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仰天长啸,踏破贺兰山阕
一
日寇在做好全面进攻绥西准备的同时,也把魔爪伸向回族聚集的宁夏平原。在关系到宁夏回族同胞生死存亡的时刻,以马鸿宾为代表的回族爱国军人毅然举旗抗战。在西北诸马中马洪宾最有抗日民族精神。他服膺于李颞(号二曲,陕西周至县人,明末清初理学家)的学说,律己以严,治事以勤,待人以宽,治家以俭。平时不喜戎装,一般是布料长衫或棉袍.日常以素食为主。在银川城内的住宅是简陋平房,院内花木扶疏,名之曰“五亩宅”。出行则轻车简从,常乘大卡车,随从一个副官、两三个卫兵。马鸿宾自幼从戎,十分注重文化学习,和个人思想情操的修养,每于军旅之余,手持一卷,形同书生。长期学习培养了他正直的为人和爱国思想。
日军全面侵华后,马鸿宾感于民族危亡,决心统率部属效力沙场,挽救国家的危难。抗日救亡时期,他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8年春即开赴绥西抗日战场之前,马鸿宾在宁夏永宁县看望全军连长、营副两级基层干部集中训练。在开学典礼上,他向部属表达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每个人都应拿出军人的本色,承担起抗击侵略的责任。并要求部属要“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土卫国,尽职守责。在战场上要能打胜仗的决心。能攻能守,要有与阵地共存亡的思想准备和抗战到底之决心。”
1938年农历4月中旬,马鸿宾命令八十一军,三十五师师长马腾蛟率一0三、一0四两旅共四个步兵团,开赴绥西抗战。同时命令三十五师二O五团团长马文清,率领该团首批由永宁仁存渡口,乘坐木船沿黄河顺流而下,首批到五原一带驻防。
满载着抗日健儿的木板船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东去。战士们一路高歌:“铁马萧萧辞银川,不歼倭寇哪肯还。记取阴山喋血史,化作今朝大同天。边城冰封战正酣,拼捋热血补裂天。五百壮士真气在,赢得春色遍九原。”激昂的抗日歌曲。农历5月4日,步行经临河到达五原县城南关。
根据战区指挥部傅作义将军的部署:马洪宾部81军主力35师二0五团团部,及第三营驻五原县城东北约40华里的乌镇。第一营驻乌镇东约10华里的万和长;第二营驻守在乌镇东北约10华里的四义堂;以81军主力35师师长马腾蛟率103,104两个旅共4个步兵团(二0五团,团长马文清,后为马维;二0六团,团长张海禄;二0七团、二0八团,团长马钟防在乌布浪山各要隘。将两个骑兵旅分别布置于五原和狼山。
面临日寇的步步紧逼,马部抓紧构筑王事和掩体,在村外田野山地大量修筑纵横交错的堑壕和深沟,既是战壕,又可以防日军坦克、汽车通行。土方工程较大,皆由士兵挖掘完成,而士兵每天食粮只有十三两,故亦称十三两兵。由于挖掘工事艰辛,士兵们为省土布军衣,积极备战。
二
在马部防区的毗邻即在包头县以北、固阳县以西、安北县大佘太以东的乌拉山后山地区,为了阻击日寇西进,成立包固游击区。刘万春中将司令统一指挥西公旗民族抗日游击队等地方武装。游击区司令部下属3个骑兵纵队,3个县政府的步骑保安大队。第1、第2游击纵队下属3个骑兵团,第3游击纵队下属2个骑兵团。包头县政府有2个骑兵保安大队,1个步兵保安大队;固阳县政府有2个骑兵保安大队;安北县大佘太区有1个骑兵保安大队,1个步兵保安大队。这些游击队官兵多为当地居民,又多系抗战前的县乡保安队、警察队和县政府人员,所以熟悉地形,情报灵通,与当地群众有各种各样联系。
在奇袭包头战役前夕,马部还积极配合友军多次袭击驻防在安北(大佘太)一带的日伪军。大佘太伪安北县政府所在地大佘太,早在清朝末年设置为五原厅民国初年改为五原县,1929年叫安北设置局,1942年后改为安北县。大佘太原政区东西长300里,南北宽近百里。日伪侵占后仅能控制东西近百里、六十里的地方。
12月18日汉奸杨德三受日军的指令,率其保安团400余人,由昆都仑沟翻越乌拉山,经后口子(今乌拉特前旗朝阳乡茅家圪堵)、明安川,袭击安北设治局。安北设治局局长及其部属闻讯弃城西撤。伪保安团占领佘太城后,大肆抢掠,各商号未搬走的东西被洗劫一空。居民未隐藏好的粮食、牲畜亦遭抢劫。大批良家妇女被糟踏蹂躏。消息传来,驻守在乌不浪一带的三十五师官兵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