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与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而且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人与世界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该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如何运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周围的一切,指导我们探索这个世界都是学习本门课程需要把握的重要问题。

1. 在实践中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历来是哲学家思索最多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里,无论研究的重点如何转移,其中总有一个贯穿于各个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性质,并对解决各种哲学问题具有支配作用的问题。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等朴素唯物主义者都把某一种具

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即世界万物的统一。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最早提出了“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为什么说“水是万物的本原”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泰勒斯得到这个想法有三点原因:第一,经验观察证明水能滋养万物;第二,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第三,泰勒斯接受了古埃及人推崇水的神话和习俗。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气的性质是一种可以转化为其他性质的普通性质,气的性质有冷和热两种,与之对应的有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的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气稀疏为水,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既不是水,也不是气,而是更生动、更变化不居的“火”;他说:“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看作是一团永恒运动着的活火,以朴素和生动的方式表达古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列宁曾称赞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中国古代有“五行”说,即世界万物由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据《国语》记载,西周末的史伯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即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元素。古代印度的一些朴素唯物主义者也有类似的思想,他们认为地、水、火、风等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就是古希腊的“原子论”和古代中国的“元气说”。以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是由不能再分割的微粒子(原子)和虚空构成的,数量上无限多的原子性质相同,但由于形状大小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因而形成了世界上各不相同的事物。原子的分离和重新组合导致事物的死亡和变化,虚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虚空非常松散,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相互碰撞并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各种事物。古代中国的“元气说”的代表,东汉的王充说:“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宋朝的张载说:“凡象皆气也”;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他们认为包括天(自然界>人在内的一切现象皆由气构成,元气是原始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从自然界本身、物质世界本身寻找世界的本原,反对从神、上帝和精神中去寻找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仅凭感性直观和经验概括去说明世界的本质,因而它的观点带有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的论证。

(2) 机械唯物主义,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近代自然科学所认为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原子。从十五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在自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几十种化学元素先后被发现,道尔顿创立了化学原子论,发现在化学反应范围

内,原子作为最小单位进行化合和分解,是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并按牛顿所揭示的力学规律运动。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成就和方法,反映到哲学上,就形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种物质观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属性也是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原子是“宇宙之砖”,即世界的本质是原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哲学及其物质观的积极贡献是,它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样,从物质世界本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反对从神、上帝和精神中去寻找世界的本原,因此,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它的物质观是以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为根据,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然而,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由于缺乏科学实践观和辩证思维,所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仍有种种缺陷:第一,把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观混同;第二,不懂得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某一特殊、个别的物质形态看作是物质的一般和普遍,把某个物质层次的个性当作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第三,不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样,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陷入唯心主义。另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了某些元素具有放射性,人们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这就打破近代自然科学认为原子不可分和不可入的观点。唯心主义者以此为依据,攻击唯物主义,宣扬“原子非物质化”、“物质消灭了”等观点。其实,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只是暴露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它所驳倒的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这也说明,包括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经不起实践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3) 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其基本思想包括: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列宁的这个物质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这个

定义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来规定物质,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说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此外,这一定义还表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指出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时才具有绝对的意义;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便是相对的。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的对象相脱离的,因此二元论是错误的。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具有可知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怀疑感觉经验之外的客观实在、否认客观事物可知性的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指明了方向。

第三,它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统一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具有深刻的辩证性质。它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是物质的个性,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是相对的、可变的。但它们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绝对的、不变的。不管物质的状态、属性和结构多么特殊、复杂和多变,它都永远保持着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证实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正确性。

2.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它的最一般本质。这个本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就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存在于运动之中。

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共同、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认识物质的运动进而认识物质本身。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变化。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是“运动一般”,而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运动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科学证明,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生命有机界直到人类社会,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也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被人们所认识。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人的心理活动虽然属于精神运动,但它总是同人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连,是以人的生理活动为其物质基础的,脱离人的生理活动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或纯粹的精神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然而,在物质运动中又包含着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它体现着物质运动过程中常住性、稳定性,因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表现在:一种情况是事物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没有空间位置的变化,但就其他的参考系而言,仍然有位置上的移动;一种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呈现出质的稳定性,但它的量却在不断的变化。

运动与静止是有区别的,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两者又是相互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诗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上句静中有动意,下句动中有静意,动静相映成趣。因此,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因此,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就要反对上述两种论调。

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状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物质运动同时间和空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质运动具有时空特征,并且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中才能进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现代科学表明物质运动最大速度的光运动也经历

着时间;物质形态最小的微观粒子也有自身固有的空间尺度。同样,离开物质运动的时空也是不存在的。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引力场中,时间的几何结构完全取决于场的物质分布,物质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强,分布越密,则空间曲率越大,时间流逝越慢。

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它们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物质运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这种客观性要求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不能不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因而也否定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把时间空间看作是依赖于意识的东西。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头脑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这种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使事物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马赫也认为时间和空间仅仅是“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