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手册

开篇 中国水文地质发展史及水文地质分区

一、中国水文地质的历史发展

水文地质学是专门研究地下水的一门科学。我国虽然对地下水认识和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但真正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地下水调查研究,开端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有地质学家在江西、河南及南京等地区作地下水的调查研究,并著有论文或报告。水文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应用地质学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纵观我国水文地质的发展历史,总体可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时期(20世纪前);初始时期(1900 ~ 1950年),开始应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地下水;奠基时期( 1950 ~1970年),主要在苏联学术思想影响下,奠定作为独立学科的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区域水文地质学与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成长时期( 1970 ~2000年),是水资源水文地质学、城市水文地质学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日益频繁,促使我国水文地质学迅速发展;特别是许多新理论、新技术的输人,导致传统水文地质学逐渐演化发展,进入现代水文地质学的新时期。

对水文地质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奠基、开创、成长、发展各阶段历程,概述如下。

(一)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奠基、开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地质部成立以后,各省的水文地质专业队伍和有关研究机构、地质院校等相继建立,为开展水文地质普查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奠定和创造了必要条件。

曾执教于长春地质学院的苏联专家克里门托夫教授,结合讲学编著的《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概论》、《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矿床水文地质学》等教材,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教科书。苏联的新理论,还通过许多著名学者的著述不断输入中国。如朗格关于区域水文地质分区理论,卡明斯基关于地下水的渗流理论,普洛特尼柯夫关于地下水储量分类与评价,列别捷夫关于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以及奥弗琴尼柯夫关于矿水方面的专著等,这些对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国有计划地在全国开展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推动了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发展。1957年正式出版发行我国第一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刊物。1958年编制出版第一幅比例尺1:300万中国水文地质图和第一本专著《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概论》。195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利用本国资料编著的《实用水文地质学》。这一时期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水文地质分区、中国潜水分带规律、中国的自流盆地,以及有关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关中平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的区域水文地质论文或专著。

20世纪50年代堪称我国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奠基、开创时期。

(二)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开创阶段——20 世纪60 年代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华北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抗旱打井运动,开创了农业水文地质学时期。针对农田供水与盐土改良两项任务,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编制了大量图件,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井灌、实行农田水利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70~80年代,又进一步开展许多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专题研究,如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等自然灾害综合治理的研究,河南商丘地区潜水资源与人工调蓄的研究,河套

平原和银川平原关于水盐均衡和盐土治理的研究,以及河西走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等,为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水研究是建立节水型农业、促进农业增产的关键。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均衡试验场的建立以及负压计、中子仪等新测试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规律的研究。河南水文地质总站与有关部门合作,通过“四水”转化关系的机理研究,对土壤水运移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田间作物的观测试验,应用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和定位通量法,计算有植被条件下的降水入渗量、蒸发量以及其他有关数据,建立了“四水”均衡模型。证明在“四水”相互转化关系中,土壤水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与相互制约作用。这对充分发挥土壤水的功能、提高作物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农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开创、发展阶段——20 世纪70年代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介于地质科学、水文科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运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类社会与水环境的关系:即专门研究在天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质与量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发展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演变规律,达到改善环境、消除有害作用的目的,使之向有利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产物,具备现代科学的许多特征: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现代应用数学与电算技术,以及遥感、同位素等新技术应用;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与方法,纳入系统工程的轨道进行研究。其研究范畴主要为四个方面。

1.区域环境水文地质的调查研究

区域环境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演变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区域内存在的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对区域环境质量做出综合评价与趋势预测,编制区域环境水文地质图系或图集,为环境规划或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20世纪80年代我国完成了许多重点经济发展区或重要城市环境水文地质的综合研究,如《京津唐地区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国土整治环境水文地质区划》、《沿海主要城市水资源及地质环境评价》、《中国2000年城市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预测研究》等著作,以及东北经济区、华东经济区、环渤海地区完成的大量研究成果。北京、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和宁夏等地区分别编制出版了《环境水文地质图集》,都是具代表性的区域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成果。

2.污染环境水文地质的调查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污染现状(包括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成分、污染程度、分布范围等)及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开展了地下水污染机理(包括污染物的运移、累积、转化与自净过程,特别是污染物质的机械渗滤作用、物理化学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浓缩或稀释净化作用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作用等)的研究,并逐渐开展趋势预测、水质模型与优化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20世纪80年代,运用室内模拟结合野外现场试验,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沈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质在包气带运移规律的试验研究》、《上海市地下水砷污染机理研究》、《呼和浩特市硝酸盐氮污染机理模拟试验以及防治对策研究》等,均为

污染机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为了预测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并进行合理控制,在常州、济宁等城市,开展了水质模型研究。如《山东济宁地下水质模型及其污染趋势预测的试验研究》,是有关水质模型研究方面的早期代表性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石家庄、新乡、平顶山等许多城市,都在建立水量模型的同时,建立溶质运移模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著,如《地下水运移模型》、《地下水水质模型》和《地下水水质模型及管理程序集》等,为开展水质模拟和预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许多城市开展了地下水的环境质量评价,并已逐渐由单项有害离子评价,进到综合评价;由单项环境因素评价,进到综合因素评价;从现状评价,发展到趋势评价;由数理统计分析,发展到污染预测和建立水质数学模型。诸如综合指数法、概率统计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包括模糊聚类法与系统聚类法)等各种评价方法,均已得到普遍应用。

此外,在污染治理方面,对净化污染土地处理系统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如开封市污水土地处理研究,成功地进行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工程试验。专著《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介绍了处理系统的原理、方法、设计原则、管理方式,以及国内外工程实例。《地下水污染模拟及污染的控制和处理》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污染控制和处理方面的专著。在徐州、唐山等城市,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开展地下水六价铬污染治理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经验。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日益引起重视,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也是城巿地质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3.地下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调查研究

地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