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的速度令人咋舌。无论是软件、应用还是各类数字化服务,它们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就像是产品的“灵魂画师”,精心勾勒出产品的模样,决定着产品的走向和功能的布局。其中,Feature List(功能清单)更是产品经理手中的一把关键利器。它不仅是产品功能的集中呈现,更是连接用户需求、技术实现与商业目标的重要桥梁。
那么,Feature List究竟是什么?它背后蕴含着怎样的逻辑?又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带你一探产品经理眼中的Feature List的奥秘,为你揭开产品功能设计的神秘面纱,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产品背后的思考与策略,无论是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还是对产品设计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启发。
目录
一、是什么?
定义:管理需求的文档,通过列表记录功能点,一般excel/在线表格
好处:明确作业范围,优先级,排期等,方便团队沟通
主要是罗列未来功能的详细情况,是产品经理的功能池。不是里面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开发,而是把所有想到的功能都添加进去,是日常开发中的参考来源。
需求来源:包括用户需求,产品自身需求,竞争的需求,相关部门需求,头脑风暴,老板的需求等。
需求类型:包括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反向型。基本型一般来源于用户需求和产品自身需求;期望型一般来源于竞争的需求和相关部门需求;兴奋型需求一般来源于头脑风暴的需求;反向型需求一般来源于老板的需求。
优先级:按照四象限法则进行划分,重要紧急对应P0,重要不紧急对应P1,不重要紧急对应P2,不重要不紧急对应P3。
模板一:
模板二:
二、结构和元素
表格中每一行是一个功能,而每列都是这个功能的某个属性:
模块:一般来说,每个模块下分3~10个子模块是合理的,否则要考虑重新划分(由于这个癖好,自己电脑里的文件目录结构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
子模块:稍大一点的产品至少要给功能模块做二级分类了(更大的产品视需要可能有更多级的模块分类),这部分其实又涉及另外一个很大的领域IA(信息构架,会影响将来产品的站点树形结构,页面组织,菜单层级等),后面也会整理一些相关内容。
功能:具体的说一点,要给用户提供什么功能,给这个功能起个名字。
功能描述:这里可以说具体一点。
商业价值描述:通俗点,卖点是什么,可以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商业属性:简单分为基本,扩展,增值。举个手机的例子,打电话短信是基本功能,给电话录音是扩展功能(和基本功能相关),而如果这个电话特别结实,可以当锤子钉钉子,那就是增值功能了。这里的区分其实没那么绝对,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商业目的。
商业优先级:这块是整个Feature List工作中核心的部分,判断的准确直接影响着将来产品的方向,我们的做法是先基于自己对商业目标的理解,主观定一个级别,所以之前的功课很重要,然后再PD团队pk,如有必要,再去客户处确认。(有时候细分为功能的紧急程度、重要程度、生命周期等细分因素。)
开发量:一般由技术部门的项目经理或者系统分析师/架构师来确定。
性价比:简单一点就是综合商业属性、优先级与开发量来确定,可以找出一个合适自己产品的计算方法。
三、主交互结构设计的传统方法
1.从feature list分析核心功能,设计草图。
2.使用成熟的模板工具,如Ant Design,将草图转化为交互模板。
3.模板包含未来可能用到的元素,方便后期设计过程中快速使用。
feature list的分析与转化
1.feature list加编号管理,定义简单编号模式。
2.大模块为左侧主导航,小功能为二级导航。
3.功能描述抽离出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