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归纳复习能力与知识学习

1 知识和知识学习过程


知识和知识学习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认识而积累起来的经验。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而积累起来的知识门类很多,各门类的知识亦很丰富。知识的具体门类虽多,但若加以概括,“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73-774 页)知识一般以经验或理论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也通过物化存在于书本中或其它人造物中。但人类个体的知识既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与人交往,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知识学习过程而获得。知识学习过程,既指个体学习直接经验,也指个体学习间接经验,主要指学习间接经验。这两种认识形式或途径,在个体学习过程中,都是客观存在和必须的。但在个体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过程的认识形式或途径有所侧重。婴幼儿阶段,儿童、少年和青年阶段,成年以后的阶段,似乎有所不同。婴幼儿主要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与人交往获取直接经验。儿童、少年、青年时期,则侧重在间接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人类总结的知识成果——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这两种认识又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是:间接认识,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中介物,以书刊电教器材等作为媒体而达于对该事物的认识;直接认识,则是在社会生活、劳动过程中自己亲身经历而达于对该事物的认识。在人类个体学习过程中,从整个学习过程看,开始直接的认识成分多,随着个体成长间接认识的成分增加,直接认识的成分相对减少。这是符合人类个体认识的客观实际的。随着个体成长,到了儿童、少年、青年期,间接认识的成分增加为主要认识形式,这也是必须的。因为个体的认识,主要的或大量的是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经验。所以,个体学习不需要也不能事事从头实践。当然掌握人类所积累的间接经验,也需要通过一定实践活动去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但这种直接认识是服从间接认识的需要的。间接认识是人类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特殊认识形式。
人类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客观事物是遵循一定程序的:认识一类事物,是先认识个别,后认识一般;认识某个事物,是先认识外表,后认识内部即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总之,个体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大认识范围,逐步深化认识的。人类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认识的形式或途径,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认识程序,才有可能获得最佳学习效益。
知识和知识学习过程,虽是不同概念,但又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知识,是个体学习的内容,是学习过程的客体。若没有知识的存在,就不会有知识学习的活动产生。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知识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学习过程,是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正确理解、领会学习客体——知识,个体的知识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与学习者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关,而且与学习者的心理活动状态以及知识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是否合理、科学有关。只有科学地分析研究这个过程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和条件,找出其中的规律,才有助于更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学习。
 

2  知识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



根据知识学习过程中个体认识的特点和心理活动状态,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个体知识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由以下六个阶段构成。


1.动机阶段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个体进行知识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学习动机产生的阶段就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2.感知阶段


这是知觉的选择过程。个体在已确立学习动机之后,便会把自己的注意指向同学习目标有关的事物,运用视、听觉器官对其感知;无关的事物,则被淘汰。这个阶段主要是输入信息,定向地吸收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对事物或信息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个体学习,特别个体对间接经验的学习,只有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有关的感性知识才能理解它。因为理解间接经验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个体学习间接经验时,只有获得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并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后,才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它。否则,个体对所学习的概念就会感到抽象难懂,产生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的现象。所以,个体进行学习时,一定要正确地感知学习的内容,以及代表它的文字符号、概念、公式、公理、定理和原则等。为了作到正确地感知,个体学习时必须对感知的对象进行周密仔细的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源泉。它在个体学习过程中是有特定作用的。


3.理解阶段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特别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个体学习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只能认识事物的外表、外部联系,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如,明确一个词的意义,弄清一个科学概念,以及公式、定理、法则的由来等等,不可能单纯通过感知觉而达于认识,而是在感知材料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理解后的产物。在个体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是很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关键阶段。离开理解的学习,不能达到真正掌握知识,往往只是学得一些空洞无意义的词句,应用时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的学习,也就是机械地识记所学的东西。这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更主要的是理解的学习。也就是说,不但识记所学的东西,而且理解所学的东西”。(潘菽《教育心理学》)个体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事实上,人们就是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也常常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历着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个人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和水平。例如,个体“学习关于‘力'的知识,最初对于力的认识不可能完全达到揭露其本质、规律的程度。他们起先只懂得力和力所作用的物体的质量的联系,只知力有大小;后来才逐步理解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着力点等,才懂得力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再进一步,才理解力和运动及速度的关系,等等”。(潘菽:《教育心理学》)当然这些不同程度或水平的理解也是和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相联系着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之所以有程度或水平的不同,主要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不足所限。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防止过高、过急要求和失去学习自信心。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理解知识呢?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实现的。因此,个体学习知识一定要在丰富的、典型的、正确感知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积极开动大脑机器,独立思考,对客观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抽出其共有的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即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任何水平的理解总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如果已有的知识是各自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和关系,这不仅会妨碍对这些知识本身的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将影响到应用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去理解新知识。例如,学习加、减、乘、除的计算知识,如果学习者获得的是孤立的加、减、乘、除的计算知识,对加、减之间和乘、除之间的互逆关系,同数连加与乘的关系,数的连减与除的关系等没有弄懂,并使之系统化,那么,不仅会妨碍对加、减、乘、除知识的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将使学习新的数学计算知识感到更加困难。
 

4.巩固阶段
所谓巩固,是指个体将感知输入的经过头脑思维加工而达于理解后的信息,储存或保持在大脑的记忆之中,以便应用时能够检索、重现。知识学习过程的巩固,是个体学习新知识,顺利地进行学习的基础,是熟练地运用知识的条件。如学习过程不及时进行巩固,不仅学无所获,没有知识积累,而且将使学习难以前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学习过程的巩固问题。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俄国乌申斯基形象地把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巩固知识的现象,比喻为醉汉拉货车,边拉车,边丢货,最后到家时只剩下一辆空车。这个比喻的确是形象而深刻的,值得每个学习者深省。每跑转:1
o事版路
5.应用阶段
个体学习知识,目的在于应用。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是应用知识的基础,但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不等于应用,更不等于形成了应用的技能技巧。应用知识是指学习者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用口头的、书面的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解决有关的问题。它既是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锻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应用知识的形式:可以是用言语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在社会生活或生产劳动中解决某些疑难问题;还可以是应用某些知识进行技术革新等等。学习过程中应用知识的形式是较多的,每种形式都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视其主客观情况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应用知识。知识来源于实践,若学习获得的知识不会应用去分析、解决问题,就不能算真正掌握。
 

6.反馈阶段
所谓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是指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学习的社会价值,从而自我调节,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信息活动。它应当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也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里就是在后者的意义上讲的。凡是知识学习都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待任务完成之后,学习者对自己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能力发展等,都应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就是学习信息的反馈。从积极的意义上讲,通过信息反馈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可以是内在的,即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全面评价;也可以是外在的,即别人或社会对自己学习的结果的全面测评与鉴定等等。实践证明,无论是内在的或是外在的信息反馈,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上述六个阶段,是个体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结构模式。其中第四个阶段,巩固阶段,也就是复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已学的知识要进行总结归纳系统化。它既是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同时又是应用阶段的必要前提。
 

3 系统学习五步法


祥的球大等闲公亚管带类,张联
国外流行一种“SQ3R”读书法。"SQ3R”是英语survey(纵览)、Question(发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这五个词词首的缩写。这种五步式的读书方法,或称为系统学习五步法,最早创用于美国衣阿华大学,后来蓓蕾初绽,相继为美国和欧洲各国采用,并被证明是一种有成效的读书方法。系统学习五步法如下:心联
纵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得到一本书时,首先迅速地、概要地粗读一下这本书的提要、序、跋、目录或索引,看看每一章节的概略,以及书中的插图、照片、图表等等,从中找出作者著述的目的,使学习者对这本书的内容全貌有个大体的了解。如果此书的内容不合自己的要求,或是觉得偏深或偏浅而程度不符,就应弃舍此书另觅其它;如果此书正合自己的心意,通过纵览,可以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接触印象。极心藏虎
发问:提出问题,这是读书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发问这一阶段,一方面粗读书中各章各节的大小标题,以及章节之间承上启下的内容;一方面草草记下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每一个问题。问题在脑海中盘旋,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自己处于一种“欲罢不解”的状态。通过发问,避免走马观花,有助于仔细捉摸书中重要的部分,并把它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对照和归纳,促使学习者去联想。
发问的意义在于做到审问明辨。因为,发问是学习的原因,是认识世界的开端。读书有疑才有问,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通过问,解决疑,可以促使独立思考,做到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存精。
阅读:要带着问题反复阅读。如果说,纵览、发问是初窥园林,阅读则是漫步长廊饱览胜景。通常在第一遍阅读时,宁可慢些,定要细致,要从头至尾地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还要反复阅读。要边读边想,深入领会,从解决疑问中做到以有疑到无疑。要边读边想,深入领会,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结合起来。U面nR采冷质颂时团美谈养琳
阅读是一个对知识消化的过程。通过阅读,使学习者做到详细地研究,在融会贯通之后,得出简明的结论。
复述:即尝试背诵。单纯的阅读,既使有记住书中内容的明确目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最好的办法是紧跟着阅读几次之后,掩书而思,全面加忆书中的内容,包括自己原先发问的问题是否已获圆满的解答。但是,背诵决不是盲目地重复每一句话,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概括实质。这样做,还能激励自己的上进心,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

复习:复习对于巩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多次复习,每进行一遍,所记忆的东西就会变得更多、更扎实。
 

※复习是提高和升华


复习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个学校都给学生安排了一定的复习时间。一般是,每一单元结束,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复习;每一学期结束、期终考试之前,又留一定的复习时间;毕业班,课程学完了,毕业考试之前,则留给学生更多的复习时间。
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那时的书是用竹简刻或写的,写好或刻好后,再把竹筒用熟牛皮编联在一起,所以叫“韦编”。熟牛皮是很牢固的东西,竟被孔子弄断了三次,可见他对这本书的确十分喜爱,读了又读,不知读过多少遍了。孔子为什么对这本书这样喜爱呢?他在另一地方回答道:“温故而知新”。因为他每读一遍,都有一些体会,都能从中得到新的东西。这就告诉我们,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学习中,对书的内容又有新的体会,领会更多有益的道理。

有些同学书读得很多,但不论什么书,是应该精读的书还是只宜粗读的书,都只看一遍,不愿重复,并美其名曰:“一次完成式读书法。”因而书虽读得多,但知识仍十分欠缺,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综合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这样读书收益不大。宋朝有个叫陈正之的读书人,也是这样,他涉猎群书,但不求甚解,边读边忘,一事无成。后来他去请教朱熹,朱熹给他开了一个药方:“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连读它二三百遍。”这个方子可能偏重了一点。但是,那些读书只图快,不求精的人,可从中受到教益。
读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掌握知识;一靠理解,二靠反复。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有一句名言:重复是学习的母亲。狄慈根是通过自学成名的,他这句话,是经验之读。我们的古人也说:“好书不厌百回读。”一部好书如果只读一遍、两遍,一定还有许多地方未读透,甚至有许多重要的地方被忽略了。再读、三读,多读几遍,原来被忽略的地方注意到了,理解不深的地方理解更深了,原来是一团乱丝,现在分出条理来了。
反复阅读,还有助于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逐渐形成一个知识的网。新旧知识之间本没有一条鸿沟,但由于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新旧知识之间好象隔着一堵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打通的。只有经过多次复习,仔细琢磨旧知识,掌握得牢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才会增强,新旧知识才能联成一体。所以,复习对在校学生和自学青年来说,都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环节。
我国著名学者、画家丰子恺先生,一生治学严谨。他在读书时.,曾创造过一个“二十二遍读书法”。就是:一篇文章每读一遍就在题目的旁边画一笔,一遍一遍,一笔一笔积起来组成一个繁体“读”字。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读完,而是分四天进行。第一天读十遍,写完“读”字左边的“言”字和中边的“士”字;第二天读五遍,写完“士”字下面的“四”字;第三天再读五遍,写完“四”字下面的“目”字;最后一天读两遍,写完“目”字下面的两只脚。这种读书法是符合记忆的客观规律的,同学们可以试试看。当然读的遍数不一定那么多,不同的学生可以或多或少。但读的过程是细细咀嚼、品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 5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