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林考察黄河青宁甘晋陕蒙纪行(二十五记

杨桂林考察黄河青宁甘晋陕蒙纪行(二十五记)

甘南记
今年五至六月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黄河青甘宁晋陕蒙段。这是我亲历黄河的一次在朦胧、缥缈、空灵长达一个多月的的时间中的阅读。同时我的思绪一直在搜素、录记、归类、企图打捞来自到亿万斯年黄河怒吼时的灵魂和气魄!在我的印想中,甘南最美的草原主要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三县。在雪山的映衬下连绵起优的山丘,寺庙、村庄、草原、湖泊、河流、山峰、峡谷,姿态各异却又完美融合。走近黄河一湾看一场美落日,以其险峻的峰峦、幽深的谷壑、潺潺的溪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闻名遐迩。峡谷两侧,峭壁如削,似刀劈斧凿,岩层裸露,记录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每年的晒佛节,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的藏传佛教信徒,都会千里迢迢至此跪拜。这里等级最高的学府是拉卜楞寺,除此之外还有郎木寺、安多合作寺院米拉日巴佛阁。这些寺庙和佛塔金碧辉煌,庄严神圣,是藏族人们心中的圣地。你可在此转经祈福,感受那份虔诚与宁静。在格桑花遍野的时候,急驰着一群野性的骏马如同遥远的击鼓声撞击大地。我曾经到过被誉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措木湖。湖水犹如碧玉,清澈见底,它静静地躺在雪山之下,与周围的高山野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面。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而甘南的湖却是另一种中情调。比如位于夏河县的达尔宗湖,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和一个插箭台给原本景色靓丽的湖泊陇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湛蓝清澈的湖泊把巍峨的山峰、蓝天、白云和群群牛羊,倒映在水中,恰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这时藏族姑娘们跳起锅庄跳动的音符让我纵步加入狂欢的行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眼波与跟波流转,仿佛这是一次灵魂与灵魂蹁跹。一会儿草原上传来藏族小伙子骑手们如鹰隼一般那急遽的马蹄声骤雨般地逼近,又旋风般地远去。在我离开甘南之前一位收人告诉说:秋天的甘南更美丽!我期侍着这一天。
避逅记
在考案黄河甘南段的时候巧遇一位背着背包也和我一样做同一件事的一位老 者。从面部看似乎比我老些或者说比我善言谈些。交淡后才知道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艾先生。在与他相识前,我曾过他非常唯美的文字。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度过了一个收莸满满的夜晚。他告诉我:写好文章,一是要气吞八荒的大格局,二是要有遨游九天的大气魄,三是要有润察细微的敏锐目光,四是要有聚人气的大气场。他还说: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里要有个性,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其实做一个文人确实很苦,也很寒酸,往往还被人歧视,但是文人有两条命,一条命是肉体做的,一条命是文字做的。对艾先生的灼见,我也有同感。在人们的眼里,你是卑微的,不会享受,不会浪漫,甚至被人嘲笑,不懂得2+3等于五。对干这些总是一笑了之。如果这些人也懂得人生懂的什么是完美,类人猿也不用进化了。共实人的活法是由层次决定的,并不是对与错。写好散文其实就是将你的三观用文字告诉别人。第二天艾先生要远行了,我望着将生命用文字做的苍老的背影,默默为他祝福。
河源记
在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我看到了鹰的翅膀,在雪山阳光映衬闪光。在古宗列盆地,我看到了由一滴一滴清泉组成一条条纤细的溪流它们稍稍弯曲,泛着亮光,是那样清晰、柔和、平静,又是那样朦胧、缥缈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如同血管一样在湛蓝的天空下,歌唱着,汇集着汇聚成中国的第二条汤汤河。这时在蓝天和群山之间。有个藏族姑娘坐在羊群中央,拿起她的转经筒,轻盈地摇起来。雪原的风从河谷深处轻拂而来,河谷里形成无数条支流小溪,清澈见底,像密密匝匝的玉带,分布在每一处山谷草原之间。一会儿如雨的马蹄,扬起一团团如云的烟尘消失在苍茫的远方。蓝的天空下,在神思中我看到:一座黑色铜铸的黄河源头牛头碑!在牛头碑下,远眺鄂陵湖,极目苍茫,这时我似乎瞬间赶走了身上的疲惫和孤独眼泪扑扑地掉落。其实,黄河在它起步的时候没有浮躁,没有喧嚣,没有狂肆也没有浑浊,波涛粼粼,节奏舒缓,浴一身鎏金的朝晖,很自信,很有耐力,从容大度不卑不亢的地穿过隐隐的深山峡谷、长城、烽燧、垛堞、大漠、草原、都市。于是有了水的滋润亘古的大地上才有了五千年汤汤文脉,山水相间,五谷丰登,人文景观、风起云涌的灵气。在它不知疲倦行走中,腼腆地拐了个几子弯拥抱着我的家乡河套大地。
银川记
今天来到银川,是内蒙古黄河考察的最后一段,明天即返回鄂尔多斯。十年前的夏天,曾去过银川一回,走在大街小巷满眼都是一种色彩,单一的黄;当时的印象:一半是江南,一半还是塞外的风光。 这次应邀参加一个会议,遇到的却是一个别样的秋天。这几天这里的秋天脚步走得是仓促了些,但丝毫没有影响一个美字了得!一座黄河旅游城市靓丽的市容!在这座丝路名城的夏色视觉交错中,无论走哪一条路,是城区小道,景观水道,是步道,还是纵横交错的街巷两旁,或许是市区内山、河、湖、湿地、株株枝干造型各异、树冠规整的美国枫、冰川红叶、四季丁香、太阳李、红叶榆叶梅、金叶卫矛、高接金叶等还带着绿意的树叶在秋风的抚摸下将红、黄、橙、绿、褐的叶片洒落在大地上,挥洒出一座城市不一样的夏色之美。这些飘飘洒洒的叶片,或金黄或浅黄,或红或紫,或深或浅,都透着高雅,透着大气,在精致之中蕴含庄重。无论哪一种颜色,都配合到恰到好处,在我的印象中:银川不一样的夏色之美,还是美在一湖夏水。黄河几子弯在这座城市流经84公里形成了万顷碧波湿地和百里生态长廊。与水结缘,是一座城的气质也是养育一方人的性格。早在秦汉时期当地人就开发了引黄灌溉工程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七星渠等拉开了这个地区引黄灌溉的序幕。如今穿流而过河水点缀出大大小小“七十二连湖”;稍有名气的湖泊有:鸣翠湖,北塔湖,阅海小西湖宝湖,海宝湖等。在一片夏色中,湛蓝的天空跌入大大小小的湖泊中,一展“千羽翔集,夏水潋滟”的灵动画面。在湖泊的湿地和浅水弯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些过境鸟时而栖息湖面,时而展翅高飞,时而静立水边,时而伸喙觅食。水是这座城市的命脉,经过几代人的付出,基本实现了治水与治绿、治林、治市有机结合,构建起绿色大水网体系,让城市里的水活起来、动起来!水的灵动引来了个头大,食量大,活动空间需求大,对环境安全性要求很高,全球数量约在1万至2万只之间的珍奇鸟类数只卷尾鹈鹕。还有每年秋天10余万只候鸟过境,有大约2万只红嘴鸥也赶来过境凑热闹。据有关部门统计:黄河湿地里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8种。在浅水弯里,来来去去的留鸟们开始扑塄着翅膀做好越冬的脂肪储备。在连湖周边的景观带上,市园林部门牢记使命,弘扬三北精神采取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见缝插绿、一步一景的总体规划,极大地丰富了景观带的空间层次和艺术效果。水是这座城市的命脉,经过几代人的付出实现了治水与治绿、治林、治市有机结合,构建起绿色大水网体系,让城市里的水活起来、动起来!在湖畔的铁栅栏上爬满红叶,栅栏下的紫叶矮樱,紫红透亮,银杏叶一树金黄浸染出一湖夏水中斑斓的纷纷落叶。此时游人们端起起相机调好焦距捕捉秋阳下这瞬间的美。银川 不一样的夏色之美,美在它的烟火人间和文化根脉。在这座不足百万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市区内,各种文化,文博场馆高达二十多座。夏色中的文化韵味不止是“品赏万树落叶 听一曲悠扬”,也让时空演进中的西夏文化,丝路文化,宗教文化,河套文化,多种文化交融,通过文旅、文创、文博等用审美彰显魅力,用趣味拉近距离,用苍茫岩画之美唤醒文化基因。在这个美丽的季节,走进街巷深处镌刻着时光和故事的美食一条街,去品尝民族特色的美食,去品味文化浸润后烟火人间中的文化根脉之美。在暖暖的夏色中,在这个生态、绿色、时尚、活力、友好、和谐的塞外名城里,虽然生活了很短一段时间,但难忘的这个夏,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
观星记
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在姥爷家小院内的夜空下,依偎在姥姥的大腿上和姥姥一起数星星。偶尔在昏浊的星空上看见一颗流星划落了,姥姥
忧伤地自语道:又一位人走了。在之后的日月里姥姥,姥爷父母等亲人也像那颗流星一样逐步都坠落了。自此,我每到一处总爱孤独地望星星,想必那颗最亮的星星就是我的在天间的亲 人们。这次有幸到中卫的沙坡头观星谷里望星星。今夜幕降临,离灯光污染,在星空的浩渺交相辉映,远古的风穿越时空还在地图上用黄色、蓝色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量化。天空变得清澈透明,星星开始在夜空中闪烁。银河如同一条璀璨的玉带,横贯天际,而明亮的星星则像是镶嵌在夜空中的钻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天幕上的星星不再是时隐时现,而是亮着清澈的目光也在注视着我。还没等我转过神,突然以看到在天鹅的周围弥漫富云气,如同一只白色的天鹅漂浮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这时,月亮升起来了。在长漠的那一边一支风尘仆仆的驼队,缓缓的行进在西北无垠的大漠之上。月色下,远方的地平线上隐隐约约浮现出一座苍茫的古城。他们是来自西域的商人,还是随戌边的大唐边塞诗人,也许在他们的诗词中也藏着有关星星的故事。

乌海湖记
黄河流经几字弯内蒙古段的第一段便遇见了镶嵌在大漠中的璀璨明珠乌海湖。谁也不会相信:这里被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重重包围,矿山林立,煤尘喧嚣飞扬的黑色煤都,如今在金色沙海的映衬下,柔润潋滟周长有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水清澈壮美灵秀,弥漫着春萌勃发的生机。行走在初春的人工开挖的乌海湖畔,远方苍凉、古朴、起伏错落、一望无垠,金灿灿、亮闪闪的乌兰布和沙漠从遥远的天边漫卷而来!只是消停了昔日的暴戾与狅羁。阵阵一扫而过湿漉漉的风以敬畏之心,催醒梦境中宛如翡翠的乌海湖。
朦胧中的乌海湖似乎还有些羞涩;回眸一笑便舒展其灼灼其华的舞姿!此刻纷至沓来,起起落落红嘴鸥、白鹭、天鹅、黑鹳、遗鸥、绿头鸭、金雕、鸿雁等一百多种水鸟也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翩翩起舞,和乐齐鸣!让镶嵌在大漠中的乌海湖上又多了一份诗意与情怀。
在乌海湖的滩涂湿地上你会发现:眼前掠过的一望无际的滩涂绿草地与变幻的湖水深蓝以及铺向远方波浪式的沙丘自然组合成一幅迷人的画卷。这种天地人和的自然之美,会让人会联想到美国作家利·戴维·梭罗笔下《瓦尔登湖》中的春天。
乌海湖初春最美的时刻是被一来一往、一鸣一叫的群鸟唤醒的。这天籁般的鸣唱声邀来了湿漉漉泛着绿意的湖水,邀来了湖边翡翠般冒尖尖的芦苇,邀来了动荡色彩斑斓的霞光。
乌海湖初春的之美、美在湖面上聚集着栖息、繁衍、觅食、补给、来来往成千上万只珍贵的鸟类。正是它们与大自然的交融,翩翩起舞与浪漫,才乌海湖的柔美与灵动,才有了乌海湖不一样的美。
鸟儿是人类与乌海湖的朋友。在乌海湖湿地每年大约有60多种、10万多只鸟类北迁时飞抵乌海湖。湿地的工作人员用心呵护总是向安置客人一样,启用生态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每一只的回迁、交配、繁育的过程。一位管理人员告诉人们:在人们的记忆中,这里的过去可不是这点样子。千百年来处在黄河流经后套平原的拐弯处,三大沙漠如同喉梗一样挤压的让这里喘不过气!一年四季放荡不羁的沙尘暴掀起漫天的砂砾,与铺天盖地的黑色煤尘无限度的绞杀着大漠深处星星点点的绿色。
乌海湖的前世今生是从保护黄河母亲河生态建设大环境下因用而生的。近半世纪以来,乌海人依通过对矿区井田内渣堆削坡放坡、底部台阶边坡固化、坡面覆盖黄土、播撒草籽等一系列修复措施,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闲置土地与矿山治理与生态得到有效的修复。同时在治理沙漠与黄河生态建设上,充分利用民族杂居的特点,让生态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各族人民群众心中。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生态建设精神,通过年复一年的植绿,治沙,补水、治水、修复等久久功夫,首创出大漠出平湖的奇迹!
如今守护好黄河流经内蒙古段第一站擦亮生态名片是乌海人贯彻践行《黄河保护法》的重大举措。这些年他们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由一名副市长亲任河长,如同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黄河的安澜与绿色、畅通。乌海湖这颗镶嵌在黄河腰带上的璀璨明珠,以其巨大的调蓄功能与丰富的生物资源正在发挥着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作用。
初夏的乌海湖百鸟翔集,生机盎然。这些候鸟给乌海湖衔来了早春的温馨和喧闹;百万鸟鸣组成黄河大合唱,凸显出一座书法之城、葡萄之城、生态之城、能源之城的文化之美。乌海湖的初夏,如果你用心灵品读,你会发现:临大漠观海,有种大漠因水而活,水因大漠而阔的雄浑壮观!有种金沙碧水相映;黄河与一座煤市共生共荣的情趣。如果你再放眼观乌海湖你也能聆听到它因煤而建,因沙而美,因河而奇的黄河文脉从远古一路奔流不息的流淌
鸡鹿塞记
黄河流经磴口折而向东。在它流经的地方有一关隘鸡鹿塞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命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上,城河上为塞,并北渡黄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城屯兵驻守,移民垦边,于是,磴口地区得到第一次农业开发。秦朝在全国分设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磴口地方为九原郡九原县的辖地。汉朝,在这里设立过临戎、三封、窳浑等县,并修筑鸡鹿塞,统归朔方郡管辖。鸡鹿塞在千年的刀光剑影中在汉元帝时期,迎来了一绝色的南国好王昭君。王昭君肩负 胡汉息兵的重任以公主身份赐予单于为妻,相伴出塞途经鸡鹿塞。据说,王昭君在鸡鹿塞居住了2年之久,在她居住期间,每天早晨都有雄鸡高唱,傍晚有阵阵鹿鸣,当地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取名为“鸡鹿塞”。有关绍君出塞的路饯史家众说纷云。据我多年的考証:应该是从关中走“回中道”—朝那县(固原境内)—神泉障(吴忠西南在河西)—灵洲(灵武前身在河西)—浑怀障(陶乐黄沙古渡口附近)—朔方郡(乌海境内)—高阙—阴山鸡鹿塞,再一路北上至大漠到匈奴王庭。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杜甫的一首诗概括了王昭君一生的信念与政冶理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岩画记
谁一部风雷激荡的大河套史,是谁写下第一行文字。阴山岩画的发现,破译,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遥远的空灵世界。大约一万多年,或者更久远的年代,一群来自欧亚草原,也许是萨拉乌苏河流域的游牧民族,他们在亘旦大河套的千里阴山一边放牧,一边在坚硬的岩石上,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以此寄托他们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并予以岩石新的生命。这种空灵绝响,断断续续回荡了近一万年,记录了由远古走向近代,重多草原游牧民族的奇闻轶事。岩画画面有猎狐、猎熊、放牧、女舞者、星星和野牲动物群、猎驴、骑马人、野猪群、骑猎、北山羊、狩猎、车辆、赶牧、黄羊、羊、狩猎和放牧、牧羊、舞者和羊、猎羊、梅花鹿、羊和马、射杀人和动物、狼、持弓围猎等。这些分布不同年代的岩画,其意义在于,远古游牧民族猎牧的生存模式,社会组织模式,与观念的构成惊讶,与神秘生存搏斗,阳刚之气对大自然的神化,敬畏原始时,空意识自然物崇拜,生命共感与泛阴阳观念,生命情态与表现。所有这些,构成了一部大河套的,最奇特石头史书。
西口记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紧紧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每当这首民歌仿佛看到早在六千多年前,古人卷从遥远的河南,河北穿比越岭开启了六千多年的走西口。黄河从晋陝大峽谷穿峡出谷一路北上至托县向西。其间无数条支流汇聚成气势磅礴的黄河的主河,滋润黄河内蒙古段千里沃士良田。而由此肇始了古人类活动与农耕文化。河套人,诞生于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河畔,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批有可靠地层学、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而具有仰韶文化特征的古人类,早在距今6800年左右,从河北省中南部和河南省北部的后岗沿太行山上再溯永定河及支流桑干河洋河西进到达黄河流域内蒙古河套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最早的走西口的族群。夏商周三代,中原已进入阶级社会,西北黄土高原居民尚多处于原始社会后夏商周三代,中原已进入阶级社会,西北黄土高原居民尚多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其农牧业因地区条件不同而发生分化。河套地处半干旱草原带,当引黄灌溉尚未开发之时更适宜畜牧,遂形成游牧为主的经济区。其农牧业因地区条件不同而发生分化。河套地处半干旱草原带,当引黄灌溉尚未开发之时更适宜畜牧,遂形成游牧为主的经济区。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05年),大将军蒙恬发兵30万击败匈奴,占领了河套地区之后,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移民3万户拓荒屯田。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率兵击败匈奴,夺取河套,设朔方、五原二郡,从内地移民10万,在西起乌兰布和、东到乌梁素海的范围内进行更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到了唐朝,在河套地区屯田实边,并开始兴修水利,揭开了这里农业开发新的一页。及至明朝中叶后期,蒙古部首阿拉坦汗亦曾在河套进行农业开发。最初的走西春种秋回是一种人口季节性流动:之后随着黑界地的开禁走西口由雁行人到落地定居形成了村邑居落。回望西口路上六千年纷至踏来移民潮的脚步声,看懂了一部人类迁陡开发史。
寻祖记
华阴是黄河出陝入豫的最后一站,也是我的祖庭弘农杨氏的居住之地。有关弘农楊氏源于那里?二十年前我曾做过糸统研究:山西洪洞县西南在西周时有个杨候国。国君是周宣王的三儿因此,楊姓以国为姓源于姬。晋国重耳成为国君后,吞并其间小国,杨候国也在吞并之列。楊候国被吞并后其子孙逃到陝西华阳避难也繁衍了一个名声显赫的大家族。弘农杨氏,是以弘农郡(陕西省华阴县)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从宗庙中楊氏28字辈: 元孟才仲,万志再明,宗延景秀,大兴文仁,义礼智信,诗书继远,孝友传家。无论每个字辈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家族故事和一段传奇经历。弘农杨氏家族发展至杨震及其子孙,可谓是到达了家族另一个鼎盛的巅峰。《汉书》云:“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杨震,杨宝之子,受其父影响,传承家学,师从《欧阳尚书》大师桓郁,学成后,被人称为“关西孔子”。杨震本人受其父影响,坚持不仕,数十年来对州郡下达的聘用通知不予理会。直到五十才入仕途(刘秀因豪族扶持上位,且王莽时经学家多投靠王莽,所以刘秀特别喜欢没家世的经学家),由于名气太多,入仕第一站就是大将军邓骘举荐为茂才,后经四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杨震被征调入朝做了太仆,不久升为太常。永宁元年(120年),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为太尉。延光三年(124年)杨震被诬,被遣返回乡,杨震悲愤难抑,后饮鸩而亡。楊震后人以楊修为先。从杨氏家族家族的创作主题来看,从政治走向人情;内容从民生走向个人;文体从奏章走向小品;审美从典雅中正趋于灵动昂扬,既串联起两汉至魏晋文学发展与自觉的旅程,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动荡变迁。杨氏起源于春秋晋国,后仕秦国,西汉时又以武转文,全族攻研文章,这种家风适应东汉的政治风气。到了东汉后期弘农楊氏一族被迫离开夲士遂走向没落。从楊氏宗祠出来站到关西孔子东汉时期的大儒楊震墓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清白家风的祖训,久久在耳边不息。
韩城记
但凡与文字结缘的人到韩城,一定会去拜谒司马迁祠墓。今年初夏有幸过龙门走韩城拜谒太司公祠。一踏上韩城这块热土,就迫不及待地去拜谒司马迁祠祠。然,司马迁祠墓在山丘之上。韩城的朋友介绍,从司马古道(韩奕坡)到朝神道有九十九级台阶,都是石条铺砌陡且不平。这里河西之地,江山灵秀,人杰倍出,自然人文景观颇多,渭黄交汇,潼关扼守,有西岳华山,洽川湿地处女泉。于是沿石阶而行,右边苍树健立,行不远即有“高山仰止”的木牌坊,其后刻有“既景冈”。其引《诗经》不言之意,即颂迁成就之高,令人赞叹耳。继而前行,复遇两牌额,一曰:“史笔昭世”,另一曰:“河山之阳”,其下赋有两联:“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立于其下,风劲而心顿生凉意,却更又苍凉之意,非性情中人不能解也。环山门远眺,谷山、中条山、象山、龙门山依稀可见,有诗赞云:“公辞有如黄河流”。跪拜太史公像我以俗人之礼,点燃一柱香追寻一个文化人力经坎坷终不悔智者的艰难人生旅程。志曰:司马迁幼时苦读典籍少年耕牧农家,青年时期则游学天下,考察走访印证古迹于民间。后秉承先父之遗志,掌管文书,记载史事,其刚正不阿,不畏君权,为李陵仗义执言,触犯龙颜,而遭宫刑,忍辱含愤,笔耕不辍,历16春秋,灯枯笔秃,终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 130篇的历史巨著,长达52万字。杨雄称赞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彰显了先生严谨公正的治史精神,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这部通史纳天地之经纬,环国家之兴衰以已受宠不惊,受辱不改其志的坚守,唱响了人生之绝唱!
走出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的献殿和寢宫。站在司马祠最高处,极目望去,古城韩城尽收眼底,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静静地向东流去。也许是出圣人的地方,韩城和我走过的其它历史名城一样,史悠久,地气壮,文脉雄,一草一木都长得丰茂健硕,都长得华滋挺秀。是的,在韩城,那空气中似乎都能触摸到历史的回音,似乎都能嗅到司马迁笔墨文字的幽香。这种浩然正气,让我想到了:人固有一气,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千古绝句与滾滾东逝的黄河融为一体,奠定了中国人的人格与思想大厦!
延川记
走进延川,就像走进了一部浓缩的历史:神圪塔山留下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古里村有一代枭雄赫连勃勃挂甲长息的墓冢。翻开厚厚的史籍,早在公元537年,西魏就在这块土地上先后设置了文安郡、文安县,从公元583年,隋王朝设立延川县至今,延川,在历史的记忆中已经走过一千四百多年的岁月。距文安驿古镇10公里,是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先生成长、学习、生活过19年的地方,也是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取材地。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7年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为子,其后一直在延川生活、学习、工作至1973年。这片土地和人民的信念,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身上。这位从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屈辱,导致了少年路遥的孤独、内向、压抑的性格,1957年秋季,不满7周岁的路遥被过继给延川郭家沟他的大伯父。远离亲生父母,又让路遥面临了另一重人生考验。在那些起初冷落路遥的小伙伴记忆里,路遥聪颖而淘气,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野性,也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极强的自尊心。在孤独,亲人远离的日子里他用生命的最后六年写下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被称之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曲。在路遥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经济压力变得巨大,他的妻子林达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虽然路遥希望自己可以有妻子陪伴,但最终只能签署离婚协议。最后他用生命和文学表达苍生情怀。我突然想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路遥属于后者。景仰之情默默地向这位在孤独中不屈不挠的文学巨匠,陝北硬汉致敬!
绥德记
绥德县绥德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东南部,设立于金正大三年(1226),名称取自“绥民以德”之意。走进绥德罗棋布的古迹遗址、闻名的石雕文化、久负盛名的爱情故事,久经不衰的绥德情歌,会让你情思追远。这时风从高原吹过,将无数庄稼汉的喜怒哀乐吟唱成如泣如诉的信天游;雨从远古飘落,把一片荒原冲成七沟八岔的三十里铺村。在村口遇到一群妇女正用浓重的绥德口音唱《三十里铺》: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好了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住在三十里铺,当时四妹子风英和三哥哥正在相爱着,正逢解放区的绥德县正在为前线征兵,三哥哥应征前往定边当兵。在部队出发的那天,村里很多人都到村口的大路上送别。此时,凤英也夹杂在人群中,她多么想上前与心上人说几句心里话。可碍于人多,她未能如愿。只好恋恋不舍地站在自家的硷畔上,红着眼睛目送心上人出发,三哥哥也是一步一回头,一对恋人就这样匆匆相别。三哥走后父母将风英嫁到了郝家洼的一户农家子弟。风英日夜思念三哥哥。之后到了1941年,一直在骡马店做工、为过往客商喂牲口的绥德满堂川乡三十里铺村人常永昌,在和本村农民白合山铡草的过程中,以风芙和三哥哥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完成《三十里铺》的创作并传唱为陝北爱情民歌中的经典。
杨城记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每当我读到北宋时期的文化名臣范仲淹这首词时,心中总是涌起一股家国情怀的仰望。今年初夏,有幸一睹这座黄河文明孕育下的一门浩然正气忠烈楊家将。从陕西省神木浩市城区出发,沿窟野河溯流北上约15公里,只见一片陡峻山梁之巅,有一座早已废弃的城池,虽历经一千多年的兵燹和风雨,城墙轮廓仍在。杨家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 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从地望上看:《地理志》言:“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名将多出焉。”《隋书》也称朔方、榆林“多尚武节”。《宋史》记此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因此,陕北大地自古多出忠。楊家将就是多尚武节以鞍马射猎为事的一脉豪门。慨叹历史之余,我看见了城东南四十步外的三株大松树。近前,粗俩三人合抱。树龄几何,无人知道,只见长的郁郁葱葱,冬夏荫绿,匝枝密布,恣意纵横。每每看到这样的古树,我都充满无限的敬畏,那是我们人类无法达到的生命极限与忠贞爱国、坚强不屈与伟大不朽之精神。回望着眼前的乛切,虽然曾经的红楼和刺史府已荡然无存,我知道,杨家城作为黄河文明与黄土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碰撞区
这种文化的熏陶、滋养与延续,才让这片土地上才英雄辈出……“念天地之悠悠,怆然而涕下,长抒壮怀激烈:龙旗卷,马长啸,剑气如霜。千百年,纵横间,谁能相抗!一门忠烈楊家将!
高家堡记
高家堡是明卫所三十六堡之一。位于神木市东南黄河的西岸。据当地史料记载:古堡建干明正统四(1439),陕西巡抚陈镒择秃尾河与永利河交汇处的永兴川开阔地的高、家庄构筑堡城,以庄名堡,移民实边。时属葭州领辖。成化巡抚余子俊、万历巡抚涂宗浚、清乾隆葭州知州祖德宏都有修葺。乾隆二十七年(1762)拨归神木,复经知县方万年续建。站在高家堡的鼓楼上,俯砚远去的黄河仿佛看到这座集军事,商业,驿所的古老重镇驼队逶迄,商旅行色匆匆的脚步穿过了六百年的历史岁月一路走来。走进古城,你仍然会看到保存完好的窖洞,驿所,商铺等古建筑在等你而坚守。这些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历史气息的长街都在默默地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堡内的大街小巷的道路大都由石板铺就,走在路上几乎不会发出声响,只有周围人们的谈话声与风吹过的声音。在这座古堡里也是路遥先生所著的《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原西里 的拍摄地。走在空旷的大街小巷,风从这里刮过,奔腾不息的黄河从它脚下流过,它们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文脉远源流长的故事。
吴堡记
第一次听到吴堡的名字是从一夲叫《最后一个匈奴》里看到的。今年初夏,我的侄女,外孙陪我走进吴堡,实现了对这座座落黄河边上石头城的向往。这座黄土高原腹地的一座千年古石城。地势险要,山环水绕,宛如铜墙铁壁,故有“铜吴堡”的美誉的黄河险要让我驻留恋忘返。我记得:1948年春,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进一步好转,为统一指挥全国各战区的作战,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择群众基础好、水流平缓,且距杨家沟和西柏坡最近的吴堡川口进行渡河。1948年3月23日下午1时左右,毛泽东、周恩来等先后登船,开始渡河。大约20分钟后,渡船到达黄河对岸的山西临县高家塔村。东渡成功后,毛泽东回望黄河对岸的陕北大地,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至此,毛泽东结束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离开了他生活和战斗过13个春秋的陕北,离开了榆林。这次顺利东渡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起点。,也许对毛主席通过的这条红色通道有浓浓的兴趣,也坐了一次毛主席从吴堡到碛口坐过的大木船。我猜想:如果是夜晚船里的马灯隐隐约约,坐在船头的船工狠狠地吸了一口旱烟锅,于是,忽明忽暗的烟火与船里的马灯、天上的星星把河面笼罩得一片温馨。这时河面上传来的一定是“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实在难留……”“兰花花……”“亲口口拉手手……”一定会引得岸边窑洞里的婆姨女子们都忍不住想去一睹唱民歌男子的英姿。如果晚上守船的是那一定是“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湾……”“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月里满……”沧桑厚重的嗓音,如泣如诉着为生计而奔波、在黄河浪涛里夺食的辛劳与辛酸。据宋家川一位老船工介绍,宋家川古渡口最繁华时有五六条大船,一条船就能载重数吨货物,几十个船工轮流值班运送货物。古渡遗址旁边的文化广场上,一块块浮雕把宋家川古渡刻画得栩栩如生,把那段“风尘人不息,车马日相催”的传说。这时我想到,大船船不将货搬到岸上,我仿佛看到:赶牲灵的“张天恩们”必定会吆喝着一队骡马,唱着“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唠,三盏盏的那个灯……”。
坐在船头上仰望吴堡这座石头城,聆听黄河的涛声,我把我的记忆留给那移畅快悲情的岁月。
石峁记
晚了四千年,我穿越阳光和每一块石墙,跋涉四千年距离,希冀逢着,豆蔻如兰的气息马蹄声和连营号角,统统被筑入城垣,石峁喑哑
砌在城墙里的玉石晶莹剔透目睹一个雄奇之城如何在手铲和刷子下,继续谨慎地浮出大地,且深长地呼吸了一口史前文明的空气。初夏,下午三点,榆林的天空无限开阔,黄土高原的天空和毛乌素沙漠的天空完全一样,都是白云。一旦有白云断裂,宇宙之蓝便倾泻而出。阳光强烈,田野的朽木、枯藤和沙砾,乃至整个大地,无不烤得像炉火边的旧草帽或旧簸箕似的滋滋作响。我走过石峁的外城,又缓缓地走过石峁的内城,一步一步地登上皇城台,在骤然而起的旋风中,举趾南夹道的石雕之间,倏然一个转弯,穿西夹道,便到了考古工地行走在沿黄300公里一路风尘。走进神木境内的石峁古城遗址。 这座座落在黄士高原上有4000多年前的“石头王国”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城内密布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石峁遗址的存在印证了《汉书》所载,“蒙恬为秦侵胡,辟地数千里,以河为界,垒石为城,树榆为塞”从石峁遗圵出士的文物表明: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方向存在双向、多重、频繁的技术交流和文化互动。同时这个时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一个社会,其组织、运转、秩序,无不荡漾着一种东方的史前文明,且具国家的品格。石峁遗扯的存在其城廓,祭台,种植,渔猎的农耕社会己经初见萌芽。在!距今大约四千三百年,先民开始在此造城生话了近五个世纪。距今大约三千八百年,由此离开。我想:他何一定沿着黄河一路南下,创造更加灿辉耀的中华文明。
佳县记
欲寻天下至美处,千古绝唱葭州城”。古葭州即佳县。这是一座坐落于晋陕大峡谷有一千多年历史名城。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黄河环绕间白云山有几十处楼台庙宇等点缀在高低错落的山峦之间,让这座县城宛如在画中一般在山顶上看,一个个梁峁,一个个沟壑相互交错,仿佛任凭岁月刻下一道道皱纹的安详老人。放眼望去,黄土、河湾、青草、古树、夕阳、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多彩的动态画卷,在山底看,黄河岸边突兀的石头,或站、或卧,或稳固、或欲坠,或千疮百孔、或平整峭立,形态各异,在黄河水的映照下,更显千姿百态。登上白云山,走进白云观。据记载: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是以古庙为载体的道教圣地。明万历四十六年!皇帝朱翊钧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自此白云观为西北第一道观。在《东方红》首创李有源的故乡聆听《东方红》诞生的故事。在1942年的一个冬天的早晨,李有源进城卖菜,看到东边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他想起了在县政府秘书蓝田昇笔记本上看到的"东方红"三个字,又看到街道上了"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的标语,一下子豁然开朗。一年后,通过嗓音洪亮的李增正在延安移民路上的演唱,以《骑白马》的曲调编写的《移民歌》开头的四句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得生存/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迅速深入人心。《移民歌》传唱开后,1944年由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作曲家贺绿汀、李焕之等人精心编曲,更名为《东方红》发表在了《解放日报》上,由此响彻陕甘宁边区。这首红歌所彰显的民间炽热的颂歌张力,则为中国音乐史留下了生机勃勃的一页。聆听久远的故事和由近而远黄河的涛声我默默为一个农民音乐家点燃一支心香!
碛口记
碛口位于吕梁市临县。在在明清时期,这里舟楫云集是晋绥蒙黄河水运的集散地。碛者即河流中有岩石露出水面的险滩。每年雨季,湫水河携着大量山石、泥沙冲入黄河,淤塞河道。造成这一河段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明礁、暗礁林立。因此,碛口成了黄河中上游航道的终结点。顺流而下的货船,不得不在此登岸卸货,改为陆运。虽然整个山西省的西部都紧“贴”着黄河,但沿河多半是山崖绝壁据清《永宁州志》载:康熙年间,山西发生了饥荒。清乾隆八年(1743年),山西巡抚刘于义鉴于山西“人多土瘠”,粮价常年高于临省,正式向朝廷提出“北粮南调”的建议。此后,每日有五百余只木船往来于碛口码头,大量粮、油、皮毛、盐碱、药材等杂物,自陕、甘、绥、蒙等地源源运载而来。棉布、绸缎、茶叶、陶瓷、烟酒、火柴、粉条等物品,自太原、汾州(今吕梁市、晋中市一带)等地由陆运驮至碛口,转销于大西北……”黑龙庙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见证了碛口从兴起到衰落的整段历史。
黑龙庙再次进行大规模落架重修,其碑记中记载的本地及外地施银商号达到了600多家。今天站在碛口的最高处,远眺滾滚东去的黄诃,
在它经历了几百年的辉煌后,终又回归平静。行走其间突然想起楊慎的一首词:滾滾黄河东逝水
偏关记
在清水河县川峁村,有处明代蒙汉交易的马市。 马市初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款后建市场于红门隘口外,设闸口三处,以通虏酋出入。内设闸口一处,以定华夷界线。”即在城墙南部红门隘口最窄处,建有三个大门,正中的较大,为商人来往的通道,两边略小,为进入市场交易牲畜及商品的通道。在城堡市场的地下约10米深处建有环形地下通道,为带大宗银两的蒙汉客商安全秘密的进出口,堡内洞口紧贴堡墙,在东、北、西三面留有3个出口,当时还辟有税收机关,为山西镇派出的管理机关。在城堡的西部建有一座收税台,蒙汉商人都在收税台登记备案,根据所带的物品、交易的数量进行交税,所收税款用来支付互马市的日常开支。马市的城堡内只有一眼水井,汲引甚艰,蒙古马队为了保证饮马,不顾盟约,常越过长城饮马于水泉营,偏关来不及声。马市每年互市一个月,分为官市和民市。还在靠近土默特和鄂尔多斯的地方进行每月一次的互市,称作“月市”。互市物资蒙古人以金、银、牛、马、毛皮、等与汉人交换,汉人以民用生活资料为主,限制绸缎、布匹、铁锅之类上市。有些受限制的物品有时通过私市进行交易。通过互市,既促进了蒙汉人民的经济交流,又加强了地方政权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又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每遇开市,群夷毕集,我亦厚为之备,该道副总兵、参将咸在焉。顾抚赏渐增额外,而市本反缩于额内。犬羊无厌,漏卮当塞。操纵撙节,所当加之意焉。仅隆庆五年,红门口马市在半个月内官市贸易成交银价为2.64万两,马匹2941匹。私市贸易的马、骡、牛、羊成交高达4000多匹(头)。在整个明朝后期,不管边防如何吃紧,但红门口的马市因蒙汉百姓之生活所需,一直开办,直到清军入关后长城不再是国防边界,边贸进一步放开,这座繁荣百年的边境口岸逐渐萧条,直至退出历史舞台,明时的马市建筑被拆毁得荡然无存。但是到了清朝,水泉营红门口的军事要塞依然存在,清王朝仍然防止草原其他游牧民族的侵扰。清初时期,虽然兵力有所裁汰,但是水泉堡仍置驿马站,设游击1员、千总1员、把总1员,马20匹。到雍正七年(1729年),添设外委千总4员,马兵55名、步战163名、守兵186名,共有兵士404名。至乾隆六年(1741年),水泉驿马站仍有马12匹。从红门口互市登上明长城。黄河从脚下静静流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历史铸就了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蒙汉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过往。
府谷记
黄河从偏关流经河曲至府谷。府谷一词出自河谷里的粮秣。在魏㇏晋时期为匈奴地,东晋属赫连氏大夏国;北魏为五原郡固阳并永安郡地;北周为银城县(治所在神木县黄石头地村);隋为银城县,开皇十年(590)在北部复设富昌县;唐属麟州,唐初设府谷镇,开元以后分银城、新秦二县;唐德宗时,又名富谷;五代后唐天佑七年升府谷镇为县,八年升府州领府谷县(县治留得人堡,即今府州旧城);后汉初升永安军,乾佑元年仍设府州,周显德元年复设永安军;宋仍为府州,徽宗崇宁元年(1102),改为靖康军;政和五年(1115),赐郡名荣河,又改为保成军,置麟府路军马司;金正大三年复设府谷县,增设建宁;元初复置府州,至元元年,州废,并建宁县入府谷县;明、清、民国时期为府谷县。黄河经府谷向西流十余里是我的故乡碛塄。何谓碛即河水流经有沙碛阻挡。久经不息的黄河哺育了一个500年人材辈出,一门忠烈村庄杨庄。有关杨氏的族源在20多年前,我曾与时任陝西省高级法院院长,榆林地委第一任书纪楊培生先生探讨过,他说有种统一的观点:来自神木的杨家城,至于真伪侍进一步研究。
河曲记
白朴祖居黄河流经的河曲,河曲在宋代称为“火山军”,军事建置,金灭辽统一北方后,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为火山州,兴定四年(1220)县城由旧县迁于今河曲县城,改称隩(yu)州,隩的意思为“ 河岸弯曲的地方”,隩州辖有河曲镇。元好问《善人白公墓表》说:“其家于河曲者,不知几昭穆矣”,可见白朴家祖居河曲年代久远。善人白公是白朴的祖父,字全道。白全道十二岁丧父,由舅舅法澄抚养成人,金崇庆元年(1212)蒙古军伐金,白全道举家避难于太谷,去世后归葬于河曲王家里西原祖坟。也就是说白朴的河曲老家在王家里村。幼年随父迁至(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由于他生在金元交替的战乱时期,力经坎苛生性孤独一生末仕成就了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伟大地位。
   六胡州记
六胡州”一词,最早出现在唐高宗调露元年(679 年)。是年,朝 廷在灵、夏二州南境设立鲁州、丽州、塞州、含州、依州、契州,专门安辑突厥汗国的降户。“以唐人为刺史,谓之六胡州”。从调露元年到开元初年,它隶属灵州都督府。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所谓杂种胡,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九姓粟特胡人。有关六胡州的兴起与衰落。开元九年康待宾叛乱时,“诱诸胡同反”,“有众七万”唐军在镇压叛乱中,杀叛胡万五千人;次年平定康待宾余党康愿子后,唐朝强制迁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配许、汝、唐、邓、仙、豫等州,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在空旷的马兰花盛开的鄂托克大草原上,我突然听到元稹的一首《胡旋女》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感悟记
今天结束晋陝蒙的黄河考察从银川返回途中与我同行的是鄂尔多斯有着文化基因的企业家。他问我:你从二十年前第一次行走黄河创作出《苍穹下的仰望》之后第二次行走黄河创作出《问道黄河几字弯》这是你第三次行走黄河拟创作《文化黄河行》。这也是你的黄河三部曲,你三次行走黄河,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不加思索地告诉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国人思想大厦的基石。三次行走黄河三次感悟不同。其一:自强不息。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北麓的一缕清泉缓缓流下,它长5464公里穿峽出谷高山挡不住,大漠为它让道,绕过九曲十八弯的河套平原,以万马奔腾之势从壶口瀑布倾泻而出,最终在长河落日的美景下汇入浩瀚的渤流淌了千年的沧桑变迁。其二:!黄河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流域文化,还是一种民族文化,更是一种国家文化。包容文化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互动交流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融合文化。这种文化始终维糸着国与国之间,民族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和睦相处的关糸。其三:黄河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一个最具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几千年来,几乎所有中华民族在骄傲与屈辱、辉煌与灾难中初心不改斗志不减一直朝着理想向前!向前!黄河文化蕴含的“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其四:黄河文化具有连续性的特征源远流长,延绵不绝。在世界四大“大河文明”中,只有黄河文化不曾断流。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其文化序列一直没有中断,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到中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一直进入夏商周时代,谱系连贯,一脉相承。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一直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文明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一直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的碰撞、交争、互通、融合。黄河文化正是靠自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强大力量,实现与异域文化之间的融合,终能传承赓续、不曾断绝。这位企业家听罢我讲得四点感悟把目光投向车随流而行的黄河。这次在流淌的黄河行走一月有余,我觉得人生是只能出发一次的旅程,我们其实一直在路上。觉得自己的血脉也开始升温,喷张!认识了一条昂扬、激情澎湃的黄河。
改于呼和浩特寓所

  • 22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