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光储圈
一、前言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光伏项目与农业大棚设施的创新融合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农业大棚相遇,在不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光伏电站的建设,并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和谐并行发展,创造出独特的发展优势。其一,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种植、养殖,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其二,一部分光伏发电量可就地消纳,减少了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其三,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设施农业,项目整体经济效益高。
为此,本文将介绍国内常见的光伏农业大棚的棚型,针对各类棚型,推荐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方案及光伏建设方案。
二、农业大棚类型
根据农业设施大棚的结构分类,一般分为:玻璃温室、联排棚、双膜双立柱棚、春暖阴阳棚、冬暖阴阳棚、砌砖冬暖棚。
(1)玻璃温室实景图
(2)联排棚实景图
(3)双膜双立柱棚效果图
(4)春暖阴阳棚实景图
(5)冬暖阴阳棚实景图
(6)砌砖冬暖棚效果图
三、组件布置方案
本文来源于:光储圈
根据组件的安装位置和遮挡程度,分为:不遮挡、部分遮挡、全遮挡的组件布置方案。
(1)部分遮挡型,组件布置在前屋面
适合北方地区越冬种植,春、冬季节白天光照强,夜间温度低,电池板白天可以为植物遮挡过强的光照,夜间前屋面加盖保温棉被,在良好的墙体保温条件下,为温室创造适宜的环境,种植一些不喜强光、高温的叶菜蔬菜。
(2)全遮挡型,组件布置在前屋面
温室内部几乎没有光照,温度变化较为平衡,种植品种可选耐阴的食用菌,如平菇、金针菇、白灵菇、香菇等,以及植物药材,如三七、人参、西洋参等。
(3)不遮挡型,组件布置在后屋面
光伏支架生根于温室后墙上,或是支架立柱直接落地,组件选型不受限制,电池板成了温室的附属构件,不改变温室原有的采光和种植模式。适合高纬度地区越冬蔬菜种植。但是,由于组件安装高度较高,为了不影响后排温室的采光,温室之间的间距要加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利用率的下降。
(4)光阴阳棚型
以传统棚的北墙体为共用墙,增建一个长度相同但采光面朝北的棚,两棚一体称之为阴阳棚。阳棚在白天掀草帘补光增温,适宜种植喜光品种;阴棚采光条件差,温度变化较为均衡,可栽培食用菌、西洋参等耐阴品种。
光伏支架生根于棚内的基础,支架立柱可兼做后墙结构柱,中间采用钢柱架高光伏组件,钢柱两侧采用拱形钢架作为农业大棚的骨架,中间通过檩条作为屋面封膜的支撑。电池板对阴棚起到一定的遮光作用。组件选型不受限制,阴棚光伏组件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土地利用率高。
(5)连栋大棚结构的光伏农业大棚
连栋光伏农业大棚大多数为部分遮光型,建设在中、低纬度地区,因全年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都较小,日照充足,昼夜温度变化小,棚内温度变化均衡。可采用双玻晶硅组件或薄膜组件,双玻组件可使室内的光照更均匀,接近或达到无阴影效果,设计时应根据棚内作物对光照需求合理排布电池板。
连栋光伏农业大棚结构型式:由钢柱、三角形钢屋架、排水天沟、屋面檩条构成。屋面荷载通过拱架或屋架传到天沟,天沟传至钢立柱,最终传至基础。天沟采用U型截面,天沟除担负排水作用外,也作为钢梁承担结构受力。铺设电池板后,钢结构承载能力要增强,比原塑料大棚抗风增强。
(6)敞开式光伏农业大棚
大棚的主体结构采用门式钢架结构,门式刚架上部架设檩条固定光伏组件,组件与组件间的缝隙可不做密封防水处理。大棚钢结构支架安装位置相对较高,主要是保证大棚内部的车辆通行、农业种植机械的操作等要求。
将光伏支架升高,底端距地面1.5m以上,前后排间距适当加宽,8m以上,保证作物生长空间和农业机械的作业空间,地面上可根据土壤、气候条件种植大地作物。
(7)畜牧养殖光伏棚舍
禽畜养殖棚舍多为简易式的钢架结构,由钢立柱,横向钢梁,屋面檩条构成,屋顶铺设彩钢保温复合板的轻型保温材料,四周墙体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采用砖砌墙、水泥复合板或夹心彩钢板。
在养殖棚舍的结构设计之初,将附加的电池板荷载考虑进去,沿屋顶光伏组件平行铺设光伏组件,采用利用夹具与彩钢瓦肋边固定,也就构成一座屋顶电站。
在保温性能要求不高时,光伏组件也可直接做棚舍屋顶的围护材料,与屋面檩条通过压板或螺栓固定,组件之间缝隙采用密封条及结构胶做防水处理。
四、农作物种植品类推荐
本文来源于:光储圈
(1)针对双膜双立柱棚,推荐包括:香菇、秀珍菇、木耳等食用菌
(2)针对春暖阴阳棚,【阳棚】推荐包括:芦笋、蓝莓、无土栽培草莓、葡萄、养心菜、杨菠菜、天葵等;【阴棚】推荐包括:铁皮石斛、天麻、西洋参、太子参等
(3)针对冬暖阴阳棚,【阳棚】推荐包括:西红柿、黄瓜、西兰花、樱桃番茄、彩叶复叶槭、金叶马褂木、红叶皂荚、金叶水杉、彩色马蹄莲、切花月季、非洲菊;【阴棚】推荐包括:香菇、秀珍菇、木耳、豆苗菜等
(4)砌砖冬暖棚,推荐包括:西红柿、黄瓜、西兰花、樱桃番茄、彩叶复叶槭、金叶马褂木、红叶皂荚、金叶水杉、彩色马蹄莲、切花月季、非洲菊等
五、光伏项目特殊点
(1)大棚内湿度一般60%以上,在钢构表面、大棚膜面易冷凝、结露。这种高湿环境对钢结构本体存在腐蚀,对布置在大棚内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电缆、桥架、逆变器等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隐患,如降低设备绝缘强度、造成导电金属或电路板腐蚀、降低使用寿命、造成电气短路故障等,尤其是光伏组件。
(2)设备安装、维护难度大,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光伏组件安装在农业大棚棚顶,一般高度在2.7m-4.5m,进行安装、维护或更换难度大,组件、逆变器、电缆等发生故障时,人工巡检难度较大,难以及时发现。
(3)光伏农业大棚无法实现标准化设计,光伏农业大棚进行模块化设计,难度较高,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设备选型。
(4)大棚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农业温室大棚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光伏电站设计规范要求电站使用年限在25年以上,结构设计时要按50年考虑。光伏电池板替换了塑料薄膜,大棚结构承担荷载增加,应进行结构建模计算,重新分析构件受力,在满足结构安全、50年使用寿命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轻型钢材,如冷弯薄壁卷边槽钢、Z型钢、几字钢等,降低结构用钢量、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