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段学长的回答都特别实在,不假大空 。
——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认知思考
- 回答问题,先判断前提成不成立,若不成立,问题也没必要回答了
- 不懂就不懂,讲自己懂的
- 勤奋重要,做对的事情更重要
- 非得学新东西吗?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
- 看事情看本质
- 想事情想长远
- 模仿与创新,很难找出一个不是从模仿起步的例子
- 别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从长远角度解决问题,不能等到危急时刻才想办法,那时候往往没办法,得提早做准备
- 坚持做对的事,要是错了赶紧改,把事情做对是个学习的过程
- 错的事和把事情做错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不能因为怕把事情做错就不做事,反正怎么做都可能错,但明知是错的事就不该做
- 错的事情往往存在短期诱惑,一旦发现错了,务必立刻改正,有些事当下不清楚对错,日后也会知晓,因为做错事往往会受到惩罚
公司创业
- 想创业的人不需要鼓励,内心有强烈想法,必然会付诸行动
- 创业得是真心对某个项目有感觉
- 别光看有些人成功了,创业的成功率其实很低
- 千万别为了创业而创业,得是真心有想法、有感觉
- 走投无路的时候,说不定也是创业的契机
- 好赛道不会陷入低毛利境地
-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有用的差异化才是创新,比如能带给用户价值、满足用户需求
- 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 与好的伙伴合作需要运气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全球化是伪命题,不要刻意追求,水到渠成。
投资理财
- 投资,不投机,投资就是价值投资
- 投资其实不是零和游戏
- 不懂别碰,人不应该也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 赚该赚的钱。信息差在某种程度上是零和游戏,靠信息差赚钱,就是赚别人该赚的钱,量化投资有点这意思
- 真正的苹果用户不在乎差价
- 别拿自己需要的钱做高风险的投资,明知是高风险还去做,那脑子肯定有问题,风投投的是别人的钱
社交关系
- 老师和学生关系的关键在老师,老师要是真心关注学生,师生关系自然就会融洽。
- 要让员工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老板服务
- 不喜欢跟我没法沟通的人,聊天要在同一个频道上
关于段学长
- 雪球上有人注册了“大道无形”,所以改成“大道无形,我有型”
- 段学长对zju蚊子印象深刻
- 段学长很喜欢打球
- 段学长很喜欢打游戏
整理自2025年1月5日段永平学长在浙大交流发言。问题是同学们提的,主持人代念,删除了主持人的串词、总结,全文无废话。内容可能有出入,建议观看完整视频
主持人:首先,置身当下这个时代大背景,我们来探讨一下,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以及未来人生规划方面,应当如何顺应时代的变迁,尤其是面对 AI 迅猛发展的态势,我们又该如何调整自身的思路与行动呢?
段永平:嗯,时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工具也在不断更迭,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东西其实并未改变。不管是在学校的学习方法,还是创业等方面,最为关键的是要明晰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而后坚定不移地去践行。AI 的出现确实让许多事务的处理变得更为高效,例如撰写论文时,它能够助力提升效率,不过大家务必小心,切莫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我觉得重点在于,要认真思索自己在 5 年、10 年、20 年后所做的每一个决策是否正确,如此一来,在学习方法、创业等诸多方面其实都是相通的。
主持人:在投资时,您是怎样迅速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的呢?
段永平:嗯,基本上我不太擅长这种事。你看我过去的十多年,翻来覆去也就投资那几家公司,那都是我多年来对企业、生意、产品等方方面面深入理解积累下来的成果。我也没见过有谁真能那么快做出精准判断,包括 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也好、芒格也好,其实投资做得好的人都很辛苦。大家并不在乎错失一些机会,关键是千万别踩雷。很多人或许会说,你当然不需要快速赚钱,毕竟你有钱啊。可咱们学校学会计的同学也会面临资金困境,我说对呀,这没准儿就是没钱的原因,老想着挣快钱。我们其实也想挣快钱,但要明白知其不可为的道理,踏踏实实地做好该做的事。
主持人:作为一名创业者与投资者,您还会鼓励当代大学生创业吗?另外,他还想了解,大学生创业是毕业前好,还是毕业后好,他的想法或许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比如在校期间可能会萌生一些创业的念头,又或者毕业后将想法落地实践。当下,咱们学校也有不少同学正在开展创业项目。
段永平:我可没说过鼓励或者不鼓励的话,我觉得真正想创业的人压根儿不需要别人鼓励,要是内心有强烈的想法,必然会付诸行动。如今创业的条件可比我们当年优越太多了,还能找到 VC(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之类各种各样基金的支持,我们那时候完全是从零起步,啥助力都没有,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打拼。所以现在和过去确实大不一样,当下的创业条件要好得多。但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大家千万别为了创业而创业,得是真心有想法、有感觉,还有就是走投无路的时候,说不定也是创业的契机。因为我们当年做投资就是这么过来的。
主持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您个人是如何持续学习并适应新知识的呢?
段永平:呃,我非得学新东西吗?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在学校主要学到的还是学习的能力。当碰到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不会对未来的东西感到恐惧,对吧?要是感兴趣,就能想起该怎么学习,回去找书、查资料,深入理解。这其中,包括逻辑能力等,我觉得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学习能力方面相对要强一些。就拿我妈妈来说,她老是念叨 iPhone 不肯用,iPad 也不肯用,说太难了,她这就是拒绝学习,我见过好多这样的人。再比如我一同事,我前段时间发现他写字居然反着写,我问他为啥不练打字,他说没练,他比我小十岁呢,我说这没道理,他说行,结果我花了三天就学会打字了,就是因为手写实在太不方便,我们最早的时候还用过写字板接电脑呢。其实只要不恐惧,知道自己能学会,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还是得学自己需要的东西,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所有新东西都学,那不累死啊,学了也白学,有些人看起来知识渊博,可再渊博能比得过搜索引擎吗?所以何苦呢。
主持人:一个好赛道往往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进入低毛利时期,在这样低毛利的阶段,创业者该如何应对呢?
段永平:首先,好赛道是不会陷入低毛利困境的,明白吗?低毛利的往往是商业模式欠佳、产品差异化极小的产品。作为创业者,要是还一头扎进去,那可就不明智了,不管是投资还是创业,都得认真琢磨商业模式。不过我觉得创业还是有些不同之处,创业得是真心对某个项目有感觉,我当年做游戏,没别的缘由,就因为自己爱玩游戏,所以我从不批评爱玩游戏的学生。我儿子要玩游戏,我就让他玩,只是跟他商量好,得通过干别的事挣游戏时间,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不让他玩,因为我自己就爱玩。我觉得吧,所有事其实都像游戏,有人喜欢学习,也是因为能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同样能带来快乐。但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本质上是一回事。就拿我做游戏来说,当初做的时候,我很清楚很多人跟我一样爱玩,所以我想的特简单,我不用费劲儿去说服别人玩游戏,只要把产品做好就行。要是搞个新东西,还得让别人了解它是什么,这个过程可比把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做好要难得多,把质量、渠道、服务都做到位,后面做企业其实没那么难。当然了,当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得开拓进取,我们早年讲“敢为天下后”,那时候企业规模小,现在我们也做很多新东西,没办法,不做就落后了。
主持人:您的“本分”哲学提到做对的事情,那大学生要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正确呢?
段永平:其实,对与错大家心里大多是有数的。有些事当下不清楚对错,日后也会知晓,因为做错事往往会受到惩罚。一旦发现错了,务必立刻改正。不过大多数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可为啥还有很多人明知故犯呢?因为错的事情往往存在短期诱惑,就像抽烟、酗酒之类的,多少人知道不好还照做不误,他们难道不清楚危害吗?当然,像这类不伤害别人的行为,倒也不算大问题,只是对自己身体不好。还有像舞弊、论文作假这类事,他们难道不知道错了吗?肯定知道,可为啥还要做呢?难道这还得靠学校教吗?我还见过以前有些农村中小学写着“老师不许强奸学生”,这都写得出来,他们当然知道这是错的,非要靠法律来处置,那就难办了。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得有自我约束的东西,一旦发现错了就马上改,生意场上也是如此。我见过不少人炒股,买错了股票,明明发现公司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却不及时止损,还想着等涨回来再卖,你说这不是糊涂吗?我记得有人跟我讲乐视,那时候股价跌到 30 几块,问我怎么办,我说 39 块的价钱挺好,因为将来大概率会归零,所以不管啥价格卖都是划算的,还想着等它涨回 50 块,这可太难了。后来我才发现,这人是想把股票卖给我,我心想这人脑子有毛病啊,他可是乐视的第二大股东,我觉得这人不地道。
主持人:请问您认为一名刚迈入职场的青年教师,该如何传承这份育人精神,实现与学生的双向奔赴呢?
段永平:这有点难回答,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不太了解了。不过我觉得吧,老师和学生关系的关键在老师,老师要是真心关注学生,师生关系自然就会融洽。我不太清楚现在老师和学生的接触频率,我们那时候确实多一些,学校规模小,人也少,地方也不大,我们在三分部,后来大一新生去那儿,现在好像大四化学和法学专业的同学在,听说蚊子挺多,天也热。刚才提到的马含芝老师,应该在 2016 年去过硅谷拜访,不知道马老师有没有在现场,要不把话筒给马老师,看看有没有什么想跟我交流的。(马含之老师接过话筒)您好,我是马含之,非常荣幸今天能在浙大第二次见到您。刚才主持人提到,2016 年我和两位同学一起去硅谷向您学习交流,如今 9 年过去了,我们三位都博士毕业了,我留在浙大继续工作,一位同学在嘉兴经济和信息化局,还有一位在 Apple 公司。这些年,您提到的做对的事、做感兴趣的事并坚持做好,对我们影响极大,激励着我们做出各自的人生选择。在此,我代表我们团队感谢您对师弟师妹的指导。
主持人:在中美对立的时代背景下,浙大人的创业机会在哪里,作为校友能为创业的校友提供哪些支持呢?
段永平:中美对立?咱们学校是谁建的,大家可别忘了,浙江大学有着诸多老美的痕迹,北大、清华也是如此,这些大家不该忽视。其实人家对我们挺好的,我见过很多人去美国,没听说谁受刁难,都挺好的,我相信将来也会好起来,虽说眼前可能有些短期冲突,选了这么个总统,确实会有些麻烦。
(回答问题,先判断是不是?前提不成立,问题也不用回答了)
主持人:如果您今年 20 岁,要创业,您会选择哪个赛道,以及选择合伙人的标准是什么?
段永平:这还真不好说,如果有机会,我可能会找份工作,好好享受人生,创业可不容易,别光看有些人成功了,创业的成功率其实很低,大部分人忙忙碌碌一辈子,也没啥好结果。竺可桢学院的同学都很厉害,王坚就是从那儿出来的,我知道他们有本事,但这也不意味着创业成功率就高。要是真想创业,那就放手去干,现在的条件可比我们当年好太多了。
主持人:请问段学长,文科学生创新创业可以走哪些赛道?
段永平:说实话,我不清楚现在文科学生创业该从哪儿入手,我连语文课都没正经上过,中学时只有政语课,学的都是些“田园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之类的,你们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过。
主持人:请问段学长,平常累的时候怎么放松?
段永平:这问题轻松,累了就睡觉呗,要是能睡好,精力就恢复得快。有时候也可以拉伸一下,或者泡泡脚,这些物理治疗的方法都挺管用,没什么特别的窍门,咱们都是普通人,我这儿也没啥神秘的放松秘诀。咱们浙大西区马上要建成段永平文体中心,到时候同学们课余能去那儿参加文艺、体育活动,锻炼放松。我去看过,觉得挺好的,同学们上大学,包括之前,都得养成运动的习惯,学会拉伸,以前我不懂,搞得现在膝盖都有点小毛病,现在条件好了,还有人教,多好啊,希望同学们能多运动。也欢迎我以后多回母校,去文体中心跟大家打打球,我乒乓球还凑合。
主持人:请问段学长觉得浙大有怎样的气质和氛围,影响了您的创业、投资和生活呢?
段永平:我记得以前单位有人说要跟着我的脚步,把儿子送到信电系,我说我走过啥路你都不知道,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要是单靠学校就能决定一切,那大家不都跟我一样了?不过浙大肯定是所好学校,这毋庸置疑,当然也会有不足。我上学那时候,师生关系确实不错,现在信电学院倡导“勤奋乐观”,这挺好的,学习上勤奋努力、不畏困难,生活中乐观积极,这是信电学子的特点。不过我觉得吧,在这之前,更重要的是浙大的“求是创新”精神,很多人对创新理解有误,以为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其实关键是要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做个没人用的新东西,那不叫创新,得满足用户需求,不管是老师满足学生需求,还是建楼考虑实用性,都是这个道理。还有我之前提过“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这可不是盲目创新,像 Google、苹果、微软,早期都是后发制人,做得很成功,这些年也有些新例子,比如 AI 领域,很多人跟着做,ChatGPT 出来后,好多人跟风,但只要实力够强,做出差异化,把产品做好,就能脱颖而出。
主持人:请问您如何看待追热点,或者说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段永平:追热点这概念不太明确,追星、追风口之类的算吗?至于模仿与创新,很难找出一个不是从模仿起步的例子,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哪个不是在别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Facebook 早期在哈佛校园网起步,也是借鉴前人。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并不矛盾,没什么冲突。
主持人:请问段学长,记忆中的校园和今天看到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不知道段学长有没有回紫金港校区转转,现在的紫金港校区和您之前来的时候有哪些变化?
段永平:说实话,我没怎么留意,坐车转了一圈,也没去三分部,感觉散步的地方没啥大变化,蚊子还是那些蚊子。
主持人:请问段学长如何培养看待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段永平:我不太清楚什么叫批判性思维,我就想事情的本质,要是跟我想的一样,挺好,我干嘛要批判呢?就像有人说勤奋最重要,我说不对,做对的事才重要,要是觉得勤奋最重要,也不会变得更勤奋,至少我不会。但要是想做对的事,发现错了赶紧改,日积月累,能省不少力气。我见过好多同学,毕业 30 年、40 年了,很聪明,但原地打转,就是因为每个小决定都基于眼前利益,光勤奋没用。所以我觉得养成想本质的习惯挺好,凡事这么想,时间长了,可能就有这种看透本质的能力,至于批判性思维,我不太懂,听起来感觉挺犀利的。
主持人:如何成为像您这样非常坚定、特别高能量的人,能够欣然应对或者预先承受工作中、生活中的挑战和痛苦,不知道段学长您对这一方面有什么见解?
段永平:我也是凡人,有痛苦的时候也一样。我还是个懒人呢,你看我早早退休了,40岁就退了,显然是不想面对那些压力,我已经享受过工作的乐趣,后来有更年轻、更能干的人,他们干得比我还好,我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这不是我想教别人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能碰上那么多好伙伴一起合作,当然我是有一些心得的。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对人的支持、分享精神,很多人用人是让别人为自己工作,我是希望他们为自己工作,而不是单纯为我服务。就拿我们公司来说,以前没有销售股,只给代理,早年我发现销售部整天跟客户谈价钱,太累了,压力大得很,我那时候一天吃好几顿饭,频繁去桑拿、唱卡拉 OK,简直是折腾,后来我就想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花了大概 3 年时间建立了代理系统,这也是对抗压力的办法。
主持人:年轻人的什么特质会吸引到您,以及您希望与什么样的人成为合伙人?
段永平:我说让员工为他们自己工作,不是那个意思,作为 CEO,我是要支持他们,让他们感觉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不是让他们把我踢开。
刘炳奇:您和黄峥之间友谊深厚,您看重他身上哪些点,所以我想请问关于年轻人哪些特质会非常吸引您。
段永平:其实跟年纪没多大关系,我肯定不喜欢跟我没法沟通的人,我很喜欢和黄峥聊天,他是个看本质的人,跟我一样,这挺重要的。那时候他算不算年轻人,算啊,其实我也算。就是回到我说的,要做对的事,把事做对,想长远,黄峥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聊天不会聊着聊着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可我跟很多人聊天就聊不下去,所以这算回答你的问题了吧,还是得回到事物的本源上去。
主持人:假如您可以让刚刚大学毕业的自己,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您会选择什么?
段永平:睡觉,就每天坚持是啥意思啊,确实每天肯定都要做些日常的事,像体育锻炼得做啊,还有好多事觉得需要做,但要是必须选一件或两件事……这个问题有点难,我猜这位同学是想问您关于习惯养成或者走向成功之路的事,那运动很重要啊,不过也不一定天天都得运动,得保持身体的健康、大脑的清醒。还有一点,又回到刚才说的逻辑上,要清楚凡事得想长远,坚持做对的事,要是错了赶紧改,把事情做对是个学习的过程,很多人分不清错的事和把事情做错,这性质完全不一样,不能因为怕把事情做错就不做事,反正怎么做都可能错,但明知是错的事就不该做,这个逻辑清楚吧?
主持人:您在求学和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吗?
段永平:求学的时候,我差点大学都毕不了业,多亏王宗潘老师帮了大忙,不然答辩可能都过不去,这算挫折吧。创业那挫折就更多了,每个产品都可能出问题,我那时候电话 24 小时开机,可又特别不愿意接电话,因为每个电话大概率都是麻烦事。
主持人:面对这些挫折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解决的想法,或者说是心得之类的,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段永平:其实还是有的,就是做事情尽量想长远,别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我以前整天接电话,现在就没这问题了,很久以前我就基本不接电话了,就是要避免太多紧急的事。就像锻炼身体,不能等到病得不行了才看医生,定期检查很重要。我记得以前在北京做节目,他们问我危机时刻怎么办,我说我开着车 200km 的时速,前面 20 米有一堵墙,肯定要撞上去了,你觉得我该怎么办,没什么办法,死定了,反正他说那你怎么办,我说最重要的是别开那么快呀,别去撞墙,开辆好车比如坦克也行啊,就是得从长远角度解决问题,不能等到危急时刻才想办法,那时候往往没办法,得提早做准备。
主持人:请问在您的视角中,信息差对于投资和选择的影响有多大?
段永平:炒股票的话,如果不是想赚不该赚的钱,信息差对我没什么用。投资其实不是零和游戏,信息差在某种程度上是零和游戏,靠信息差赚钱,就是赚别人该赚的钱,量化投资有点这意思,不过作为生意也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看,这些都是小波澜,太在意就累得慌,我还打不打球了?所以还是得看长远,找到好公司就拿着,有人说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其实价值投资就是投价值,不投价值还投啥?你看巴菲特、查理芒格,他们活得挺好,那些投机的,好多人下场很惨,国内国外都有,有些有钱人还因为投机坐牢了,想不开啊。
主持人:您是否经历过投资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关键决策时刻,以及面对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市场,您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呢?
段永平:明知是高风险还去做,那脑子肯定有问题。不过风投不太一样,风投拿别人的钱去投,赚到钱有他们一份,他们可以做,也会做些判别,觉得某个领域未来市场可能喜欢,就融更多钱,第一轮投进去,赚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的钱。投资本身,从逻辑上讲,得看商业模式、未来现金流,确定能挣钱才敢投。但风投跟我们普通投资不一样,不是这儿放一点、那儿放一点,他们赚的是行业发展的钱。像孙正义,扣掉他前两名赚钱的公司,估计就赚不到钱了,虽然有名,但赚的钱跟巴菲特比差远了。很多人创业,一年创业的人可能上千万,看到马斯克搞电动车,就跟风,中国一年电动车行业倒下多少企业,就是这个道理。
同学:像在医药公司领域,很多公司研发技术,面临很高不确定性,比如技术能不能做出来,做出来能不能过临床,这时候就得考虑高风险、高回报的情况,所以想请教您。
段永平:作为投资人,如果是做企业,可能会去做这种高风险的事,风投做也有道理,但大资金就比较困难,不能拿自己需要的钱去赌一个不确定的回报,我自己一般不会做,我一年赚个 10% - 25% 就挺好,搞个可能亏光的 500% 回报,我为啥要去做?所以我不会碰。医药、生物科技这些领域,很多新想法,但没办法马上有成熟生意模式,像我这种投资人就不应该投,我没那么多时间,我要打球啊,等它好起来我再来也行,我又不是职业投资人,虽然我管的钱可能比绝大多数投资人多,相当于一个中型的基金,甚至更多,但我没他们那么忙,我就买了苹果拿着,或者买茅台,然后就打球去,让他们忙。我理解你说的,只是我自己一般不做这种高风险投资,投资得看你懂不懂,不懂就别碰,也别用股票抵押借钱投资,股票一跌就完了,所以别碰这些事,这样就轻松多了,还能打球。
主持人:请问当下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周期呢?
段永平:其实当下老年人也得面对这个问题,这跟年轻人有啥关系,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自为之呗。确实面临这个问题,不过年轻人可以对大人好一点,要是有喜欢的好公司,有机会加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就算经济不太好,好公司日子还是过得不错,像腾讯、茅台,我们公司也挺好,茅台股价跌不代表公司状况不好,酒还是买不到,我们直购的量都很小。要是暂时没合适机会,还可以先读个研,实在不行再读个博。
主持人:中国企业怎么能够真正做到全球化和本土化
段永平:现在我反问一个小问题,现在中国算是做好了全球化的,可能就拼多多、抖音,我说的这个,其他好像都是局部的全球化,但我觉得所谓全球化像是个伪命题,其实不需要刻意追求,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自然就出去了,没实力、没需求的时候,也走不出去。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早年我刚到美国,觉得超级碗是做广告的好地方,要是有合适产品,一定去打广告,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没做成,黄峥做到了,他问我广告效果怎么样,我说看见了,他说效果还可以,第二年就多打了几条,他一下子就抓住重点了。现在在美国,问好多人知道 TikTok 吗,几乎都知道,我们公司产品,像 TIM,很多人在用,特别是阿姨、管家之类的,不过上面买的东西不多,不管怎样,最后还是得靠产品质量,一点一点提升。
主持人:企业高调,而企业家低调和企业家影响力的对比思考,学长,我大概补充一下,这个问题提前写总是比较挑战,您一直不大讲段子,虽然姓段,但很低调,现在国内,没几个企业家敢在雪球上说话,昨天我们很多看雪球的同事告诉我们,您不低调,可刚才听您讲的过程中,我们觉得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您讲的都是直白的真话,现在公众场合,很多人拿捏着说话,保持本心很难,今天我们从您这儿学到最多的就是这个。您提到超级碗,您做的产品广告好像不多,自己在公众场合代言也少,是不是广告公关费也省了?
段永平:我早就退休了,当 CEO 的时候出来很多,现在还能找到我当年的视频,退休了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要打球,所以跟高调低调没什么关系,我就是个普通人,没刻意高调,也没刻意低调,做我该做的事。我不在一线了,找我不合适,我也不想去抢功劳,那是他们的事,我就是个打球的人。
主持人:刚刚段学长也提到了您在雪球网上的发言,那我们也有注意到您在雪球网上的账号昵称是“大道无形,我有形”,不知道学长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段永平:没什么特别的故事,本来就有“大道无形”这说法,我以前玩梦幻西游的时候,用的就是“大道”,后来在雪球上发现有人注册了“大道无形”,我就改成“大道无形,我有形”,开个玩笑,表示大道虽然无形,但我可以有形,就两个字不一样。
主持人:请学长分享一下,和巴菲特交流之后,你们在价值投资方面的最大共性是什么,以及有没有一些差异化的,关于价值投资方面的观点?
段永平:我们对投资的理解是一样的,投资就是价值投资,不投价值还投啥?投机是投机会。差异肯定有,我们对不同生意的了解不一样,他懂的生意,我不一定懂,我懂的,他也未必懂。就拿苹果来说,巴菲特大概 2016 年开始买,我 2011 年就买了,2018 年我还专门去跟他聊苹果,他听说我有博客,还问有没有英文版,我说我英文不行,写不了英文版,要是想聊苹果,我可以去。后来我去芝加哥,路过奥马哈,就跟他发邮件说要去,他让我去,到那儿他在球会等我,我们几个人一起吃饭聊天。一开始他活跃气氛,说小时候喝百事可乐,因为价钱只有可口可乐的一半,后来聊到苹果,我说我觉得苹果的生意模式,主要是 iPhone,比可口可乐好,他很关注,毕竟他是做 marketing 出身,知道我关注点在哪,我说你看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价钱差不少,真正的苹果用户不在乎差价,在中国、美国都一样,他听了说“i got it”,那天晚上就聊了这几句苹果,后来聊别的去了。到 2022 年去他们股东大会,在奥马哈水族馆吃晚饭,进去的时候,看到巴菲特、查理芒格坐在一张桌子上,对面 Bill Gates 走过来,我们四个人坐下,巴菲特把我介绍给他们,说“this is ping,他告诉我苹果的生意模式比可口可乐好,所以我买了很多苹果”,隔了4年,他还记得那句话,我跟好多人讲过苹果的生意模式,没几个人能像他这样一下子抓住重点,他到现在还没卖完苹果,可能跟我有点关系,不过我也不确定。
主持人:在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公益者的道路上,浙大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段永平:上了浙大,我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还是有影响的,浙大的学风也不错,主要是不在大城市,以前可玩的地方少一点,现在杭州发展得很好,人才多,城市是净流入的,以后玩的地方肯定更多,遇到的机会也会更多。我自己喜欢打游戏,读书的时候没游戏,就下下棋,现在杭州发展好了,希望以后有更多好玩的,也有更多机会。
段永平:哦,看时间吧,我 3 点半以前得赶到机场,4 点以前要起飞,飞新加坡,晚了机场不让降落,有点麻烦。
主持人:请问段学长,您的下一个人生目标或者说是终极目标是什么?
段永平:健康地活长一点,不过得有生活质量,要是只是插着管活着,为了某个理由,那太没意思了,我理解琼瑶,该拔管的时候就拔了吧,不过得为健康努力,好好运动、生活,心情要好,得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