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基础】电机效率和散热


前言

笔者在一个项目中遇到电机电控系统发热严重,经分析发现是电机效率偏低,热损耗较大,而整个系统的散热条件并不充分。
有鉴于此,整理了关于电机效率的一些知识,供类似方案设计参考。


1 电机效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电机效率的因素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1 绕组损耗:

电枢(定子或转子)铜损:这是由于电流通过绕组时产生的电阻损耗。减小电枢绕组的电阻是提高效率的关键举措之一。具体方法包括:
增大槽面积:增加槽内空间以容纳更多的铜线,从而增大绕组截面积,降低电阻。
缩短绕组端部长度:端部绕组(end-winding)的电阻通常大于槽内部分,缩短端部长度可以减少这部分损耗。
减薄绝缘:优化绝缘材料和结构,提高槽满率,使得单位体积内能容纳更多导电材料。
增加导线截面积:使用更粗的导线或并联更多的导线束以减小电阻。
采用新材料:使用电阻率更低的电磁线材,如高导电率的铜合金或铝镁硅合金。

1.2 铁芯损耗(又称铁损):

磁滞损耗:铁芯材料在反复磁化过程中因磁滞现象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涡流损耗:交变磁场在铁芯中感应出涡电流,这些电流在铁芯电阻上产生热量。
减少铁损的措施包括选用优质低损耗硅钢片,优化铁芯设计(如采用斜槽、阶梯槽等结构减少磁通密度分布不均),以及适当提高铁芯的叠片系数(减少气隙和叠片间绝缘厚度)以降低涡流损耗。

1.3 机械损耗:

轴承摩擦与润滑损耗:轴承旋转时的摩擦力及润滑不良导致的能量消耗。
风阻损耗(通风损耗):电机内部冷却风扇或自然对流产生的空气阻力以及散热过程中的热交换损失。
转子不平衡或振动引起的机械损耗:转子质量分布不均或安装精度问题导致的额外振动和摩擦。

1.4 杂散损耗:

漏磁损耗:磁场未完全局限于铁芯内部,部分磁场泄漏到空气中或电机外壳等非导磁材料上产生的损耗。
边缘效应:磁场在绕组端部和铁芯边缘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损耗增加。
趋肤效应:在高频工作条件下,电流趋向于集中在导体表面,导致有效导电面积减小,电阻增加。

1.5 其他因素:

设计与制造缺陷:如导线电阻率大、线径小或不均匀、并绕根数少,接线错误、焊接不牢固,实际匝数比设计值多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电机的电气性能和效率。
材料质量问题:如硅钢片涂漆过厚,影响其磁导率和铁损;转子材料纯度不足或电阻率偏高,增加转子铝耗。

综上所述,影响电机效率的因素涉及绕组、铁芯、机械部件、散热系统以及设计与制造细节等多个层面。优化电机设计、选用高效材料、改进制造工艺以及精细化运行维护管理,都是提升电机效率的有效途径。

2 FOC PMSM的热耗散分析

电机功率估算
P e s t = U d I d + U q I q P_{est}=U_dI_d+U_qI_q Pest=UdId+UqIq

其中,直轴 I d I_d Id的控制目标为0,交轴 I q I_q Iq是驱动转子旋转的有效电流。
根据电机数学模型:
U q = R s I q + L s d I q d t + E q U_q=R_sI_q+L_s\frac{dI_q}{dt}+E_q Uq=RsIq+LsdtdIq+Eq
估算电机铜耗(热损耗)如下:
P h e a t i n g = K I q 2 R s P_{heating}=KI_q^2R_s Pheating=KIq2Rs
其中, K K K为等幅值反变换系数, K = 3 / 2 K=3/2 K=3/2
为了分析电机的铜耗,我们只要关注 I q I_q Iq电流即可。

2.1 稳定负载和稳定转速分析

机械做功部分, i q i_q iq电流转化为转子的动能,克服自身摩擦、风阻做功,驱动负载做功。当交轴 i q i_q iq电流大于所需克服的阻力所需电流时,转子会持续加速,直至驱动力与阻力达到新的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转子的阻力与转速并不是线性相关的,借用风阻的理解,大致猜想风阻与转速的平方正比关系。轴承摩擦方面,其摩擦系数也会因为转温度提高而增大,意味着电机为了稳定转速需要额外克服摩擦阻力的消耗增加,即 I q I_q Iq也需要增加。
为了便于说明,接下来的定性分析对上述情况做一些简化。
(1) 假设忽略风阻和摩擦阻力,则容易得到 I q ∝ T I_q\propto T IqT,对于一个确定的动力机构,当负载一定时, T T T也是一定的,输入输出功率只与需求转速有关。这个好理解, P = T ω P=T\omega P=Tω。这意味着 I q I_q Iq也是不变的,所以负载一定时,铜耗是固定的,这显然负荷我们负载越重,电机效率越高的认识。
(2) 考虑风阻需要额外克服的阻力。这一项参数与转速有关,即稳定转速的 I q I_q Iq相比(1)中需要增加一个随着转速提高的电流部分,相应的,在克服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电流,增加了铜耗。
(3) 考虑摩擦和温升。摩擦和铜耗会增加电机温度。温度上升带来两个后果,第一是润滑效果变差,第二是线电阻增加,电感减小。摩擦系数增加,摩擦力与负载有关,与转速无关,直接后果是增大了 I q I_q Iq,即同时也增加了铜耗。温度上升后,线电阻增加,如果电感不受影响,端电压也能满足的情况下,需求的 I q I_q Iq不变,铜耗因为 R s R_s Rs增大而增大。如果 L s L_s Ls因为温度上升而下降,则为了维持动力输出,则需要对应比例的增加电流。温度同时还会降低磁场强度(削弱磁力),进一步恶化 I q I_q Iq电流的需求。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draft,待续)

见附件。

2.3 电机散热模型数学分析

电机自散热:轴流风机通风量估算

轴流风机的通风量一般使用的公式是:
Q = A × n × ρ × C × L × Δ P Δ T × g Q = A \times n \times \rho \times C \times L \times \frac{\Delta P}{\Delta T \times g} Q=A×n×ρ×C×L×ΔT×gΔP

其中:

(Q) 是轴流风机的通风量(单位:m³/s)。
(A) 是风机的出口面积(单位:m²)。
(n) 是风机的转速(单位:rpm)。
( ρ \rho ρ) 是空气的密度(单位:kg/m³)。
( C C C) 是流通系数,与风机的设计有关。
(L) 是特征长度,与风机结构相关。
( Δ P \Delta P ΔP) 是风机两端的压力差(单位:Pa)。
( Δ T \Delta T ΔT) 是温差,用于计算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单位:K)。
(g) 是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1 m/s²)。

通风量(风量)和驱动功率(电机功率)在风机操作中是两个关键参数,它们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理解:

功率计算公式: 风机的功率(P)可以用风量(Q)、风压(H)以及效率(η)来计算,公式如下:
P = Q × H 3600 × η 风机 × η 传动 P = \frac{Q \times H}{3600 \times η_{风机} \times η_{传动}} P=3600×η风机×η传动Q×H
其中:

( Q ) 是风量,单位通常是 m³/s 或者 m³/min。
( H ) 是风压,单位通常是 Pa 或者 mmH2O。
( η 风机 η_{风机} η风机 ) 是风机效率,一般在 0.719 至 0.8 之间。
( η 传动 η_{传动} η传动 ) 是传动效率,例如对于三角带传动,可能为 0.95。
反向计算风量: 如果已知功率和风压,可以反向计算风量:
Q = P × 3600 × η 风机 × η 传动 H Q = \frac{P \times 3600 \times η_{风机} \times η_{传动}}{H} Q=HP×3600×η风机×η传动

关系分析:

风量增加:当风量增大时,为了克服同样阻力或保持相同的风压,电机需要提供更多的功率。
风压增加:同样,风压增加会要求电机提供更大的驱动力,这通常意味着功率需求增加。
效率优化:提高风机和传动系统的效率可以降低所需功率,即使风量和风压不变。
实际应用:

在设计风机系统时,需要考虑电机功率的选择,确保它能足够驱动风机在预期的工作条件下运行,同时考虑到启动、瞬时负载变化等因素。
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机功率过小,可能会导致风机无法达到所需的风量或风压,而功率过大则可能导致能源浪费。
请注意,实际操作中,除了风量和风压外,还需考虑温度、湿度、海拔等环境因素,以及电机的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和电压等电气参数。

电机自散热:

高通量轴向通风,本质还是看有多少流动空气来带走热量:
①通风空隙率,或空隙截面积;
②风压(与转速有关)。

电机绕组加高效率导热胶辅助散热,通过电机轴向外散热。

油冷等热管理系统。

环境散热与温升

整个系统的温升是发热功率和散热功率达到平衡的一个状态。

(1) 热传导:
通过与电机相连的部件将热量传导出去。考虑环境容量无限稳定而系统结构固定的情况下,热传导的散热功率与温差有关,系统外边界的温度将随着发热功率的升高而不断升高。传导介质的热阻越小,传热越快,散热功率越高。但介质的热容和散热情况会影响热传导散热的特性。

(2) 热对流
通过不断流通的流体(工质)将热量转移到温度低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工质温度只有在低于发热体温度时才能带走热量,散热功率与流量及温差有关。
关于对流散热的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对流散热的空气流通量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发热功率(P):这是要散发的热量,单位通常是瓦特(W)。
对流换热系数(h):描述了物体表面与周围流体(空气)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单位通常是W/(m²·K)。
温差(ΔT):物体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的差异,单位是摄氏度(℃)。
散热面积(A):发热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²)。
根据对流散热的热量平衡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必要的空气流通量(Q,单位是m³/s):
Q = P h ⋅ A ⋅ Δ T Q = \frac{P}{h \cdot A \cdot \Delta T} Q=hAΔTP

这里,Q代表每秒钟需要通过的空气质量(以立方米计)。然而,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关心的是风速(v),风速可以通过流通量除以横截面积(A)得到:
v = Q A v = \frac{Q}{A} v=AQ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是基于理想情况下的简化模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空气的热容、湍流效应、空气流动的阻力等。在设计散热系统时,可能需要借助专业的传热软件进行更复杂的计算,以确保散热效果满足要求。

另外,如果发热功率较大,可能需要风扇等设备来帮助强制对流,这时还需要考虑风扇的特性,如风压、效率等。如果风扇的风量(Q_fan)已知,可以将其代入上述风速计算公式,以确定散热面积或调整对流换热系数。

(3) 热辐射
温度升高红外辐射。

参考文献

链接:矢量控制下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分析
链接:一文讲透电机效率

结语

笔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欢迎大神拍砖指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真·Wild·攻城狮

小手一抖,写作加油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