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收集、分析、管理的方法

需求:

什么是需求

百度百科给的解释: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需要。所以要想明白需求,还要明白另外两个概念,需要和欲望,因为从需要到需求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需要:需要是指人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

欲望:需要一旦可被满足,就变成为了欲望

需求:需求是有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例:我饿了需要吃饭(需要),我要吃米其林厨师长给我做的小鸡炖蘑菇(欲望),但是我只有10块钱,我只能吃一顿小碗的兰州拉面(需求)

。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因为生活中存在太多问题,从而产生了不满意,而问题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吃差距“,那么人会很自然的产生”减少甚至消除这个差距“的愿望,这就产生了需求。所以我们之所以做一个产品,肯定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满足某些需求,而这些需求深挖到底,多问几个为什么,总可以归结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每天都在设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 = 业务动机 + 业务目标

业务需求:是最根本动机和目标成果,通过这个需求解决特定的问题(什么⽤户在什么场景下想要达成什么⽬标)

例:我饿了,需要吃饭

产品需求:

产品需求 = 解决方案 = 产品结构 + 产品流程 + 产品功能

产品需求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提炼分析,形成产品需求后,要制定符合产品定位的解决方案,进而满足业务上的需求。(为了满⾜业务需求,我们需要提供什么功能)

例:用户饿了需要吃饭,我们可以提供外卖服务

我们要提高APP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度,分析一下作为两部分去做:

  1. 用户数量增长:应用推广、软文、邀请奖励功能,邀请好友注册给予奖励,解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
  2. 用户积极启动APP:app内活动、做一个小游戏,类似得物的抽奖一样,让用户喜欢玩,解决用户积极打开APP的需求

需求收集:

对于中小型公司,需求的一个很大来源不是终端用户,而是老板,一种广义用户。一般来说,在这类公司中,老板反而是最接近业务、最了解用户的,加之老板的经验阅历有超过我们,所以他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会抓住一些商机,他觉得这些商机可以创造价值,很多时候比产品经理的观点更合理,这时候老板肩负起了部分产品经理的职责,起到了采集用户需求并分析、筛选的作用。创业阶段的公司是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因此有时一个问题和需求的诞生,就是靠老板凭经验拍脑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和“以老板为中心的行动”。以老板这种广义用户未中心,在小团队里其实反而是一种较优的实践。

需求收集分类:

外部需求(难收集):市场(竞品分析)、用户(用户访谈、问卷调查)

内部需求(易收集):所涉及的业务部门(都是自己人,抽根烟聊聊天就收集了嘛)

竞品分析:

为自身产品设计提供功能、可用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参考。

用户访谈:

用提问交流的方式,了解用户体验的过程,访谈内容需要根据访谈目的来确定,通常包括产品的使用过程、使用感受、品牌印象等,属于定性研究。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属于定量研究。

用户反馈:

适合已有的产品,大面积的用户反馈

头脑风暴:

内部组织会议,无边界的讨论

文献分析:

搜集行业报告、整理研究资料

数据分析:

适合已有的产品且完成数据埋点,通过用户的数据做分析

伪需求:

每一个伪需求背后,都是一个没被满足的痛点(准确的说是没被发现),不要问客户他需要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平板电脑出来之前,用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一台完全没有键盘的电脑。

需求分析方法:

研究需求可以增强对用户的理解,而理解用户,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从业务的需要出发,确定业务目的和目标,将业务需求转为产品需求的过程就是需求分析。也是为了挖掘出用户真正的痛点并解决,产品只有为用户产生价值才能创造商业价值。

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先来看2个很经典的例子:

福特: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用户: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福特:为什么需要一匹马

用户:我需要更快到达目的地

然后福特就发明了汽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小明说:“我需要买一个电钻。”

大毛问:“为什么?”“我想在墙上打一个洞。”

“为什么?

”“我想把一幅画挂在墙上。”

“为什么?”

“因为这面墙显得太空旷了,看着不舒服。”

“为什么?”

“因为太空旷就没有家的感觉,不够温馨。”

“为什么?”

“你烦不烦啊……”

通过案例可以总结:伟大的需求分析师,可以无视用户想要的东西,去探究他内心真正的渴望,再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是用户真正需求的东西。

新人常见的状态就是听到用户的新需求就很兴奋,特别想赶紧给他解决。随着你和用户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快就会发现,用户的需求实在太多了,根本做不过来,这就有了需求优先级评估、需求管理。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要明确我们存在的价值。

用户跟福特要一批更快的马,福特却给了用户一辆车。小明想要买电钻,在大毛的提问下发现是想要一种温馨的感觉。这两套解决方案区别就是,一个是用户需求,一个是产品需求。而中间转化的过程就是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用户自以为的需求,并且经常表达为用户的解决方案。
产品需求:经过我们的分析,找到真实需求,并且表达为产品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找到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再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HMW分析法:

HOW:问题可以解决,只是缺少思路

MIGHT:没有一定的解决方案(有各种各样的)

WE:我们/团队

综合来看:我们能够一起,发散考虑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来解决这个可以被解决的问题

拆解问题:否定、积极、转移、分解

例:

我们去餐馆不知道如何点餐,该如何处理?

1、我们如何让大家都有自己喜欢菜?每人点、家乡菜、所有菜都上一份

2、我们如何让大家放弃聚餐?干死餐馆、制作内外部混乱、解算团队、让大家节食

3、我们如何让餐馆、隔壁桌推荐菜?勾引异性帮忙点菜、让老板帮我点、氪金让人帮忙点菜

4、我们如何不点菜?套餐、自助餐、复制邻桌

5、我们如何让点菜更有趣?盲选、转盘、通过朋友圈抓人来帮我、抽签、藏宝

6、我们如何让餐厅变成我的餐厅?买餐厅、入股餐厅、租餐厅

7、我们如何点餐厅里没有的菜?自己带菜让加热、坐a吃b、我说啥就啥、买餐厅

8、我们如何在餐厅自己做菜?做厨师、做朋友、做菜餐桌、把老板变家人、氪金让她服务

5W2H分析法:
  1.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 WHY——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有没有替代方案?

  3. WHO——谁?由谁来做?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做?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ERE——何处?在哪里做?

  6.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是什么?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例:

  1. WHAT——找对象

  2. WHY——天气冷需要抱着取暖

  3. WHO—-我去做

  4. WHEN——每天下班做

  5. WHERE——去社交软件发CPDD

  6. HOW ——提升自己、自信,就可以获得关注,通过健身、学习来实现

  7. HOW MUCH——预计用2年时间改变自己,健身费 + 学习费用 + 时间

需求分析的两种思路:
  1. 通过场景深层次的思考需求(场景=时间+地点+任务+环境+事件)

  2. 通过人性深层次的思考需求(能够满足人性的产品,都是好产品)

场景和需求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需求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下被满足的,要做好产品,就必须考虑产品要服务怎样的场景(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

马斯洛理论:

需求的优先级是由下至上的

img

人性七宗罪:
  1. 傲慢:人类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追求优越感,期望获得关注。如果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多,就不由得产生出优越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2. 妒忌:人类容易妒忌别人,当别人拥有的比自己多且好时,就希望自己做到更好,超过别人。

  3. 暴怒:冲冠一怒为红颜,“狼人杀”、“三国杀”,一个“杀”字道尽人性中暴怒的阴暗面,这一点在游戏产品中十分常见。

  4. 懒惰:懒惰表现为心理上的一种厌倦情绪,它使你的思想麻木,约束你的一切行为,你变得只想做简单的事或者不想做事,只想休息和享受。

  5. 贪婪:所谓贪婪,从字面上理解是渴望而不知满足,从中可以引申出产品经理用以吸引用户的两大关键词 - 贪小便宜和免费。

  6. 暴食/饕餮:民以食为天,美味和食物总是对人有着强大的诱惑力,美味分享类、生活分享类网站,正是满足了人性饕餮的本性。

  7. 色欲:弗洛伊德:“性是人的本能里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KANO模型:

KANO模型是用户需求分类优先排序的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主要对满意度进行度量,对功能完善程度进行度量。

img

必要型:

这类需求是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产品则无法使用。但是这类功能做的再好,用户满意度也不会提高很多。

例如:微信的聊天、手机通话功能。

期望型:

这类需求与用户的期望契合度极高,该类需求实现程度越高,用户的满意度也越高。

例如:手机的内存容量、处理器版本。

兴奋型:

这类需求是超出用户预期的。针对这类需求,它会成为你产品的亮点以及差异化的点,能极大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但是及时没有也不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

例:你第一次使用智能机的时候、指纹解锁、面部识别。

无差别型:

这类需求的有无对用户来说无关痛痒。针对这类需求,要避免投入了,将精力转移到其它类别的需求上面去。

例如:比如按钮颜色的微调、矢量图的大小

反向型:

这类需求提供后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该类需求,最好不做。

例如:最近打王者发现铭文配置的功能,技能和铭文做了绑定,搞的乱七八糟。

四象限法则:

将需求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img

  1. 紧急且重要的需求:登录页面出现bug登录不了。
  2. 重要但不紧急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排期,短信验证登录成本高需要改为默认密码登录。
  3. 紧急但不重要的需求:分析清楚,它们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如:要一个活动页)。
  4. 不紧急且不重要的需求:能砍就砍,点赞以后有一些动画。
卫哲 3+1 需求分析法

3:

  1. 需求是从哪里来的?目标客户是谁?
  2. 有多少用户有这样的需求?需求是否紧迫?
  3. 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用户的场景是什么?

1:

解决问题前后,数据上会有什么变化?

需求管理-需求池:

需求池主要是用来收集和管理各方需求的集合,需求池不仅仅是简单记录需求是什么,还会记录这个需求相关的一些关键信息。

管理需求:
  1. 收到新的需求,要记录
  2. 需求多的时候,需要分批、分优先级
  3. 收集到的需求要录入,处理完的需求要转出
  4. 接到的需求都录入需求池,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需要做,这中间要有筛选,即需求分析
需求维护:
  1. 每条需求是如何处理的?现在处理什么阶段、什么状态?
需求溯源:
  1. 未处理的需求:这条需求是如何产生的,用户和场景分别是什么?
  2. 已处理的需求:当时为什么这样处理?
需求池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功能清单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求池和功能清单的区别:

确定要开发的需求,才会进入功能清单,不然都会先汇总在需求池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itzhuzhu.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