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样,对这些问题充满疑问:
-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究竟会涉及哪些系统?
-
这些系统又分别在何种情境下被投入使用?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为你答疑解惑。
为了给你一个清晰的答案,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广泛搜寻资料、深入整理信息,最终为你呈现了这篇精心撰写的回答,希望能为你的探索之旅提供助力。
正文开发~
首先,来探讨一下数字化的整体系统架构。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战略驱动的。那么,如何将战略落地,实现经营目标呢?在传统企业中,决策和指标的制定往往凭借经验和直觉,而数字化企业则截然不同,它们依赖数据来支撑战略决策,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在明确的战略和经营目标之下,构建完整的管理支撑能力至关重要,这需要让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相互匹配,而系统则是实现这种支撑能力的有力工具。
进一步来看,业务运营执行层面也是关键所在。与传统的信息化相比,数字化更加注重多过程管理,强调全要素数据化,涵盖从“研产供销服”到“人机料法环”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在线化和互联互通。基于这样的企业业务开展模型,我对数字化系统进行了分层和分类。
系统,本质上是一种集合,用于保存各种元素。
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元素需要保存并放在一起,哪些元素的使用有先后顺序需要合理安排,以及哪些元素放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分开存放等问题。
那么,系统架构又是什么呢?
它是元素集合以及元素与元素之间关系的总和。确定元素相对容易,但要厘清元素之间的关系就较为复杂了。软件相关从业人员通常对技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较为熟悉,但在业务方面可能稍显不足。接下来的图示则是从业务角度对系统进行归类的示意图。
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各系统的具体情况。软件行业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其成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经过统计,我们经常听到并且偶尔会使用的系统就有20多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
ERP(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定义:由Gartner 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它以管理会计为核心,能够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的整合实施信息,是一种企业管理软件。企业资源计划基于信息技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支持手段,构建了一个管理平台。
功能模块:涵盖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MRP)、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国内厂商:用友(综合业务型ERP)、金蝶(财务领域ERP专家)、织信ERP(定制化构建ERP的低代码工具)。
CRM(客户关系管理)
系统定义: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利用相应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改进管理方式,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客户交互和服务。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化为忠实客户,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功能模块:线索管理、客户管理、商机管理、客户公海、客户画像、交易管理、营销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
国内厂商:纷享销客、销售易、神州云动、织信CRM。
MES(生产执行系统)
系统定义:MES(英文全称: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执行系统,是一种面向车间生产的管理系统。它在业界的定义是:在产品从工单发出到成品完工的过程中,起到传递信息以优化生产活动的作用。
功能模块: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
国内厂商:鼎捷、宝信、织信MES。
APS(高级计划与排程)
系统定义:它用于解决生产排程和生产调度问题,常被称为排序问题或资源分配问题。在离散行业,APS主要解决多工序、多资源的优化调度问题;而在流程行业,APS则侧重于解决顺序优化问题。它通过为流程和离散的混合模型同时解决顺序和调度的优化问题,对项目管理与项目制造解决关键链和成本时间最小化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模块:生产计划、MRP运算、物料控制、数字化排产、齐套计算、物料管理、BOM管理、工艺路线管理、系统配置、集成管理等。
国内厂商:安达发、易普优、西门子。
OA(办公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办公自动化(英文全称Office Automation),是将计算机、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办公方式,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公模式。它利用现代化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替代办公人员传统的部分手动或重复性业务活动,高效优质地处理办公事务和业务信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提高生产率、辅助决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改善工作环境。
功能模块:流程审批、任务管理、员工管理、绩效管理、文档管理、会议管理、考勤管理等。
国内厂商:泛微、蓝凌、致远、织信。
SCM(供应链管理)
系统定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旨在协调和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供应链活动。它覆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供应链流程,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SCM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协同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功能模块: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交货计划、收发货管理、验收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客户协同等。
国内厂商:企兰、织信Informat。
SRM(供应商管理)
系统定义:SRM是用来改善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关系的系统。它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旨在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它实施于围绕企业采购业务相关的领域,目标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
功能模块:寻源比价、招投标管理、采购申请、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采购到货管理、入库管理、采购结算等。
国内厂商:甄云、企企通、织信SRM。
S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
系统定义:这是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功能模块:线索接入、多场景获客、渠道ROI分析、客户管理、素材库管理、交易管理等。
国内厂商:尘锋、探马、微伴助手。
MOM(制造运营管理)
系统定义:美国仪器、系统和自动化协会(Instrumentation, System, and Automation Society, ISA)于2000年开始发布ISA-SP95标准,首次确立了制造运行管理(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 MOM)的概念。它针对更广义的制造运营管理划定边界,作为该领域的通用研究对象和内容,并构建通用活动模型应用于生产、维护、质量和库存4类主要运行区域,详细定义了各类运行系统的功能及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功能模块: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计划排产、品质管理、库存管理、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等。
国内厂商:元工、树根互联、国机。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系统定义:PLM是一种应用于在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应用解决方案。它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能够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
功能模块:物料管理、产品管理、成本管理、试验管理、配方管理、项目管理、工艺管理、文档管理、需求管理、成本管理、集成管理等。
国内厂商:思普、数码大方、天谕、织信PLM。
QMS(质量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质量管理系统(QMS)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它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同时,它也是基于ISO/TS体系管理要求展开设计和开发的质量管理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的固化,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质量管理模式的跨越发展,旨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功能模块:样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检测配置、人员绩效考核、客户质量管理、质量分析、变更管理、标签管理、质量报告管理、SPC、基础配置等。
国内厂商:华会、安必兴、万物。
OMS(订单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OMS主要用于接收客户订单信息以及仓储管理系统发来的库存信息,然后根据客户和订单的紧急程度对订单进行分类,对不同仓储地点的库存进行配置,并确定交付日期。
功能模块:订单管理、营销管控、商品管理、库存管理、分销管理、结算管控、配送异常处理、订单拆分合并、发票管理等。
国内厂商:商派、巨益、百胜。
WMS(仓储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WMS是一个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够按照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更完美的管理,从而提高效率。
功能模块: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管理、库存流水查询、接口流水查询、出库单异常取消、产品上架、补货、打印、店铺管理、仓库管理等。
国内厂商:富勒、巨沃、科箭、织信WMS。
TMS(运输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TMS是一种“供应链”分组下的操作软件,它能通过多种方法和其他相关的操作一起提高物流的管理能力。它包括管理装运单位,指定企业内、国内和国外的发货计划,管理运输模型、基准和费用,维护运输数据,生成提单,优化运输计划,选择承运人及服务方式,招标和投标,审计和支付货运单,处理货损索赔,安排劳力和场所,管理文件(尤其是国际运输时)和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功能。
功能模块:资源管理、承运商管理、司机管理、车辆管理、客户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运单管理、配载中心、回单管理、报价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财务管理、集成管理、承运商端、司机端等。
国内厂商:唯智、云岭、创云。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英文缩写LIMS)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功能模块:委托管理、收样管理、样品流转、报告管理、自动采集、财务和工资管理、标签管理、设备管理、实验室数据管理等。
国内厂商:元宇、松虎、赛印。
CMS(内容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是一种位于WEB前端(Web 服务器)和后端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的软件系统。内容的创作人员、编辑人员、发布人员使用内容管理系统来提交、修改、审批、发布内容。这里所说的“内容”可能包括文件、表格、图片、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视频等一切你想要发布到Internet、Intranet以及Extranet网站的信息。
功能模块:栏目管理、标签管理、文章管理、广告管理、站点管理、素材管理、模板管理等。
国内厂商:织梦、凡科、帝国。
BI(商业智能)
系统定义:BI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数据仓库技术、线上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商业价值。商业智能的概念在1996年由加特纳集团(Gartner Group)首次提出,业界将其定义为:商业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商业智能技术提供使企业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
功能模块:自助分析、可视化大屏、中国式报表、可视化ETL等。
国内厂商:IBM、Royalsoft、smartBI、PowerBI。
大数据平台
系统定义:大数据平台是一种以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用于收集、存储和分析大量数据,以改进业务流程和实现数据可视化等业务活动。它旨在创建一个统一的、可靠的、持续的、全面的数据存储、管理及检索解决方案,实现有效数据管理、审计、时空检索、模型应用、决策分析及服务等复合型应用和服务。
功能模块:数据接入、数据模型管理、标签体系管理、画像分析、自动化运营、自定义报表、数据驾驶舱、数据看板、数据大屏等。
国内厂商:网易有数、神策、GrowthIO等。
项目管理系统
系统定义:项目管理系统是项目的管理者应用专门管理项目的系统软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它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功能模块: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计划定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任务管理、项目数据分析、集成管理等。
国内厂商:Worktile、Teambition、TAPD、ONES、织信等。
进销存系统
系统定义: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物料流、资金流进行条码全程跟踪管理的系统。它从接获订单合同开始,涵盖物料采购、入库、领用到产品完工入库、交货、回收货款、支付原材料款等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详尽准确的数据。它能有效辅助企业解决业务管理、分销管理、存货管理、营销计划的执行和监控、统计信息的收集等方面的业务问题。
功能模块: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客户订单管理、财务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国内厂商:畅捷通、管家婆、浪潮易云、速达软件、秦丝、织信等。
小结:
这些系统之间的界限往往并不清晰,功能上也存在一定的重叠,初看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混乱。然而,这正是软件行业的一种冗余原则的体现。这种重叠并非毫无意义,反而有利于系统之间的集成。
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的开发者需要深入理解重叠部分的概念,并努力保持一致性,以便能够通过API等技术手段方便地进行集成。
有些系统之间存在着演化关系,例如CRM和SCRM、MES和MOM、BI和大数据平台等。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大树干与分支的关系,每一个子系统都是从主干上生长出来的,与母系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另一些系统之间则是包含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某一特定领域的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因此将这些功能从主系统中独立出来。例如ERP和APS、SRM,QMS和MES等。这些子系统就像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与母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除了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某一类软件国内外比较著名的厂商来了解市场竞争情况。从这个维度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软件当前的市场竞争状况。例如,ERP领域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APS、SRM等领域的竞争则相对较小。因此,不同类型的软件之间的竞争状况也各有不同。
关键系统集成点详解:
在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系统之间的集成关系往往比上述所表达的要复杂得多。然而,这张图尽可能地展现了所有可能发生集成关系的系统。
在进行系统集成时,有一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主数据的管理。主数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可以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将特定业务的主数据交给一个特定的业务系统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所有对这个主数据的操作和存储都将在该系统中完成。
你也可以单独设立一个主数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将成为主数据的“家”,所有主数据的生成、存储、分发和归档都将在这个系统中进行。
还有一种方法是建设业务中台。业务中台不仅对主数据概念进行统一,还提供了一系列操作主数据的业务能力。
最后结束语:
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IT系统建设的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战略规划、组织设计、流程制度、管理规范等多层面的问题。
以上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的数字化IT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与数字化相关的系统。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开启数字化的新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