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仰不是什么

1.唯理智论对信仰含义的曲解

我们对信仰是什么所作的肯定描述,暗含着对那些危险地歪曲信仰含义的解释的抵制。有必要使这些暗含的抵制变得明显,因为这些曲解极大地影响了大众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自科学时代开始以来很多人对宗教的疏远。曲解信仰含义的,不只是大众的思想。在大众思想的背后还有哲学思想和神学思想,它们也在以一种更加精致的方式错失信仰的含义。

对信仰含义所作的不同曲解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根源。作为终极关怀的信仰是整个人格的核心行为。如果把构成整个人格的一种功能部分地或全部地等同于信仰,那信仰的含义就会受到歪曲。这些解释并非完全错误,因为人的心灵的每一功能都参与了信仰的行为。但这些解释中的真理因素却嵌含在整个错误之中。

对信仰的最常见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一种证明度较低的认识行为。尽管对信仰的理论证明并不充分,但还是有某种可能或不大可能的东西或多或少地得到了确认。这种情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人们谈论的就是“相信”( belief)而非信仰。人们相信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人们相信过去事件的记录对重构事实是有用的。人们相信某一科学理论对理解一组事实是胜任的。人们相信某个人会以某一特殊方式来行动,相信某一政治形势会向某一方向变化。在所有这些情形中,相信都是建立在足以使事件变得可能的证据上的。然而,有的时候,人们会相信某种可能性很低的东西,或者相信某种虽不是根本不可能但严格说来却不大可能的东西。造成所有这些理论上的相信和实践上的相信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东西之被相信,是因为我们有好的但不完全的证据;更多的东西之被相信,是因为它们是由好的权威来陈述的。凡在我们把他人接受的证据作为值得充分相信的证据接受下来时,情况就是这样,尽管我们并不能直接接触到这一证据(如过去发生的所有事件)。这里有一种新因素被牵涉进来了,这就是对那个使得某一陈述对我们变得可能的权威的信任( trust)。没有这种信任,除了直接经验的对象外,我32们便不可能再相信任何东西了。结果就会是: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比实际的更为狭窄。正是理性地信任各种权威,才在无须强迫我们服从的情况下扩大了我们的意识。如果我们用“信仰”一词来代表这种信任,那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知识的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但这样做并不恰当。我们相信权威,我们信任他们的判断(虽说从不是无条件地),但我们并不信仰他们。信仰远不止是对权威的信任,尽管信任也是信仰的一个因素。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个事实,即某些早期的神学家试图通过表明圣经作者的见证值得信任来证明这些作者具有无条件的权威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