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 道德经 以及译文

道德经

一章

憨山德清《老子道德经解》认为“老氏之学尽在于此,其五千余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本章提出了哲学的三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第一是本体论。本章开门见山地摆出自己思想体系中的最高概念-一道,同时指出道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必须自己用心去体悟。第二是方法论。本章提出“无名”与“有名”相对立而产生的辩证观,这一辩证观可以说贯穿于《道德经》全书,成为老子处理一切事务的指导思想。第三是认识论。本章认为,只有保持清静无欲的心态,才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同时还指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及其重要意义。

徼(jiào)

【译文】

可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大道;能够用来称呼的具体名称,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空虚无名的空间,是天地得以出现的开始;真实有名的基本物质,是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保持清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观察空间和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经常处于多欲状态,就只能看到空间和万物的一些表面现象。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名称,它们可以说都是非常奥妙的。如果能够反复不断地去探索它们的奥妙,那么就能够打开通向天地万物奥秘的大门。

二章

是对第一章中的辩证思想做进一步阐述,并初步把这一辩证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本章的前半部分着重阐明了普遍存在于社会、自然中的辩证关系,如有美则有丑、有善则有恶、有高则有下等,然后老子就把这种辩证思想引入政治、处世实践中。既然美与丑、有与无等相互对立的东西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存在,那么在社会领域里,无为和无不为、教和不教、居功和不居功这些相反的东西也一定如此。既然没有“无”就没有“有”,那么没有“无为”,自然也就没有“无不为” ;没有占有,自然也就没有失去。

【译文】

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话,那么丑陋的东西就显露出来了;如果都知道善良的事情是善良的话,那么不善良的事情就显露出来了。有和无在相互对立中得以形成,难和易在相互对应中得以产生,长和短在相互比较中得以显现,高和下在相互依赖中得以存在,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得以区分,前和后在相互对比中得以出现。因此圣人所做的事情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提倡人为的干涉,圣人推行的是不用语言的教育。圣人顺应万物的生长而不加以限制,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帮助了万物而不要求它们的回报,建立了功劳而不据为己有。正因为圣人从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功劳。

三章

本章主要提出了三项治国措施:不尚贤,虚心实腹,无知无欲。这些措施,有的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和启发意义,也有的稍显偏颇或不合时宜。

见(xiàn)

【译文】

不要崇尚、重用贤人,百姓就不会去争夺美名;不要看重贵重难得的金银财宝,百姓就不会去做盗贼;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人们欲望的事物,百姓的心就不会被搅乱。因此圣人治国的原则是:减少百姓的杂念,填饱他们的肚皮;降低百姓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体质。永远使百姓没有多少知识和欲望,使那些所谓的聪明人不敢按照主观意愿去为所欲为。执行无为的政策,天下就会安定太平。

四章

本章主要包含三个内容,第一是要求人们办事不求盈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因为“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第二是要求人们做到“和光同尘” ,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三是把“道”摆在上帝之前,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上帝与鬼神的地位,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超时代的。

【译文】

道是无形无象的,如果遵循它办事,也许就不会要求把事情办到盈满、极盛的状态。大道就像深渊那样深邃奥妙而难以认识,它好像是万物的主宰者:它挫去万物的锋芒,从而化解它们之间的纠纷;调和它们的优点,从而使它们都有一定的缺陷。道是无形无象的,但似乎确实存在着。我不知道是谁产生了它,只知道它出现在上帝之前。

五章

本章主张圣王应该效法“不仁”的天地,对百姓也要做到“不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一个难以理解但异常深刻的命题。同时,老子还提出了“守中”原则,提醒人们在发展生产时,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不发展,也不可过度发展。

②刍(chú)狗

④橐籥(tuó yuè)

⑤不屈(jué)

⑥数(shuò)

【译文】

天地无所仁爱,把万物视同草、狗一样;圣人无所仁爱,把百姓视同草、狗一样。天地之间这个大空间,不就好像是一个大风箱吗?虽然其中空虚却不会穷尽,越推拉风量越大。人们的言行也是这样,人们说的做的越多,产生的事物就越多,处境就会越发困窘,不如遵循着不偏不倚的适中原则行事。

六章

本章依然是在强调“无(空间)”的作用。老子之所以反复强调“无”的作用,目的是为其政治主张服务:只有有了“无(空间)”,才会有“有(物质)”;只有有了“无为”,才会有“无不为”。

玄牝(pìn) 

“勤”通“觐”

【译文】

神奇的空间作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好像是一个玄妙的母体。而这一母体的生殖器官,就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空间连绵不断似乎永远存在,万物使用它却又用不完它。

七章

效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原则之一。本章先描述自然现象,然后把这一现象引入人事,再次说明老子的“人道”来自“天道”。本章的主题依然是阐述老子的辩证思维:既然有“无”才有“有”,那么只有“不自生”,才能“长生”;只有“后其身”,才能“身先”;只有“无私”,才能“成其私”。

⑤邪(yé):疑问语气词。通“耶”。

【译文】

天地能够长久存在。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原因就在于它们不是为了自我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因此圣人先把自己放在别人的最后,反而能够站到别人的前面;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不正是因为圣人不自私吗?所以反而能够成就他们的私利。

八章

本章“上善若水”是一则非常著名的命题。水具有处下不争、施恩而不求回报等特性,因此应该成为人们效法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老子还提出“善地” “善渊”等命题。本章再次印证了老子“法自然”的思维模式。

②所恶(wù)

【译文】

品德最美好的圣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施恩泽于万物而从不与万物相争,安居于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地,所以说水的特性基本上符合大道。圣人像水那样:居于卑下之位,思想深邃难识,交往仁慈友爱,言语诚实无欺,为政善于治理,做事无所不能,行为择时而动。正因为他们与人无争,所以也不会招来任何灾难。

九章

本章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再次申明办事不要追求盈满。第二,指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一常见社会现象。第三,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功成身退”这一原则。可以说,后面两个内容都是建立在第一条原则之上的,老子告诫人们,无论是财富还是功名,皆不可求盈求满。其中功成身退成为此后数千年中国文人的座右铭。

【译文】

如果做事一定要做到盈满,还不如停止不做;刀刃捶锻得尖锐锋利,其锋刃就不能长期保持锋利。金玉满屋,没有人能够守住。富贵而傲慢,是自取灾难。功成身退,是大自然的规律。

十章

本章主要内容是针对君主个人而言,要求君主做到形神合一、去智返愚、安雌守柔、清静无为等。如果能够遵守以上原则,就是具有“玄德”的圣王。

①载: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同“哉”,句尾语气词,应属上句。营魄抱一:使肉体和灵魂结为一体。营魄,肉体和灵魂。寄托之处叫营(住所),古人认为肉体是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把肉体叫作营。抱一,结为一体。古人认为,灵魂来自上天,肉体来自大地,二者合而为一,人就可以生存;二者分离,人就会死亡,所以老子告诫君主要“营魄抱一”。

【译文】

肉体和灵魂要保持合而为一,大概能够做到不相分离吧?专一精神以达到守柔状态,大概能够像婴儿一样吧?清除污垢以保持心灵的清明,大概能够不犯错误吧?爱民治国,大概能够不去使用巧智吧?说话做事的时候,大概能够安居于柔雌的状态吧?明白通达,大概能够做到清静无为吧?圣王帮助万物繁殖、成长,养育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却不求回报,使万物得以顺利生长却不做它们的主宰者,这就是高尚的品德。

十一章

本章的主旨是再次强调空间的作用。老子借用最常见的车辆、陶器、房屋等事物,以浅显易懂的比喻,说明空间的重要性。由于一般人只看到物质的作用,而忽略了空间的作用;只知“无不为”的好处,而不知“无为”的好处;只追求“刚强”,而不愿处于“柔弱”,于是老子提醒人们,如果没有空间,一切事物都将失去其存在意义。明白这一道理,老子的“无为” “柔弱”等学说也就不难理解了。

①三十辐(fú)共一毂(gǔ)

③埏埴(shān zhí)

⑤户牖(yǒu)

【译文】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正是因为有了车厢中的空间,才有了车子的作用;用水和着黏土制造各种陶器,正是因为有了陶器里的空间,才有了陶器的作用;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正是因为有了房屋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说各种器物的物质部分给人带来了利益,而器物里的空间才使这些器物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老子善于逆向思维,比如:常人往往看到的是提倡仁义的正面意义,而老子却能看到提倡仁义的负面作用;常人往往关注智慧为人类带来的利益,而老子却能发现智慧为人类带来的伤害;常人往往重视尚贤的益处,而老子却能看到尚贤的弊端。本章也十分典型地凸显了老子的这种逆向思维,常人往往只注重物质的作用,而老子却特别强调空间的作用。这种逆向思维方式,使老子能够看到常人所无法看到的一些问题。

十二章

本章反对追求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等奢侈生活,并指出了这种奢侈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的伤害。老子认为圣人“为腹不为目”,只求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追求耳目享受。这一主张对于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④驰骋(chěng)畋(tián)猎

【译文】

艳丽的色彩看多了,伤害人的视力;美妙的音乐听多了,伤害人的听力;味美的食物吃多了,伤害人的味觉;沉溺于驰马打猎,会使人精神失常;珍贵的金银财宝,会使人行动不便。所以圣人只求吃饱肚子而不求感官享受,因此要舍弃感官享受而只求填饱肚皮。

十三章

本章要求人们做到宠辱不惊,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宠辱若惊”,乃是自私心理造成的。按照老子的辩证思维,那些太看重自我的人,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不看重自我,不仅能够治理好天下,而且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译文】

受宠惊喜而受辱惊恐,这是把名利之心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作“宠辱若惊”呢?因为人们把受宠看得很荣耀,把受辱看得很卑下,所以得到这些好像受到惊吓,失去这些也好像受到惊吓,这就叫作“宠辱若惊”。为什么会把这些名利之心看得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呢?我们有这些名利之心的原因,是因为太看重自我了,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无私的境界,还会有什么名利之心呢?所以只有那些看重用自己全部身心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只有那些愿意以自己全部身心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十四章

本章首次对道的模样进行了全面描述。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无首无尾,上不皦而下不昧,这就说明道不可能是一种物质性的实体。但这种非物质的东西又确实存在,因为道还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虽然无形无象,但掌握它以后,就可以驾驭、支配天下万物。因此,这种非物质性的道也绝不是一种神秘的精神本体,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译文】

察看大道又看不见,这叫作无形;聆听大道又听不到,这叫作无声;触摸大道又摸不着,这叫作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大道的上面不会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会显得昏暗,它无形无象难以描述,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可以说大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捉摸的。站在它前面却看不见它的头部,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部。掌握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大道,就能够凭借它来驾驭、支配现在的万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况。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大道的大致情况。

十五章

上章描述道的模样与特性,本章则紧承其义,描述得道之人的具体表现。得道之人办事认真,做人谨慎,庄重而又通达,纯朴而又宽容。他们做事留有余地,不求盈满。特别是本章提到的宽容品质,更值得我们效法。

【译文】

古代那些掌握大道的人,其思想微妙通达,深刻得难以理解。正因为他们难以被理解,所以要勉强对他们的言行加以描述:他们做事反复考虑,就好像寒冬要徒步过河一样;谨慎小心,就好像畏惧四邻的围攻一般;恭敬庄重,就好像一位做客的人;通达而不固执,就好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敦厚,就好像未经雕饰的原木;胸怀空阔宽广,就好像那深山的幽谷;能够包容一切,就好像那混浊的大水。谁能够持久地像混浊的大水那样去包容一切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安静下来,慢慢加以澄清;但是谁又能够永远坚持这种安定清静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搅动这种清静状态,慢慢产生各种追名逐利的活动。掌握大道的人,办事不求盈满。正因为不求盈满,所以能够安于有缺陷的旧状态而不去创造新的事物。

十六章

本章阐述万物发展观。老子认为万物都是不停地、呈环状地循环发展。既然循环是万物运动的规律,那么人们就不仅要公正地对待生存、富贵等正面状态,也应公正地对待死亡、贫贱等负面现象。只有懂得这一规律的人,才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一切,从而安然度过一生。

④王(wàng):称王,统治

⑥没(mò)身不殆(dài)

【译文】

极力做到虚静寡欲,彻底坚持清静无为。万物一起生长起来,我就凭借着清静寡欲的心态去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情况。万物是那样的众多,但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就是虚寂死亡,死亡后会重新获得生命,这种生命的获得过程是永恒不变的,懂得这个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叫作明智。不懂得这个永恒不变的道理,胡乱行动,就会遇到凶险。懂得这一永恒真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一切,就能够公正地对待一切;能够公正地对待一切,就能够懂得治国的道理;懂得了治国的道理,进而就能懂得自然规律;懂得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大道;掌握了大道就能长久生存,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十七章

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层次不同的统治者,再次强调道家的治国理念——不干涉主义。本章还提醒统治者,他们之所以不被民众信任,原因在于诚信不足,进一步要求他们做到清静无为,不可任意多为。

【译文】

最高层次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低一层次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们、赞美他们;更低层次的统治者,百姓害怕他们;最低层次的统治者,百姓轻视、羞辱他们。正是因为统治者本身的诚信不足,所以才出现不被百姓信任的情况。最好的统治者清静无为,很少发号施令。国家治理得美满祥和,而百姓都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十八章

本章探讨了“仁义” “慧智” "孝慈” “忠臣”这些美好概念出现的原因,明确指出这些美好概念出自不美好的社会背景,显示出《道德经》深刻的辩证思维方法

【译文】

大道被抛弃之后,人们开始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之后,就产生了严重的虚伪;亲人之间关系不和睦,开始提倡孝慈;国家动乱,才会出现忠臣。

  • 19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