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受体、光波长与颜色信息
摄像机中的光受体和人眼中的光受体会对不同的光波长做出或强或弱的强度反应。大多数的摄像机和大多数的人眼具有不同类型的光受体,这些光受体会对不同大小的光波长敏感。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对输入不同光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能量响应,这种响应即为颜色信息。
人类颜色感知
从源射出的光线,或者从表面反射的光线根据不同的光波长具有或多或少的能量值,该能量值的大小取决于光的产生过程。这种关于光波长的能量的分布有时也称之为光谱能量密度。
客观而言, 人眼中不同的颜色感受体根据不同波长的光进行或多或少的感应,由此产生的信号通过人的视觉系统解析为颜色信息。
主观而言, 特定的颜色精确解析器是非常复杂的,照度、物体识别和情感都会对其产生作用。而对于颜色的精确描述,通过研究颜色匹配理论,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哪些光谱能量密度在简单条件下产生与人眼相似的响应。
颜色匹配
下图中,我们在左侧半区观察到彩色光——测试光,我们想尝试对右侧半区光的混合达到两边区域颜色的匹配。调整的方式基于三原色原理,且可表示为代数形式:
T
=
w
1
P
1
+
w
2
P
2
+
w
3
P
3
T=w_1P_1+w_2P2+w_3P_3
T=w1P1+w2P2+w3P3
图如下,三原色原理如下下:
三原色原理
人眼中,具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颜色感受体,其相互“独立”,即没有两种原色的混合可生成第三种原色;而通过三原色的混合,可以构建整个颜色体系。
格拉斯曼定律
光的匹配过程是精确近似于线性的,满足格拉斯曼定律。首先,如果混合两种测试光,那么将两种测试光对应的匹配混合起来就会得到混合光的匹配,即:
若:
T
a
=
w
a
1
P
1
+
w
a
2
P
2
+
w
a
3
P
3
T_a=w_{a1}P_1+w_{a2}P_2+w_{a3}P_3
Ta=wa1P1+wa2P2+wa3P3
且:
T
b
=
w
b
1
P
1
+
w
b
2
P
2
+
w
b
3
P
3
T_b=w_{b1}P_1+w_{b2}P_2+w_{b3}P_3
Tb=wb1P1+wb2P2+wb3P3
那么:
T
a
+
T
b
=
(
w
a
1
+
w
b
1
)
P
1
+
(
w
a
2
+
w
b
2
)
T
2
+
(
w
a
3
+
w
b
3
)
T
3
T_a+T_b=(w_{a1}+w_{b1})P_1+(w_{a2}+w_{b2})T_2+(w_{a3}+w_{b3})T_3
Ta+Tb=(wa1+wb1)P1+(wa2+wb2)T2+(wa3+wb3)T3
若:
T
a
=
w
1
P
1
+
w
2
P
2
+
w
3
P
3
T_a=w_{1}P_1+w_{2}P_2+w_{3}P_3
Ta=w1P1+w2P2+w3P3
且:
T
b
=
w
1
P
1
+
w
2
P
2
+
w
3
P
3
T_b=w_{1}P_1+w_{2}P_2+w_{3}P_3
Tb=w1P1+w2P2+w3P3
那么:
T
a
=
T
b
T_a=T_b
Ta=Tb
若:
T
a
=
w
1
P
1
+
w
2
P
2
+
w
3
P
3
T_a=w_{1}P_1+w_{2}P_2+w_{3}P_3
Ta=w1P1+w2P2+w3P3
那么:
k
T
a
=
k
w
1
P
1
+
k
w
a
2
T
2
+
k
w
a
3
T
3
kT_a=kw_{1}P_1+kw_{a2}T_2+kw_{a3}T_3
kTa=kw1P1+kwa2T2+kwa3T3,k非负
颜色感受体
通常,人眼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颜色感受体 (Color Receptor) 调节颜色感知,这是三原色原理存在的原因,每种感受体均将入射光转变为神经信号。
单度量原则
科学家通过解剖光感细胞,并测量它们对不同的波长的光的反应,或从颜色匹配反向推理,能够通过一些实验验证得:感受体的活动只有一种类型,例如反应很强烈或很弱,但是并不对接收到的光的波长起反应。
单度量原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其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如果感受器对两种光产生同样的反应,那么它们之间是匹配的,而不考虑它们的光谱能量密度。
感受体的反应
由于系统的匹配是线性的,感受体也必须是线性的。记
p
k
p_k
pk 为第
k
k
k 个感受体的反应,
σ
k
(
λ
)
σ_k(λ)
σk(λ) 是它的灵敏度,
E
(
λ
)
E(λ)
E(λ) 是到达感受体的光,并且
Λ
Λ
Λ 为可视波长的范围。通过将到达光谱中的每种波长的反应相加,可获得一个感受体的全部反应:
p
k
=
∫
Λ
σ
k
(
λ
)
E
(
λ
)
p_k=∫_Λσ_k(λ)E(λ)
pk=∫Λσk(λ)E(λ)
“回到颜色感受体部分”
视网膜的解剖学研究表明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对光敏感,视锥细胞 (cone) 与 视杆细胞 (rod)。
视锥细胞的光敏感区域的形状大致为锥形,主要对颜色视觉起作用,并且完全占据视网膜中央凹的位置。在对光的敏感性方面,视锥细胞要弱于视杆细胞,从而在暗光下,彩色视觉很弱并且基本上难以分辨(由于视网膜中央凹不工作,不能充分感知空间的精度)。
e . g . e.g. e.g. 试想在黑夜里,走在大街上,颜色不再鲜艳的原因就是因为暗光下视锥细胞由于光敏若所以不能充分感知空间,测色视觉很弱难以准确分辨颜色。
更细致来说,视锥细胞主要分为三种类型,S型视锥、M型视锥和L型视锥。之所以称为S、M、L视锥,是由于其分别对Small短波长、Medium中波长以及Large长波长敏感。
下图可以注意到红色的中心波长为660nm,为长波长;绿色的中心波长为540nm,为中波长;蓝色的中心波长为460nm左右,为短波长。
这样来看,S、M、L亦可以称为蓝、绿、红视锥细胞,但是这样并不确切,因为对红色的感知并不是由对红色视锥细胞的刺激而引起的,其他两种亦是如此。
在人的眼睛中,总共有三种颜色感受体,通常叫做视锥细胞。这些感受体对所有的光量子的响应都相同,但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区别。
下图为三种颜色感受体 S、M、L的光谱灵敏度的相对对数,横坐标为波长,单位为nm。
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