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研方法与思维方式

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

——[法]拉普拉斯
 

第一节典型科研方法
 

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是一项艰苦而又光荣的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亦无平坦的大路可走,它需要研究者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去探索和追求;同时,也要有正确的科研方法做指导才能有效地进行。

方法问题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科研工作的成效。正如古人云:得其法事半功倍,不得其法则事倍功半。科研方法是历代科学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及技术发明的有效工具。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曾指出:“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思维、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法。”

一、科研方法的层次

1.哲学方法

这是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是研究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具有最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研究方法体系的最高境地。与哲学方法密切相关的逻辑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

2.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是特殊方法的归纳与综合,它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对各门学科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连接哲学方法与特殊方法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3.特殊方法

特殊方法是适用于某个领域、某类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专门研究方法,是构建研究方法体系大厦的基础。由于各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因此其研究方法也就各有不同。

二、典型的科研方法

在科研工作中,以下八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覆盖面。

(一)观察

1.观察方法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于精密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自然发生状态下和在人为发生的条件下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观察方法是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2.观察的意义

科学始于观察,观察为科研积累最初的原始资料。捕捉信息,是思维探索和理论抽象的事实基础,也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手段。科学观察是―种有明确目的并且是要获得问题答案的观察,该过程有时需要长期且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3.观察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待观察对象,务求剔除假象。

(2)全面性原则

要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

(3)典型性原则

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选择最佳时机、地点,保证观察的结果既具有典型意义,又不使观察过于复杂化。

(4)辩证性原则在对观察的结果进行理解和处理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的条件性、相对性和可变性。

4.观察的种类

有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之分。前者凭借人的感官感知事物,而后者则需借助于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事物进行考察。

5.观察的偏差

(1)主观因素主要有兴趣爱好、思维定式、知识技能、心理影响等。

(2)客观因素.主要有感官错觉、生理阈值、仪器精度、对象周期等。

(二)实验

1 .实验方法

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任务和目的,利用--定实验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典型的环境中,去探索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实验是发现科学奥秘的钥匙。

2.实验新特点

现代科学实验较以往具有规模扩大化、测量精密化、操作自动化、实施最优化、条件复杂化等新特点。在设计或安排具有上述特点的新实验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之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过程的作用。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实验过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种种线索去探索、认知大自然,揭示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的规律。因此,通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可以说实验本身促成了自然规律的发现以及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定律产生。

3.实验的作用

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的作用。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它还可以用来检验理论预测或假说的正确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说:”实验是一切知识的试金石。实验是科学‘真理'的唯一鉴定者。”

4.实验的类型

实验的类型视其分类标准的不同可有多种分类方式。

①根据实验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有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实验等;

2以实验在科研中的不同作用分类,可以分为析因实验、判决实验、探索实验、比较(对照)实验、中间实验等;

3从实验结果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结构分析实验;

④按照实验场所的不同进行分类,有地面实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⑤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有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总之,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实验手段的日益提高,实验的类型也会愈来愈多。

5.实验的要求

实验的要求是:实验过程要规范,记录要详细周密,数据要真实可靠,实验结果必须能重复,实验结论需理性思辨。实验的要领如下:

①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有准确性和排他性;

③有简单性和可行性;

④有可再现性和鲁棒性;

⑤注意结果的反常性。

6.实验的缺陷

实验缺陷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实验假象、实验误差、实验极限、实验限制等。

(三)模拟

1.模拟方法

根据相似理论,模拟前首先设计并制作个与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去实验和研究原型的性质并探索其规律性。这就是模拟方法。因此,模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模型的运动规律。

模拟方法又是一种间接方法,其依据是相似理论。它是工程设计的有利辅助工具,既可提高设计质量,又可缩短研制的工期。此外,模拟方法在工艺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2.模拟的特点

首先,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寻求建立模型与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型不是对原型因素的纯化,而是尽量涵盖原型的因素;其次,用已构建的模型去模拟原型的某些功能以及复杂的变化过程;最后,模拟的结果最终还是要通过真实的实验过程来验证,而模拟方法则可用之于最初的实验研究。

3.模拟的种类

模拟的种类因考虑的角度不同而有多种分类形式,如物理模拟、数学模拟、智能模拟等。

①物理模拟:指以模型和原型之间在物理过程相似或几何相似为基础的一种模拟方法。

②数学模拟:指在以模型和原型之间在数学方程式相似的基础上,用该模型去数值模拟原型的一种模拟方法。

③智能模拟:指以自动机(如计算机)和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及人体)的某些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运用分析、类比和综合的方法建立模型,用该模型来模拟原型的某些功能或行为的种模拟方法。

4.模拟的作用

运用模拟可以提高工程和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用模拟方法培训复杂技术操作人员,既安全迅速,又节约有效;特别适合于危险环境、极端条件、生理病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研究对象的模拟研究。

人们根据相似理论,不仅可以确定相似现象的基本性质、必要与充分条件,而且还可以定量地设计模型,并把模拟实验的结果定量地应用到原型中去。例如,北京工人体育馆采用了悬索结构,建筑物直径达94 m,设计时先后做了直径5 m和18 m的两个模型,分别进行了力学模型实验,通过实验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模拟的不足

模拟方法可以作为最初的实验研究之用,但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特别是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不能被确切表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计算机模拟在科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要避免完全依赖计算机进行科研活动(特别是实验)的倾向。要创造条件多进行真实的实验研究,以获取实验数据,保证科研工作的客观性。

(四)数学

1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指将研究对象进行提炼,构建出数学模型,使科学概念符号化、公理化,通过数学符号进行逻辑运算和推导,从而定量地揭示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因此,数学是一种简明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学方法是定量描述客观规律的精确方法,也是科研工作者首要掌握的科研方法。

⒉.数学方法的特点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高度的精确性、严密的逻辑性、辩证性、随机性等特点。

3.数学方法的作用

数学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为科学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为各门科学研究提供定量分析和理论计算方法;采用公理化方法还可以创立科学理论体系。

4.数学模型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从中抽取变量,形成--套揭示和描述研究对象变量的性质及其规律的算法和关系式,该算法和关系式称之为数学模型。

现在有的大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很会做数学习题,也比较善于解难题。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或理论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对于某些工程应用问题,所用的数学知识要求并非都很深奥,但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工程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因而建立的模型或理论与实际偏差较大,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分析的需求。又如,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所有位研究生,在设计工程化光纤光栅传感器时,最初没有仔细调研传感器埋设时受到的施工因素影响,导致最初研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埋设不久后就失效了(断裂或严重受损),以致影响了测量工期。因此,仅有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工程实际经验,这对在校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非常重要。那种脱离实际凭空建立的模型或理论,只能做预测性分析,不能真正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5.数学模型的类别

数学模型一般有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和突变型等。

6.数学模型的建立

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提炼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建立流程如图3所示。

数学模型建立的步骤如下。

①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所要建立的数学模型和选用的数学方法。

②确定能够反映所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要素、子系统及系统)及变化过程的基本参量和基本概念。

③对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抓住主要矛盾和根本特征进行科学抽象。

④根据边界条件分析,对已获得的诸多关系式进行整理、简化,并对各个量进行标定。

⑤对模型方程进行求解。求出各量之间的内部规律,即特解及一般解。

⑥验证数学模型。带入一系列特征值进行验算,充分检验其稳定性、收敛性及有效性等,并将各项指标与原型进行比较,进而修改并完善之。

7.科研中的数学方法

科研中的数学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意义重大。例如,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的应用数学,用于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概率与精算领域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具体的应用有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概率与精算等三个方向。

金融信息技术要求扎实的数学、计算机技术和金融经济学基础,综合各种金融信息分析方法、金融决策技术、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有关软件的使用,通过熟悉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工程,以期能在金融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高新技术工作或金融研究。相关数学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市场预测、金融运筹决策技术.保险精算学、数理金融学、金融信息系统、金融分析应用软件、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学等。

统计学则主要指运用数理统计.抽样技术、回归分析等方法解决经济部门及其他领域的统计问题。除此以外,国家统计部门、金融机构、市场分析及预测机构、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部门从事统计分析,决策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也需要统计学的运用。

此外,在新兴交叉学科中,数学的应用更具有综合性,表现为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数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与该学科的发展及要求量化的精细程度有关,也可能因学科的需要以及数学本身的发展等因素而产生新兴的数学分支,进而推动数学乃至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对此预测还有些难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在本科阶段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多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在思想上对数学多一分理解,将会给今后的科研工作带来潜移默化甚至意想不到的好处。经验表明:对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莘莘学子以及立志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人而言,如果数学基础不扎实,数学方法未掌握好,那么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会走得更远,这在科学发展史上已经出现了诸多令人感叹和深思的实例。

(五)理想化

1 .理想化方法

根据科学抽象原则,有意识地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弱化次要因素,剔除无关因素,将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推论和外延,在思维中构建出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规律性探索的方法。因此,理想化方法是一种对问题本质高度抽象的研究方法。

2.理想模型

理想化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建立理想化模型。理想化模型是指运用抽象的方法,在思维中构建出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化研究客体。由于理想化模型突出了主要因素而忽略了次要因素,因而具有推测性、类比性和极端性等特点。例如,在机械振动分析中,若忽略弹性元件的质量而只考虑其弹性,则抽象出”弹簧振子”模型。又如,忽略物体的形变而只考虑其质量分布及大小,可抽象出”刚体”;若体积很小,则又可抽象出”质点”。

3.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是指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和发挥想象力,在思维中把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极度简化和纯化,抽象或塑造出来的一种理想化过程的”假想实验”。

4.理想方法的作用

理想化方法是抽象思维的有效应用。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在极端条件下探索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有助于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而且具有检验或证伪假说或新的理论的功能。在科研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抓住主要矛盾而忽略次要矛盾,对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一是可使问题大为简化而又不至于偏差过大。二是通过对”理想模型”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发生的过程进行模拟,做到心中有数,起码可以了解一般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通过实验检验,可以修正模型并使之符合实际。三是便于发挥逻辑思维的力量,使”理想模型”的结果超越现有条件,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形成科学预见。

(六)类比

1.类比方法

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的,是在根据两个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的基础上,进而推测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存在相似性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因此,类比方法是一种通向科技创新的桥梁。

类比方法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从中发现规律,进而产生新的设想。类比就是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类比过程中,诱发人的想象力,刺激创造性设想。类比法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能否灵活地使用类比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衡量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志之一。

2.类比的特点

类比具有或然性和创新性特点。或然性主要指类比的根据不充分,可能造成类比的失效;创新性则指充分的类比,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新特征、新规律,进而获得科学和技术的发明和创造。

3.类比的模式

A对象中有:a,b、c,d;B对象中有:a'、b' .c';那么,B对象中可能有d'。

式中,A和B是进行类比的(或两类)不同对象, a, b、c,d指对象A中的属性(如对象的成分、结构、功能、性质等) ,a'.b'.c',d'与 a,b、c、d有某种类似关系。在类比推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所揭示的属性d'鲜为人知或由此悟出新的设想,便意味着这种类比推理产生了创造功能。

在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利用类比法取得成功的实例。例如,物质波的发现——-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研究中发现力学和光学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当光学中的新发现——光的量子性得到证明之后,他联想到: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物质(粒子)在具有粒子性的同时是不是也具有波动性呢?他不但运用类比方法提出了物质波理论,而且还进一步通过推理提出物质波的定量显示--—德布罗意关系式,为量子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类比的程序

类比的基本程序框图如图4所示。

类比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明确类比的目的,选定类比主题;

②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等,广泛收集﹑整理资料,确定类比对象并进行可靠性分析;

③采用恰当的类比方法(如直接类比、对称类比、因果类比、综合类比等),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论证进行类比推理(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5.类比的局限

类比方法的使用受到如下些因素的制约:①类比的两个研究对象之间相似程度不够;②类比推理客观基础的限制;

③类比逻辑理论根据不充分;等等。

(七)假说

1.科学假说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当人们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其规律之前,往往先以一定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科学事实为基础,以已经掌握了的科学知识或经验为依据,对未知的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做出程度不同的猜测和推断,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科学假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科学偎说是科学研究理论的先导。假说技巧的要点如下:

①发挥想象能力-——大胆假设;

2运用各种技巧—--小心求证;

③随时摈弃谬误-一服从真理;

4不断更新观念—修正设想;

⑤及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

2.假说的特点

假说比感性认识更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又因其能解释已知的事实、对新的现象和规律具有预见性,而其体系的正确性尚待实验检验或生产实践去测评,故具有一定的推测性和待证性。

3.假说的形成

①提出基本假说:该阶段主要是以有限的事实为基础,依据相应的科学理论进行思维加工,提出能够解释现象、可以解决矛盾的基本假设。

②初步形成假说:对提出的诸多假设进行考察、试验,进一步积累事实并进行广泛的逻辑证明,使其成为稳定的结构系统,形成假说的雏形。

③假说的筛选:该阶段对已提出的各种假说雏形进行多方面的争论、甄别,剔除不合理的成分,保留大家基本趋向一致的内容,以此完成假说的筛选。

④建立较完整的体系:对筛选出来的假说进行深人研究,掌握更多的经验和科学事实,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通过论证和推导,该体系可以预言未来的事实和新的现象,并从中提出验证假说的实验方法。

4.假说的作用

假说是通向真理的必由之路;科学假说能够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各种假说的争鸣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式是科学假说;错误的假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被大家公认的理论在经历了一段发展期后,新的科学事实出现了,以往的理论可能无法解释,这就需要更新观念,突破原有旧理论的束缚,提出新的假说。若假说通过了科学实验的验证,新的理论将随之诞生。

5.假说的验证

假说可以采用直接验证法,间接验证法、逐步逼近法.排除法、反证法等进行验证。这些方法为科学假说的验证提供了一些合理而有效的途径。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尽管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其验证也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却不能代替科学观察和科学试验这-一验证科学假说的最基本的途径。

综合

1.综合方法

综合指科学综合,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概括或总结,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种要素构建成逻辑上严谨、内容上自洽的有机体系,从而在整体上揭示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这样一种研究方法称之为综合方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方法是创建科学体系的总结。

2.综合的特点

从整体上,从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方面把握其变化规律。操作上是变局部为整体、化简单为复杂、化零为整。

3.综合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运用综合方法常常导致重要发现或发明创造。其作用表现在:构建完整体系,确立重要概念,变革中心思想。从物理发现的角度看,科学史上每一次大综合,都促进了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新体系的建立。

综合方法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也最具说服力。在物理学发展的每一阶段,初期有些无序或凌乱,但到了-定时期,大量的科学事实就会被归并,通过阶段性成果的综合,可构建出物理学的基本框架;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实验发现了新的现象,对新现象的解释又发现了新的规律,提出了新的概念模型和定理,这就需要进行新的综合,对物理学体系加以修正;进而,达到定程度的完整。例如,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了X射线,一段时间后又发现了介子,其后又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等等。又如,人们发现元素周期率之后,不断寻找周期表中未发现的元素,目前人们已经确认发现的有112种元素,而每种新元素的发现,都是对元素周期律的一次综合,并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4.综合方法的实例

(1)经典物理的三大综合

经典物理的第一次大综合由牛顿完成,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二次大综合由诸多物理学家(如卡诺、迈尔、赫姆霍兹、焦耳、克劳修斯等)共同完成,形成了经典热学体系;第三次大综合由麦克斯韦完成,形成了经典电磁学体系。

(2)现代物理的两大综合

现代物理的第一次大综合由爱因斯坦完成,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也称可称之为物理学的第四次大综合;现代物理的第二次大综合由以玻尔(Bohr,1885---1962)、玻恩(Bom, 1882—1970)、海森堡(Heisenberg, 1901—1976)等为代表的物理学家共同完成,他们创立了量子力学体系,亦可称之为物理学的第五次大综合。

上述所及的经典物理及现代物理构成了当代所有科学的基础,也突显了科研方法与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三.其他科研方法

除了上述八种典型的科研方法之外,还有-些实用的科研方法。1.相似法

在现实世界中,从宇宙星系到原子内部运动都存在着种种相似之处,相似关系将表面看来毫无关联的不同事物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科技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很相似:许多民族都不约而同地经过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同时,这些民族的社会也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乎是同步前进。但是,相似不等于相同。相似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相同和变异的矛盾的统一。因此,在科研工作中,既可以通过相似法中的相同部分探索事物内在的承袭关系,又可以通过变异部分研究事物前后之间的差异及发展关系。

2.相反法

事物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似现象,而且还存在着相反现象。有大必有小,有强必有弱,有虚必有实,有吸收必有排泄,有吸引必有排斥,有聚合必有分离,有守恒必有不守恒等等。在科研工作中,许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从反向的角度去剖析、推理、证明、理解、概括、设想、加深,利用相反法去获得科研上的发现。在科学研究中,反证法常常被用于对已有的理论或实验结论进行评判,是科研人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破析法

破析法长用于语言类的学习与研究之中。例如,学习外语,首先找出它与汉语的一般共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再找出它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大部分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再逐步寻找出每一种具体的语音方法、语法现象、构词方式等细节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目前流行的一些日语速成教材,普遍应用了破析法来编写,所以才能收到速成的良好效果。利用破析法,可以定量研究某些著名文献的写作技巧和构词特点,以了解作者的文采文风;也可以对古老的历史文献或未经证明的资料进行研究、鉴定;等等。若辅助以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则可以提高研究效率并使之定量化。

4.湖源法

任何事物者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科研工作也是如此。欲知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只有追溯到本源层面,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因此,溯源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人认为科研工作采用溯源法很浪费时间,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去弄清研究对象的来龙去脉。然而,大量的科研经验表明:”不求甚解”是阻碍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5.宏微对比法

许多事物在宏观上几乎完全一样,如形状、颜色、质量、密度等,但由于它们在微观上的细微差异,其性能差异巨大。在科研工作中,采用宏微对比法往往可以发现新的材料,提炼出新的研究课题。例如,贝克勒尔(Becguerel, 1852—1908)因为注意到了放在硫酸钾铀矿石上面的照相底片有了微观变样,通过宏微对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线。又如,贝尔因为注意到了电报接收机上偶然听见的微弱声音而发明了电话。而天文学家的每一次发现,几乎都是通过宏微对比的方法获得了成功。

6.扩展、缩微法

扩展法是将已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向纵横两个方向延伸,加深和巩固原有的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的方法。例如,匈牙利女翻译家卡莫·洛姆布利用扩展法,在25年中学会了16种外语。扩展的具体实施方法就是扩展法的具体化-—类推法,即所谓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利用事物的共同性质或特征,扩展到其他事物中去,以便发现新的现象,探索新的规律。

缩微法是将已学过的宏观知识做显微验证。其具体实施方法是还原法。还原法的实质是把认识引导到由抽象到具体。一条定律或规律,--种原理或原则,一个公式或模式,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就必须进行显微验证,通过举一反三,反复实践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除上述一些实用的科研方法之外,还有逆向思维法、移植借鉴法﹑缺点发现法等,科研领域课题众多,种类各异,要求不一,本书无法一一列举。但只要我们平时多学习一些科研方法,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在科研工作中就会受益无穷。

第二节典型思维方式

任何一位科学家,在任何-项科学研究中,都必然运用理论思维,这是由科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科学研究是人的认识过程,它和人的一切认识过程一样,都只能在一定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下进行。自然科学是用概念和逻辑的形式反映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它要形成概念、运用逻辑、发现规律,并且要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那样,”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任何理论思维活动,都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都要使用思维规定和逻辑范畴。而各种思维方式都是一定的方法论的体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及研究者在科学上的成败得失,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在客观条件一定的前提下,支配他们进行研究的哲学思想和科研方法,将对其研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仅仅作为一种能力而言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认真的观察,思考和科研实践,靠不断进行的思维锻炼获得的。

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不仅在科研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科学研究领域,大家的知识面也许相差不多,但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从事科研工作,其结果往往差别巨大。科学发展史提醒我们:往往是那些思维方式别具一格的人能够取得更大的或惊人的科研业绩!

一.创造性科学思维

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认为,创造性科学思维活动是三段式的。

1.问题提出阶段

问题提出阶段是创造性科学思维活动的第一阶段,该阶段是有意识的,即科研人员提出问题并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它。但当已有的知识不足以获得创造

性的结果时,就必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时便开始进入思维的第二阶段。

2.探索创造阶段

探索创造阶段是创造性科学思维活动的第二阶段,该阶段通常是无意识的。由于问题如何解决仍然未知,因此研究者的思维异常活跃,各种已有的”知识单元”,如概念、原理、公式、方法等等开始进行无意识的试探性自由组合,同时通过直觉、经验对这些组合进行筛选。其中,做有价值的组合总能给人以最大的和谐感。对于直觉能力强的科学家而言,他们能够在一瞬间抓住这样的组合,并努力使之上升为创造性的成果。

3.整理完善阶段

整理完善阶段是创造性科学思维活动的第三阶段,该阶段是有意识的。通过对创造思维成果的逻辑组织和严密表述,创造性成果会得到进一步的整理和完善。

二.典型的思维方式

人们对自然界的反映,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而概念、判断和推理都是使人们通过科学抽象获得对客观事物全面、具体的认识的思维形式。从事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科学地认识研究对象、有效地揭示客观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研工作中,以下八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覆盖面。

(一)抽象

1.抽象的含义

在科学活动中,研究者在思维过程中将那些对研究对象影响不大的非本质因素剔除,抽取其固有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认识。具体地说,抽象就是运用理性思维方法对所得的科研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制作,进而概括或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思维过程。

2.抽象的特征

把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这种抽象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前者指抽象是整体的一部分,是从相互关联的方面和关系中被孤立出来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因而具有典型性;后者指抽象是在同一类中提取出来的共性的部分,因而具有概括性。

3.抽象的原则

抽象一般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①实践第一:抽象的第一手材料必须从科研实践中采集。

材料充分:掌握充分、必要和可靠的科研材料,是进行正确科学抽象的前提。

③逻辑思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是进行正确而有效科学抽象的有利武器。

④综合概括:科学抽象的意义在于抽取的内容能够反映同类科研对象的本质特征,综合概括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4.抽象的程序

毛泽东同志曾精辟概括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即从”感性的具体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抽象认识”,再由”理性的抽象认识”上升到”思维的抽象规定”。

5.抽象的作用

对研究对象科学抽象的直接结果将导致科学概念的产生。理想化是科学抽象的一种形式,如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它有助于深刻理解科研对象的性质和本质特征,推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技术发明创造。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这里的概念是指能够反映同类研究对象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并能够用语言、符号表述其本质特征。

2.概念的特征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可变性特征。抽象性是指概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思维抽象的结果;可变性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学实验的进展,原有的概念或者被新概念取代,或者赋予新的理念和解释等。

3.概念的意义

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概念是建立理论大厦的基石;科学概念构成判断,由概念和判断才能进行推理,形成科学定理、定律,进而创立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来创立知识体系。

4.概念的形成

科学概念是在对研究对象反复的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材料、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的。科学概念反映的内容,是同类研究对象中的共性、本质和必然性。

(三)判断

1.判断的含义

判断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种思想,是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

与概念相比,判断是较为高级、复杂的思维形式,并以之为基础获得对研究对象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2.判断的特征

一是有所断定,即必须有所肯定或否定。二是或真或假,即判断本身是一个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结合,若二者一致,则判断具有真实性;反之,则判断就是一个虚假的判断,对某一判断,二者必取其一。

3.判断的辩证性

由主词、谓词和系词组成。判断由概念构成,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判断是反映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概念与判断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对立,判断反映事物的本质。

4.判断的作用

判断是认识活动的成果,也是科研工作的工具。尤其是辩证判断,在当代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中对任何问题、过程都需要进行真实的判断,可以说,没有判断,科学研究将无法进行,认识亦无法前进。

5.判断的局限性

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特殊判断过渡到一般判断是否成立,则取决于判断的前提、概念的使用以及判断之间的关联程度。

(四)推理

1.推理的含义

推理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判断过渡到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是比判断更为高级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是由前提(已知判断)结论(推出的新判断)和推理根据(真实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三个部分组成。推理的要领如下:

①推理需要充分的基础;

②推理需反复深入的思索;

③推理要基于正确的假定;

④推理需采用正确的逻辑;

⑤推理中不能将事实混同于对事实的解释。

2.推理的种类

推理有多种分类方式,如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前者是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而后者则是有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

3.推理的意义

推理如同概念、判断一样,具有其客观基础,推理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对象是非孤立的,具有内在一致的联系性。推理过程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具有积极、主动的特征。推理最大的特点在于该过程可以使人获得新认识、新知识。

4.推理的局限性

如类比推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注意进行推理的前提事实要可靠,推理根据的属性应具有可类比性,各个判断之间的逻辑具有必然性,等等。否则,得到的推论是不可靠的。

(五)证伪

1.证伪的概念

证伪是指对已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人们对自然现象及本质的认识都是不断地通过证伪错误的假说和理论而逐步深入的。证伪主义的代表波普尔将这种方法归纳为;问题→试探性解决办法→排除错误→新的问题。

2.证伪的价值

证伪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试错法,体现着—种批判精神,即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批判精神体现着科学发展的创造思维,即不拘泥、不守旧、不盲从于权威。据此,波普尔提出,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为:问题→猜想→反驳→问题。科学是在真理和谬误之间的永恒运动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3.证伪的作用

证伪对理论或假说的作用,在于其具有一例否决的特性,即只要有一例无可辩驳的实验事实,即可对该理论或假说做出否决的判定。证伪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任何科学假说或理论的提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检验,而采用证伪方法,则可使验证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古人云:积疑起悟,渐博相通。古人又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证伪的前提是怀疑,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有对权威论点或结论怀疑及挑战的勇气,更重要的则是求实的态度和缜密的证伪,如此,才能在司空见惯、众说一致的理论中开辟一条通向新学说的途径。由此可见,怀疑精神及证伪思维方式在科研工作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4.证伪的局限性

证伪方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局限的程度受以下因素制约:证伪实验的完善程度、判断的可靠性、假说或理论的完善程度等。证伪主义有时片面地强调批判和革命性,忽略了科学发展长时期的积累﹑静态的增长等常规建设性活动。

(六)想象

1 .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科学想象是指研究者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时,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而建立的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往往激发灵感,有助于创造性的思考。

2.创造想象

根据预定的目的,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们的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来新的形象”蓝图”的过程,即称之为创造想象。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构建、工程技术发明等均需创造性的想象为之开路。在创造想象中,建立新形象常用的手段是联想﹑拼接、移植、扩大或缩小等。

3.想象的作用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以说,想象力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不单独起作用,而是物化于整个研究过程之中,并起到催化科研成果的作用。

4.培育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才能,但并非天生固有,而是后天的学习、锻炼并在科研实践中逐渐培育起来的。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记忆表象储备、勤于动脑思考、善于吸纳他人智慧、勇于开拓创新以及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联想等,这些都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科研实践亦证明,良好的想象力,有助于挖掘灵感源泉,激励创新思想,突破科研难题等。

(七)直觉

1.直觉的定义

直觉指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指突然跃入脑际的、能阐明问题的思想。所谓直觉方法,是指在经验基础上不经过逻辑推理,而凭借理性直观一下子获得对事物本质的洞见能力和方法。恰当地利用直觉,有可能直接从大量错综复杂的数据中迅速提取,总结出规则、定律。

2.直觉的特点

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再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直觉并非绝对正确,有可能是易犯错误的人脑的产物。

3.直觉的作用

直觉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已被一些科学家、学者所证实。有几个事例如下:华莱士在发疟疾时想到了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观点;爱因斯坦也说他有关的时间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笛卡儿据说是早晨睡在床上时做出了重

大发现;彭加勒说过躺在床上睡不着时产生了出色的设想;歌德等人都认为早上睡醒后平静的几小时这段时间最有利于新发现;等等。

4.直觉的产生

直觉转瞬即逝,因此必须用笔记下;直觉经常出现在不研究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捕捉;通过诸如学术讨论、感情刺激、思想交流等形式,对直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注意力分散的其他兴趣或烦恼、工作过劳、噪音干扰等,将有碍于直觉的产生。早期的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朗道等,就属于直觉极强的人,他们往往能在人们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凭直觉发现真理。曾有人感叹:如果朗道早出生十年的话,量子力学的产生也许就不会那么曲折了。

直觉成功的典型实例有:

①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定理;②达尔文顿悟生物进化论;③华莱士顿悟”适者生存”;

④庞加菜演绎非欧几里得几何变换方法;

(八)自洽

1.自洽的含义

自洽指研究者提出的科学理论、学说(或假说)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在内容.体系上是完整的,并与公认的理论或学说在逻辑上不矛盾,能够自圆其说,这称之为自洽性。

2.自洽性的意义

自洽性是任何科学假说建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假说与旧理论(或学说)具有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若对该假说进行的关键实验与假说的预言基本相符,并且该假说可以解释现有诸多与旧理论相矛盾的新现象,则该假说很可能会变为真正的科学理论。

3.自洽的特征

对新旧两种理论(或学说),二者在逻辑上具有-致性,新理论传承旧理论;在内容的发展上二者具有一致性,即新理论包含旧理论之精华;新理论的预言及某些推论,能够解释现有诸多与旧理论相矛盾的新现象。

自洽是一种和谐,理论的自洽性在科学上则体现出了一种美。科学中的美是与科学的真结合在一起的,脱离真理的科学不是美。假若科学理论不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从科学美的角度看则存在一定的缺憾。因此,科研工作者在课题研究中,应该自觉地探索、追求科学知识以及科学体系的完美性。

4.追求自洽性

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出对问题的科学认识,通过建立模型或理论加以科学阐释。如果这种科学阐释比较好地满足了理论分析的自洽性,其自洽程度愈高,则该理论被同行所接受的程度就愈大。于是,这种科学阐述就有可能转化为科学的理论。

以上是作者根据多年的科研经验,在吸纳著名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的一些观点基础上,凝练出的八种典型的科研方法和八种典型的思维方式,可称之为八大科研技巧。

该八大科研技巧的要领如下:

①注重实验观察——勤于实践;

②善于抓住机遇一--敏锐眼力;

③长于提出假说—--创新思维;

④发挥想象能力——睿智分析;

⑤充分利用直觉——捕捉灵感;

⑥正确推理分析——自洽体系;

⑦下定决心攻关—执著追求;

⑧不断总结规律一--揭示真理。

第三节科学思维培养

有人说:”如果思维是人的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科学思维就是这朵花里最高贵的花蕊。”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在思维形式上有真判断和假判断之分。而明确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在占有详尽资料的前提下,科学研究常常需要有科学的思维。那么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呢?根据作者切身的科研体会,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坚持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实验科学中,常常会获得大量的数据,要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就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综合是分析的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割裂。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1571—1630)在第谷(Tycho, 1546-1601)遗留的大量天文观测资料中,经过繁杂的计算和分析,最终总结出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

2.坚持归纳与演绎结合的逻辑方法

归纳﹑演绎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特殊到-般,可以看成是分析、综合、抽象的个过程;而演绎则从一般到特殊,由已知的一般性结论推出某些特定条件下的未知情况。在开始某一实验之前,我们常常需要根据某一已知的理论,”演绎”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就必须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较为普适性的结论。

3.展开合理的想象

想象是非逻辑方法。有人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可见一斑。想象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科学规律,发挥人的思维潜能的一种思维能力。想象是有根据的对未知事物的--种”超前”看法,想象不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要培养科学的思维,就必须展开合理的想象。

4.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向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上世纪初,为解释瑞利-金斯发散问题,普朗克(Planck , 1858—1947)创造性地提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公式,相当精确地描述了以后的实验结果,并导致量子力学的建立。对于那些计划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人,在当今不断创新的社会中,更应不断开拓进取,着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5.培养适当的直觉思维

有些时候,直觉思维对于快速地判断某一未知事物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深通物理精髓,但其数学功底却显得相当薄弱。尽管他不会严格计算湍流,但是他根据自己的直觉猜出了湍流解,并且这个解被其他物理学家证实。

创新是一个民族自立、国家强大的灵魂。而科学思维能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取得科研的成功,进而推动科技进步,都有莫大的裨益。

作者将上述八种典型的科研方法和八类典型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八大科研技巧。学习并掌握了上述八大科研技巧,将有助于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才智并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但这并非是最终目的。我们要在掌握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注重科研态度的培养和训练,因为从事科研工作(包括做任何事情),态度是决定一切的,”Attitude is everything”。因此,无论在哪个领域从事科研工作,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都应该做到:

①要有追求真理的事业心;

②要有循序渐进的平常心;

③要有难以满足的好奇心;

④要有坚持不懈的进取心;

⑤要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⑥要有求真务实的踏实作风;

⑦要有克服万难的决心毅力;

⑧要有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⑨要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⑩要有服从事实的宽广胸怀。

小结

科研方法有三个层次:即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三者相互关联、互为条件。

在科研工作中,典型的科研方法可以归纳为八种:

①观察—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②实验——发现科学奥秘的钥匙;

3模拟-—-再现模型的运动规律;

④数学.----简明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⑤理想化——突出问题本质的抽象;

⑥类比—---通向科技创新的桥梁;

⑦假说——科学研究理论的先导;

⑧综合—创建科学体系的总结。

典型的思维方式也可归纳为八类:

①抽象——抽取固有本质特征,对研究对象规律性的认识过程;

②概念一--反映同类研究对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③判断-----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

④推理一由一个或若干个判断过渡到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

⑤证伪——对已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

⑥想象——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任自己的思想在脑海中自由运行;

⑦直觉—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

⑧自洽-—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或学说应具有内在的自洽性。

上述典型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概括为八大科研技巧。

科学研究必须运用理论思维。创造性科学思维活动包括三个阶段:问题提出阶段、探索创造阶段和整理完善阶段。

科学思维的培养:

①坚持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

②坚持归纳与演绎结合的逻辑方法;

③展开合理的想象;

④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⑤培养适当的直觉思维。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