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源需求响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探讨了建筑需求响应的概念,强调了在电力价格波动时如何通过改变用电模式来减少负荷。需求响应涉及建筑的能源需求弹性,包括冷热需求及电力需求弹性。研究现状显示,尽管对单一系统的需求弹性已有研究,但全建筑层面的需求弹性量化仍为空白,且缺乏不同弹性源的聚合方法。此外,人行为、建筑物理特性和机电系统对电力弹性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尚未深入研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建筑需求响应控制及应用技术,作者: 许鹏、陈永保、李为林

重要概念及说明

1) 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 DR)

本文中建筑需求响应指的是当电力市场价格升高或供应电力变化时,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者电力价格上升信号后,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者转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障电网稳定,并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发生需求响应的时段常为炎热的夏季及寒冷的冬季。对于用户侧而言,需求响应可以采用很多手段来完成,建筑可以通过启停用电设备和降低负荷加载率来实现峰时用电负荷的削减以减少在电力价格偏高时段用电行为;或者通过调整设备用能时间表来转移高峰负荷至非高峰时段。在本文中需求响应所指的对象均为建筑,故建筑需求响应在文中也简称为需求响应,缩写为 DR。

2) 能源需求弹性及电力需求弹性

建筑能源需求弹性是指在保证室内人员处于舒适范围的前提下,建筑用能负荷增加或者减少的一种能力。对于电网来说,电网关心的是建筑电力需求弹性的潜能,其与建筑用能系统的能效有关。本文中,能源需求弹性泛指与能源相关的需求弹性,包括冷、热及其它形式的能源,而电力需求弹性指的是与电网用电负荷相关的用电弹性。例如,对于建筑而言,其能源需求弹性来源于建筑热环境的控制及热储能系统的传递及转化,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惯性、热储能系统的储能及暖通空调系统的热环境弹性控制,这一部分为与热相关的需求弹性,在考虑用能设备用能效率的情况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