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阈值游程理论干旱识别及特征值提取

三阈值法干旱识别及特征值提取见图1,步骤如下。

步骤1 逐时段干旱状态初步识别

R<R_0的时段为干旱,识别出a、b、c、d共4次干旱。

步骤2 干旱合并与剔除

对历时1个时段的干旱(如a、d),若其R<R_2(如a),则最终被识别为1次干旱,否则,剔除该时段(如d)。对于间隔短于L个时段的相邻干旱,且间隔期R \leq R_1,合并为1次干旱(如L=3,b、c可合并为一次干旱b+c);间隔期为R>R1的时段,则为独立的干旱(如c、d)。

步骤3 干旱特征值提取

记干旱烈度为干旱起始至结束过程中R≤R0的累积水分亏缺量,峰值强度I为过程中水分亏缺最大值。R_0R_2分别取《气象干旱等级》中轻旱所对应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的下、上限值,即R0=-40%、R2=-60%;R1为干旱解除阈值,据降水量超过蒸发量和土壤耕作层有效含水率的时段内雨养农业不干旱,取对应R1的月降水量为月水面蒸发量与耕作层有效含水率W之和,即:

W=(θf-θw)h

式中,θf、θw分别为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率(体积含水率),%;h为耕作层厚度,mm。

3 合肥市干旱识别及特征值重现期分析

3.1 干旱识别结果

采用1953~2019年合肥站逐月降水和水面蒸发资料识别干旱。其中1953~2019年合肥站逐月降水取自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1963~2019年月水面蒸发量取自合肥水文水资源局设在董铺的蒸发量观测资料,设站前1953~1962年的水面蒸发量以1963~2019年多年平均的月水面蒸发量代替。根据安徽省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量数据和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土壤水分特征,取合肥市土壤耕作层有效含水率为22mm(太湖地区水稻土耕作层土壤有效体积含水率为15.7%,厚度为14cm[8])。合肥市1953~2019年各月平均蒸发量及R0、R2所对应的降水量见表1。

对于S<10mm干旱,在其过程中遭遇1场中雨量级的降水,所识别的干旱即不存在,故剔除S<10mm的干旱。干旱识别结果受小干旱合并的间隔参数L影响,L=1、3时识别的干旱分别为83、80场。比较识别的干旱和实际旱情,发现L=3识别的干旱更符合实情,80场干旱的S、I的分布函数的拟合见图2。

  • 5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