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源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完成、多频多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毋庸置疑,高精度是当前GNSS定位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诸多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提升GNSS定位性能是推动高精度位置服务产业纵深发展的关键。
当前GNSS定位技术尚未建立完备的自身可信度理论体系,换言之,大多GNSS定位系统缺少可信度指标,或者可信度指标不完善,缺少理论支撑。因此,当前GNSS定位结果的可信度理论不完备,制约了GNSS高精度定位的深度应用。
将实际应用需求转化为科学问题的思考、探索过程
目前GNSS定位精度的评估是在自身参考框架下与外部参考值进行对比统计得到的,并非实际应用环境中定位输出的精度,因此无法客观地表征系统当前的定位性能。其理论原因是系统输出定位结果的协方差矩阵失真,精度指标虚假偏高,导致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弃真和纳伪错误,因此亟须建立定位系统自身的可信度完备理论,从而提供定位结果的真实协方差矩阵。
深入分析其理论根源,定位结果协方差矩阵不可信的原因是GNSS定位中采用的随机模型不准确和数据异常处理不精细。具体地,未充分顾及信号精度的多样性、信号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相关性、信号的干扰衰减、复杂环境下的多路径效应、接收机信号处理异常、电离层和对流层扰动、非视距误差、滤波模型失效等综合因素。因此,提升定位可信度的关键在于解决GNSS定位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研究本科学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点
采用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