自我?

时间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和统一标准,因为每个人、每件事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1.代入“他者眼光”,反思自己

反思的前提是客观化、对象化。

“旁观者清”,哲学的反思要求把你自己作为思考的对象,然后以第三人称视角看自己。

比如你要去面试一份工作,你可能会想那个公司的HR会怎么看我,我的着装得体吗,我这样的头发是可以的吗,以此代入“他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这方法很管用,无论你是失业还是失恋,失恋是需要时间的,你需要另外的视角去看。

另外的视角就是反思,它除了要有概念、知识,还要有很多资源和想象力。

2.主动屏蔽“标准答案”的声音

人的大部分迷茫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要有一个确定性的标准答案,没有答案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慌。

比如小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孩子说是水,然后又说:水化了以后是春天。老师说:这不是标准答案。

孩子是最有个性和创意的,而我们在童年的时候被规训一个信条,就是凡事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答案。

其实,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心态:人生永远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因为你今天的很多问题是你解决了过去的问题之后产生的。

好比你说自己晋升压力很大,是因为你解决了求职的问题之后才会产生“晋升”的问题;你说要买房,是因为你有了“买房”这个想法的时候才会有买房的困扰,你看,问题是源源不断的,没有一套一劳永逸的标准答案。

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问题,你要有一个很强大的能力:不断解决问题,一旦解决了旧问题,新问题一定会出现。某些特定的技巧会对你有帮助,但是你仍然需要格局、需要眼界,需要主动屏蔽一些外界关于“标准答案的声音”。

3.从“内卷躺平”中抽离看自己

这一代95后或者00后的年轻人,他们已经没有快速阶层迁跃的空间,其所产生的期待和现实世界严重不符,所以形成了很强的焦虑和冲击。

现在,某种程度的内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完全不接受,完全特别佛系的状态,你可能会出局。但是另一方面,你全方位地、孜孜不倦地内卷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认为这是不得已的,那你不够聪明,你去向那些发明“摸鱼学”的学一学,一定有对策。在极端的躺平和极端的内卷之间,有很多策略和位置。

我有一个学生物的中学同学,最后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因为生孩子,她付出了很多。有一天当她一个人坐飞机,她跟旁边的老太太说:这几年,我什么都没做。

老太太跟她说:但你做了人啊!

她跟我说自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释然了,因为她一直觉得生孩子很耽误事业。

生活是自己的,我们要从“内卷躺平”中抽离看自己,尽量客观、清醒。

三、寻找属于自己的光,

成为你自己的四种路径

1.走出原有洞穴,重新看待过往经历

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光,甚至想成为一束光,也许很微弱,但是想发光。

光(light)这个词跟启蒙(enlighten)有关,把光照亮,从蒙昧当中看到光,看到真理。

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里的洞穴寓言:被手铐绑住的奴隶,最后被解除了桎梏,走到洞穴外面看到了光天化日之下的光和真理,从蒙昧当中走了出来。

小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我们追寻的理想的光,这是真善美、是最高级别的,但它吊诡的是:洞穴寓言是一个隐喻,它是用来形容的一个追求光亮、摆脱蒙昧黑暗的过程。

以前一个东北老太太遇到传教士,觉得洋鬼子好奇怪,不把水叫水,叫锅头(英文Water的音译),因为她只是以自己单一的理解框架,在解释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而是你不再有一个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可改变的真相。

走出洞穴意味着我们不再是洞穴里的人,我们看到了光,即便我们没有看到,我们获得了一个概念:洞穴性。

从来没有走出洞穴的人,并不会知道概念都是相对的。好比只知道一种语言的人,是想不到还有其他语言的;只知道一个国家的人,是不会知道还有别的国家。因为他们把这一切想成是天经地义的。

光是引领我们重新看待过往,看自己曾经笃信不疑的信条是不是有可能被修改、被抛弃、被重造,这是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光不是一束,不是终极的意思,它一个进程。它是一个火把,有的火把黯淡了,但是有新的火把点燃,生生不息。

重新看到了光,你才能重新去讲关于那个洞穴的自己过往的故事。

2.展开叙事自我,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人生的价值,在于能够讲出一个关于自己有意义的故事。

有一种说法叫“走出舒适圈”,我是喜欢舒适圈的人,但会发现一直待在舒适区里人其实是不舒适的。我认为看小说、看电影、看让你思考的东西,不是只让你满足的,没有挑战的,看所有东西都很舒服,它也是要带给你新视野的,即使新视野有时候会困扰你,让你不安。

内卷之下,如何找到确定的自我?

所以我认为,走出舒适区,会使得一个人不断获得新的成事方式。

读书能够让你建立一个关于自我叙事的框架,找到一个关于自己有意义的讲法,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的自我理解并不是现成的,讲好自己的故事需要素材,怎么把它组织起来需要有一个框架,并不是说你的人生在哪儿就可以讲,而是你讲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你的自我才存在。

让阅读成为习惯,这会使你终生受益。如果人作为一个叙事性的存在,我们仍然需要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需要一个更深厚的情感认知资源来滋养。

3.孤独自我消解,在关系中得到滋养

现在独居的人非常多,这可能是一种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我们自己待着很爽,我们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能跟自己独处,发现自我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这种生活方式也增加了我们对社会的疏离感和孤独感。

像尼采这样的孤独,是完全因为他有真正原创性的重要想法,这是世人所不能理解的孤独,大部分人也配不上这种孤独。

孤独之所以成为可能,得益于现代社会各种生活条件支持,我们有快递、有外卖,所以我们对特定人群的依赖减少了。如果还有元宇宙里虚拟的男女朋友,就更不需要社交了。

于是,孤独成为了一种新的可能生活方式。

内卷之下,如何找到确定的自我?

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孩子来说,谈恋爱、结婚往往意味着“太麻烦了”。

在日本会把婚姻、爱情、性和生育分开,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现在的年轻人是打一张安全牌:我干嘛要付出这么多?现代社会变化太快,好多关系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经常会破裂。

孤独的生活是一个中间状态,坏关系的生活是比孤独要差的,但是好关系的生活是更好的、更精彩的。这和躺平很像,在生活中躺平是低电量运转,耗能最小、最繁忙的。

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关系,无论朋友还是伴侣,对方能够鼓励并参与到你的事业中来,反而是非常好的。

4.增加你的热爱,减少不必要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是你热爱的,它能激发你的创造力、想象力,不是那么日复一日简单的操作,这需要我们社会结构改变和技术进步。

现在我们很流行工具人的概念,工作已经不是我们的手段,而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进了大学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像我就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跟人说话。但在大学也不容易,因为大学会说:不能随便写,要发表在特定刊物上。

这对年轻人压力很大。

当劳动不得不在某种意义上工具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劳动和休闲之间的界限,我们需要上班和下班之后的自由支配时间。

我们保护一个人的自由、休息和爱好,使他能在那个空间和时间里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像彩虹合唱团,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是专职在做这件事,但他们在做那件事情是很幸福的。

在理想社会没有达到之前,我们要越来越多地扩展自由的、闲暇的空间。一方面增加你热爱的工作,另一方面将不得不做的劳动时间降低到最低的水平。

以上就是我及那天的分享,谢谢大家!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光!

大厂产品经理资料100套

内卷之下,如何找到确定的自我?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可运行高分资源 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下面详细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1.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C语言中,变量用于存储数据,数据类型用于定义变量的类型和范围。C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char等)和复合数据类型(如结构体、联合等)。 2. 运算符 C语言中常用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如+、、、/等)、关系运算符(如==、!=、、=、<、<=等)、逻辑运算符(如&&、||、!等)。此外,还有位运算符(如&、|、^等)和指针运算符(如、等)。 3. 控制结构 C语言中常用的控制结构包括if语句、循环语句(如for、while等)和switch语句。通过这些控制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循环和多路选择等功能。 4. 函数 函数是C语言中用于封装代码的单元,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模块化。C语言中定义函数使用关键字“void”或返回值类型(如int、float等),并通过“{”和“}”括起来的代码块来实现函数的功能。 5. 指针 指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变量地址的变量。通过指针,可以实现对内存的间接访问和修改。C语言中定义指针使用星号()符号,指向数组、字符串和结构体等数据结构时,还需要注意数组名和字符串常量的特殊性质。 6. 数组和字符串 数组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和修改数组中的元素。字符串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文本数据的特殊类型,通常以字符串常量的形式出现,用双引号("...")括起来,末尾自动添加'\0'字符。 7. 结构体和联合 结构体和联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复合数据类型。结构体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联合由多个变量组成,它们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通过结构体和联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和抽象。 8. 文件操作 C语言中通过文件操作函数(如fopen、fclose、fread、fwrite等)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文件操作函数通常返回文件指针,用于表示打开的文件。通过文件指针,可以进行文件的定位、读写等操作。 总之,C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可以为编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