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字」可快速关注
上一篇介绍了控制在制品数量的两个目标:束水——加速流动,和攻沙——暴露问题。本篇介绍,控制在制品具体是要控制什么。
一、暂缓开始、聚焦完成
我们还是从一个故事讲起,更确切地讲它是一个标语——“暂缓开始、聚焦完成”。
面临交付压力,让工作尽快开始是自然反应。但,开始的工作不能即时完成就会成为在制品,同时带来上篇所说的在制品的副作用,反而不利于工作的顺畅完成。为此,精益产品开发倡导“暂缓开始、聚焦完成(Stop Starting, Start Finishing)”,它是精益产品开发社区最著名的口号,也是欧洲精益看板会议历年的标语,甚至有一本讲看板方法的小书,书名就是“Stop Starting, Start Finishing”,副标题是“为什么要限制在制品,怎么限制?”。
“暂缓开始、聚焦完成”是在精益开发社区广泛传播的口号
上图是对“暂缓开始、聚焦完成”的形象描述。交通路口出现拥堵,两个方向的车挤在一起,警察做的正是:暂缓开始——那边的车别进来了,聚焦完成——这边的车快走。
面对产品交付中的问题,团队和管理者正确的应对也应该是:“暂缓开始、聚焦完成”。道理很简单:“完成越多才交付越多,而不是开始越多交付越多”。用它来描述控制在制品的数量再合适不过。
二、在制品的单位是“用户价值”
“暂缓开始、聚焦完成“就是要控制在制品的数量,快速完成已经开始的工作。原则上,价值交付了才算完成。为了做到真正的完成,控制在制品必须以价值交付为基准。
现实中,很多团队把并行任务数作为控制的对象。但,任务完成,并不表示需求可交付。如此,它们即使完成了,也还是在制品,没有实现及早交付价值的目标,问题也会隐藏在这些在制品中。同样重要的是,以任务为基础的限制,其业务意义不明确,经常得不到管理层和团队的理解和支持,很难落实和坚持。
基于任务数控制在制品效果往往不好,更好的做法是基于用户价值控制在制品
上图反映的是,为了有效实施在制品控制,团队必须把焦点从“限制并行任务” 转移到“控制并行的用户价值”上。只有这样,才能即时暴露价值交付中的问题,并促进团队围绕价值紧密协作,尽快交付价值,也更容易得到业务方、管理层和团队的理解和支持。
很多号称在用“看板方法”的团队问我:“在制品的控制总是无法实施,怎么办?”。我总会让他们先检视一下自己的看板系统,它究竟有没有反应用户价值的流动,或者仅仅是一个任务板?团队真的聚焦于快速完成用户价值了吗?没有处理好上面的问题,是我看到的那些无法实施在制品控制或限制的团队的共性,虽然背后的原因会有不同。
控制在制品是为了:促进团队围绕价值交付更紧密地协作,即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并快速完成已经开始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以用户价值(而非任务)为单位控制在制品。
对于复杂的产品,很多时候必须多个团队的协作才能交付用户价值,那么在制品的控制也需要跨团队。这时,就需要使用分层看板及相关运作机制了。我将在《看板方法的规模化应用》一文中再讨论具体实践。
三、控制而不仅仅是限制
大多数文献使用”限制在制品数量“这一说法,而我更倾向使用”控制“而非”限制“。相对而言,控制更加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手段,而限制只是手段之一。控制也与尽早交付价值的目标更吻合。
控制在制品的常用手段
上图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在制品控制手段:
以用户价值为单位组织开发任务,让任务直接关联到用户的价值上,使任务的完成尽快反应为价值交付;
即时发现并处理阻碍事项,尽快完成已经开始的需求;
尽快将开发完成的需求移交测试及后续阶段;
优先解决测试发现的bug,而非开始更多的任务;
限制并行需求的数量,集中完成已开始的需求;
尚不具备条件进行限制时,可以先把队列可视化出来,观察并努力减少等待和并行。
控制在制品与快速价值交付,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控制在制品的方法,应该落实到具体操作中——例如每日站会上的实践,或问题处理和计划活动的规则等,这样才能保障其有效落实。如上图所示,控制在制品将帮助即时发现问题,尽快交付价值,而价值的即时交付,也促进了在制品的有效控制。
控制在制品与即时发现、处理问题,快速交付价值,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总结
“暂缓开始,聚焦完成”,价值交付了才是完成,在制品控制的对象必须是用户价值。围绕价值的快速交付设计和运作看板,是有效控制在制品数量的前提。而做到这一点,控制在制品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下篇内容:
通过上一篇和本篇文章,我们讨论了为什么要控制在制品,控制什么。直接限制在制品数目是控制在制品手段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下一篇介绍如何限制在制品数量,限制多少。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