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主要用midas gts计算基坑施工对桥墩的影响。总结了以下技巧(持续更新):
一、几何操作命令技巧
1 一般不要对多个线段使用“合并线”命令,应使用“生成线组”命令。
说明:这是因为相连的折线线段使用“合并线”命令时,交点处自动生成小的倒角。类型是B-曲线,遇到这个类型就不要用。
2 工程建模时,用到“扫描”命令时,选择导向曲线时尽量不要采用样条曲线,最好使用以直代曲后的多段线。
说明;这是因为用样条曲线扫描的体在后续网格划分或者几何处理上造成麻烦和使模型变得复杂。以直代曲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3 gts的“印刻”就是其他软件建立约束或者耦合关系的意思。
4 从CAD导入的线,适当的采用“交叉分割”命令,可以很好的实现一些交叉节点的连接。
5 放坡时就可以很好的用到“偏移”命令。
6 可以利用线的扩展生成面。可以利用顶点的扩展生成线。
7 切割实体的时候也是可以实现实体之间的耦合的(共用的线面关系不会改变)。
二、关于材料属性
1 GTS里所有的堆载或者填筑的施工,计算时都要选择“预估激活单元的初始应力状态”和“判断激活节点的初始位置”。
2 明挖基坑都应采用“修正摩尔库伦”的本构关系。计算边坡一般用摩尔库伦本构,基坑开挖涉及卸载作用,一般采用修正摩尔库伦。
3 采用修正摩尔库伦时,要勾选“剪切硬化”和“帽”(不勾选帽也行,影响不特别大,这个帽是超高应力压缩收敛的修正,我一般也用不到),是用来修正竖向位移的。
4 采用修正摩尔库伦时,主压切线刚度取压缩模量,三轴取主压的1.2倍(一般也取1倍),卸载弹性模量取3~5倍,一般取3倍,软土取更大。
5 计算时,如果土的刚度较小,可把围护结构和桥梁结构的刚度(弹性模量)改小100倍,位移计算结果就会比较合理。(这个我试过,不好用,围护桩的变形太大了。)
6 排桩等效成板单元时,进行刚度等效,计算等效连续墙厚度的方法如下:
7 按需要转动单元坐标系,来定义不同方向的截面。
三、网格操作命令技巧
1 材料和属性都可以导入,只导入属性就可以同时导入材料了。
2.1 在网格的名称上按F2,就可以修改名称。或者选择网格组,左下角显示属性里,修改名称,再点击适用。
2.2 其次,在菜单行,找到网格组——重命名,选择z,可以从上往下对网格组命名**1,**2.,比如所有图层都可以放到土层。
3 点击网格参数,就可以选择模型的网格组,定义单元特性,即初始的网格属性。
4 析取命令,可以在全部网格划分好后,析取线作为排桩。
5 注意查看排桩的单元坐标系,看是不是统一,在网格参数,选1d,选择目标,下拉选择,修改单元坐标系,选中,对齐到1d基准单元,选择一个基准单元,适用。
6 网格划分之前,选中所有模型进行一次布尔运算,保证不出错。
7 网格划分结束后,注意检查网格。
8 几何里也可以检查线框是不是闭合,不闭合会闪烁。
9 移动复制网格命令,可以复制那个1d线网格,用于第二层钢支撑。
10 关于GTS建模,我们如何理解自由度
实体单元只有三个平动自由度。
平面应变单元只有两个平动自由度。
梁单元有六个自由度。
因此,实体单元与梁单元相连接,等于铰接,因此需要额外施加扭转约束。
三、桥梁桩基模拟技巧
1.1 桥梁桩基的属性建议采用植入式桩单元,之后只需要额外约束桩基的竖向扭转即可。
1.2 桥梁桩基的属性采用“梁”时,后期才可使用“桩界面”和“桩端”的命令。
定义属性时,选择“梁”,给截面尺寸,定义一个桩基本身的属性,关联混凝土的材料。网格划分时选择这个属性。
定义属性时,额外还要定义桩界面属性和桩端界面属性,是网格划分完之后再赋予这两个属性。
1.3 桥梁桩基采用的植入式梁单元的时候,因为土层对桩基只有平动约束,没有转动约束,所以要额外添加桩基转动约束。因为线单元是有三个平动自由度和三个转动自由度的,但实体自身没法转动。一般考虑桩基顶部和承台是刚接,所以桩顶把所有方向的转动约束加上(这一步很多人不做,我试过确实影响不大),桩身加z方向的转动约束。
还有一种做法是:
桥梁桩基采用梁单元加桩界面的时候,第一,因为实体单元只有平动自由度,如果想要实现跟1d单元的自由度对等,则要额外给它增加扭转约束,尤其是实体单元模拟结构的时候,所以就是选中整个承台的所有点,都加上所有方向的转动约束(其实这一步很多人也不做,二小姐的视频课有讲这么做是为了桩基的受力更准确,比如桩顶的弯矩)。第二,桩基加了桩界面单元以后,桩顶其实会因为界面的存在而和承台分离,因此要额外增加桩顶和承台的刚性连接(网格——节点——连接——相同的连接——直接框选一堆点——刚性连接——确认),最后,再给所有桩基加上z向的转动约束就可以了。
摩擦桩考虑桩界面就行了,端承桩再加个桩端。
1.4 关于桩界面的定义:
以上表明:最终剪力为桩基由静载试验得到的。但也可以用侧摩阻力代替。
最终剪力:输入极限侧摩阻力。厚度:输入桩周长。(也可以由静载试验得到)
法向刚度模量和切向刚度模量如上述公式计算,只需要知道土层的剪切模量就可以计算。(除此之外,如果法向刚度是由PY分析得到的,法向刚度又是剪切刚度的11倍。PY分析还可以得到一个随地基深度变化的刚度模量。)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文件的说法可以参考用。
三、计算设置方面
1 计算前,注意在几何——选项——分析,找到线程数修改到最大(比如16),可以使用多核计算加快计算。
2 计算时,输出那里会显示计算过程,可以看到误差值,第一次迭代不收敛很正常,程序还要迭代计算的很多次的,所以不用担心,继续等待计算。如果出现“convergence not likely”,也不用担心,它表示在这一步迭代不收敛,就把应力增量平分再重新施加再计算。
真正不收敛会显示“4024”不收敛或者“2103”不收敛。
四、结果处理分析方面
除了查看基本的云图以外,还可以设置以下:
1 查看云图的时候,可以选择 线类型 为“网格线”或者“特征线”,都可以更方便观察。平滑 那里可以选择“连续”或者“条纹”。在图例上右键选择“自动范围”也可更好的观察。
2 结果里,选择结果标记,点取即可。
3 结果里,选择线上图,点选两个点成一条线,选择方向,就可以查看线上的等值图。
4 结果里,查看断面的结果图,使用这个剪切面就可以,可以选择关闭结构边线。
线类型改成特征线,隐藏云图,矢量那里选向量还可以查看断面的矢量图。
5 结果里,可以选择变形类型,就可以查看变形前后相对位置关系。
6 力的方向定义,轴力拉正压负。
7 还可查看土或者结构的应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