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荐语 在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某全国领先的东部农商银行以敏捷数字化转型为引擎,推动了业务、产品和研发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作,从而提升了研发效能,支撑了业务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一转型过程,以供行业参考。 |
01
转型挑战:发展诉求下的敏捷觉醒
在当今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某全国领先的东部农商银行敏锐地洞察到市场对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转变,该行决定进行一场深刻的敏捷数字化转型,旨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价值交付“的研发模式,结合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协作效率打造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敏捷组织,建立有稳定交付节奏的敏捷研发模式。
为了配合业务发展需要,该行积极应对,主动求变,选择在手机银行财富板块打造敏捷样板间,希望在业务上支撑拉通重点业务领域和重点渠道,在管理上促进业务、产品、研发的跨职能深度融合与高效协作。
然而, 样板间在启动时面临以下痛点和挑战。
01
跨职能协同难度大,研发进度不透明
业务与科技信息不透明,业务在提出需求后,追踪进度确实存在耗时耗力的挑战,导致双方同步进展时主要依赖于主动询问,协同工作的节奏难以保持一致。当科技团队对需求存在疑问或需要业务方进行验收时,有时会得不到及时的回应,而科技团队也未能及时向业务方透明展示研发进度,这使得潜在风险可能在项目的最后阶段才被发现,进而可能引发交付延期甚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开发与测试信息不透明,在开发与测试工作中,目前采取的是各自独立管理进度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自工作的自主性,但也带来了同步进展的困难,双方的协同主要依赖于主动的问询,这无疑增加了沟通的成本,同时也使总体进度的把控变得更具挑战性。而当每个人手上任务繁重时,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大家会迅速切换到其他任务,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然而,这种快速切换往往导致小问题被忽视,由于开发与测试之间缺乏透明的沟通渠道,双方可能会因为这些问题而互相阻塞,使得需求都无法完全交付,这也会影响到产能、交付时效以及团队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02
多系统协作交付周期长,业务满意度待提高
涉及多系统时,排期难度大,业务提需求后,虽然有科技侧统一牵头人,但是每当涉及系统多,依赖大的时候,各个系统协调排期难度大,即使达成排期共识,也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打破排期承诺,长此以往,团队总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统一牵头人很难靠个人影响不同的团队,各系统便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发。因此,需求涉及系统越多,缺乏计划性的问题就会愈发凸显,交付周期也就越长,业务满意度也就难以保障。
不同团队间信息进度不同步,当系统之间依赖大,信息没有明确同步渠道的时候,进度风险管理就成了一个黑盒子,难以发现问题也难以统筹管理,涉及团队越多,不可控的风险越大。由于沟通渠道不畅或系统边界划分不尽合理,团队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等待和相互消耗,这往往导致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往往在于信息未能有效共享和对称,使得团队在研发交付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延期上线与紧急赶工之间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