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西海岸严重的雾霾问题,CARB(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对机动车辆进行车载监测诊断。这推动了OBD-I的引入,并在1990年代被OBD II取代。与此同时,欧洲也认识到OBD II的优势,因此于2001年推出了基于OBD II的EOBD(欧洲车载诊断系统)。自2001年起,许多其他国家也在其地区立法标准中加入了OBD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源自OBD II或EOBD。
2001年,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决定为重型车辆和发动机制定全球统一的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技术法规(GTR),并计划未来将其扩展至乘用车(轻型车辆)。WWH-OBD(全球统一车载诊断)的目标之一是用全球性OBD法规替代区域性的立法标准。
2021年,SAE Int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发布了《地面车辆标准:电子电气诊断测试模式——基于UDS的OBD》(标准号J1979-2),下文将此标准简称为OBDonUDS。
下表概述了诊断通信相关的标准化规范。
Legislation(立法) | SAE Int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 | ISO | 范围 |
---|---|---|---|
OBDII | J1979 | ISO-15031-5 | OBD II通信协议(如CAN、KWP2000),定义OBD-II测试模式及服务 |
WWH-OBD | - | ISO-27145-3,base on 14229-1 | 统一诊断服务框架,支持高级功能 |
OBDonUDS | J1979-2 | OBDonUDS的具体实现规范 | |
ZEVonUDS | J1979-3 | 诊断仪获取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数据 |
OBDⅡ协议和UDS协议看起来类似,实际上在工程实践中,存在重大差异。导致排放相关ECU必须运行两套独立的协议,OBDⅡ和UDS。OBDonUDS将OBDⅡ的服务映射到UDS,为实现UDS的真正统一向前迈进了一步。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化的深入发展,排放监测的功能需求增多,OBD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某些应用场景中,OBDⅡ定义的标识符出现了不够用的情况。比如,OBDⅡ定义的DTC只有两个字节,那么会出现可定义的DTC数量不够用的情况;OBDⅡ的故障存储不支持扩展数据的读取等。OBDonUDS对以上情况进行完善,这意味OBDonUDS不仅仅是对OBDⅡ服务的UDS映射,还扩展了更多信息。
ZEVonUDS
OBD协议是对传统车辆的排放ECU的法规监管依据,那么对于新能源汽车是否有必要加强法规监测呢?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电池的健康状态,电动汽车的运行是否节能(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等,这些需要有可以读取的定量数据来支撑。所以2022年产生了新的协议ZEVonUDS(Zero Emission Vehicle),即SAE J1979-3,定义了诊断仪获取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数据的通信规则。
就通信服务格式而言,ZEVonUDS可以理解成OBDonUDS的子集,也是基于UDS服务进行通信的。不同点是OBDonUDS重点监测废气行为,而ZEVonUDS重点监测电池状态。和OBDⅡ类似,OBDonUDS和ZEVonUDS的数据也定义在SAE J1979DA(包括PID、TID、MID和InfoType ID等)和SAE J2012DA(包括DTC等)中。
OBDonUDS的发展现状
OBDonUDS虽然是诊断协议的新人,但前进的步伐一点也不慢。在美国,该标准在2027年之前可过渡使用,即OBDⅡ和OBDonUDS可选择其一进行车辆认证。2027年之后,美国新上市的车辆必须满足OBDonUDS协议。欧洲主流的整车厂在下一代车型中引入OBDonUDS功能的开发。中国也在积极起草对应OBDonUDS的国家标准。
关键术语解释
- CARB(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
- 美国加州负责制定空气污染控制政策的机构,其OBD法规对全球车辆排放标准影响深远。
- OBD-I与OBD II
- OBD-I:早期车载诊断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各车企协议不同。
- OBD-II:1996年起在美国强制实施,标准化诊断接口(16针DLC)、故障码(DTC)及监测范围(如催化转化器、氧传感器)。
- EOBD(欧洲车载诊断系统)
- 欧盟基于OBD II的本地化版本,2001年强制用于汽油车,2004年扩展至柴油车。
- WWH-OBD(全球统一车载诊断)
- 联合国推动的全球性法规,旨在协调区域标准(如OBD II、EOBD),减少车企合规成本。
- OBDonUDS
- 基于UDS(统一诊断服务,ISO 14229)的OBD实现,支持更复杂的诊断功能(如ECU编程、实时数据流),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和电动汽车。
- SAE J1979-2
- 定义OBD功能如何通过UDS协议实现,例如使用$02 – ReadDataByIdentifier服务读取排放相关数据。
总结
- 历史脉络:从区域性排放问题(美国OBD-II、欧洲EOBD)到全球化标准(WWH-OBD),再到技术升级(OBDonUDS),OBD系统逐步实现统一与智能化。
- 技术趋势:传统OBD依赖简单协议(如KWP2000),而OBDonUDS基于UDS协议,支持复杂诊断场景(如电动汽车电池管理、自动驾驶系统故障排查)。
- 法规意义:全球统一标准(WWH-OBD)降低车企开发成本,同时推动跨境环保监管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