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都清楚,软考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命题和统一阅卷的形式,无论在哪个地区,考试题目和阅卷标准都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在2022年,由于广东考区报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资格的考生人数过多,受限于考场条件,不得不采取“单独命题”的方式,并安排分批考试。但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
既然考试题目和评分标准全国一致,为何会有人认为偏远地区软考通过率更高呢?有些同学可能会猜测,是不是偏远地区的考场管理相对宽松一些呢?其实并非如此。
自从软考由笔试改为机考后,为了防止作弊,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例如:
1. 首次启用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监控指挥平台,结合网络舆情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对团伙作弊和高科技作弊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2. 全程采用视频监控,并配备金属探测仪进行安全检查。
3. 考场监控系统具备作弊预警分析功能,可以完整记录考生的答题轨迹,并自动分析是否存在疑似作弊行为,如有异常会提醒监考员。
4. 系统支持多科目混排在同一考场进行考试,同时支持抽卷模式、抽参模式,以及试题和选项呈现顺序随机化,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公平性。
因此,所谓“偏远地区由于条件限制,监考会更松”的说法并不成立。无论在哪个地区,监考的严格程度都是一致的。
再者像青海地区除了国家标准合格线之外,还有省分数线,相比起国家线,省分数线会更低一些。比如:
青海2024年上半年软考省合格标准为:高级:总分不低于130分,同时,单科成绩不低于35分;中级、初级:总分不低于85分,同时,单科成绩不低于35分。
青海2023年下半年软考省合格标准:高级∶总分不低于130分,同时,单科成绩不低于35分;中级、初级∶总分不低于85分,同时,单科成绩不低于35分。
青海2023年上半年软考省合格标准:高级∶总分不低于130分,同时,单科成绩不低于35分;中级、初级∶总分不低于85分,同时,单科成绩不低于35分。
那么2025年我们该如何备考提高上岸率呢?
备战2025年软考的挑战
1、三门专业资格教程确定改版
2025年上半年将启用新版教程的专业资格考试包括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此外,系统规划与管理师和网络管理员的教程也有可能在2025年改版。如果你报考的是这些专业资格,意味着需要重新学习新版教程,无形中增加了备考的难度。
2、高级项目管理和系统集成考试仍可能一年一次
软考中较为简单的专业资格考试是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和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然而,根据以往惯例,软考的考试频率和周期一般不会轻易调整。因此,预计2025年的软考安排将延续2024年的模式,上半年高项和集成仍可能一年只考一次。如果计划在2025年通过考试,就必须确保一次性通过,否则只能等到下一年再报考。
3、软考难度不减反增
不少考生反映2024年下半年的软考难度较高,而2025年的软考可能会更加困难。根据目前趋势,考试内容逐渐向行业新技术靠拢,并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从业经验。由于之前教程未改版,调整幅度有限,而新版教程启用后,考试内容将完全依据新版教程进行调整。因此,可以合理推测,2025年软考的难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4、非超纲题目但容易失分
从2024年下半年软考的反馈来看,有些专业资格考试涉及了教程中较为边缘的内容。虽然这些题目并未超出考试范围,但如果复习时没有仔细阅读教程,这些内容很容易成为失分点。
2025年软考重要时间安排如下:
- 报名时间:2025年3月和9月;
- 考试时间:分别在2025年5月底和11月初进行;高项和中项一年一次!
- 报名费用:不同考区以及软考初级、中级、高级的报名费用有所差异,一般在100元至300元之间;
- 考试形式:机考;
- 考试科目:高级考试包括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初级和中级考试则包含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 报名网址:请登录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进行报名。
备考总体策略:
加强记忆,注重背诵和理解相结合,多阅读教材。
通过绘图和制表的方式进行学习,需更加重视,同时多进行上机模拟练习。
备考时间:越早开始准备越好,考试难度增加,需提前规划备考!
现在已经不是随便翻翻书、背背论文就能通过软考的时代了。如果计划报考2025年的软考,建议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
1. 从官方教程入手,学习基础知识
以前可能有人认为软考不需要看教程,只靠背记备考资料就能通过。但随着2024年下半年考试内容涉及到教程中一些偏僻的知识点,仅靠备考资料已经不够。
软考的考试内容主要基于官方出版的教程和考试大纲。因此,备考软考的第一步是熟悉官方教程并了解考试大纲。特别是针对2025年投入使用或即将改版的五个专业资格考试教程,建议尽早购买新版教程并通读全文。
2、巩固提升阶段
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对重难点的区分,并开始记忆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不仅需要继续背诵和理解,还要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强化,尤其要针对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和核心章节进行重点复习。
软考的考试范围广泛,难度较大,知识点繁杂,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因此,这个阶段可以借助口诀记忆和形象记忆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在这一阶段,建议重点复习计算专题、案例分析以及论文专题。同时,可以利用一些精炼的复习资料,比如思维导图、重要知识点100条等。如果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可以优先记忆这些重点内容。但如果时间允许,也不要忽略那些虽然不常考但仍有几分可能的知识点,尽量做到全面覆盖。
3、模考冲刺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查漏补缺、冲刺备考、调整心态、强化训练。
在这个时间段,我们需要承上启下,将之前记忆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案例论文中,同时完成历年真题的模拟测试。
关于论文复习,建议考生先找一些历年的优秀范文,仔细研究它们的写作格式和表达方式。在撰写论文时,尽量避免直接抄书上的概念定义,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
考前的最后半个月,主要任务是进行模拟测试和冲刺复习。此时可以回顾之前做错的题目,再翻阅教材和笔记,巩固知识点。
另外,软考已经改为机考模式,建议考前最后一周到官方平台进行模拟练习(注意模拟练习平台会提前关闭,请在开放期间完成练习)。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