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8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第14集《大佛顶首楞严经》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页。我们讲到十番显见的第一大科,直指见性是心非眼。本经的第一大段是讲“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圆三谛理主要是两个观念,就是我们在了解我们这一念心的时候,第一个了解它的不变的体性,第二个要了解它随缘的作用。我们习惯性的想法,是在随缘这一部分:你看我今生是一个人,我就把人来当作我生命的自体;我来生变成一只蚂蚁,我就变成以一个卑劣的蚂蚁为自体;蚂蚁的罪业受完了,我过去的持戒布施的善业起现行,我就变成一个庄严的天人,又以庄严的天人为自体。所以我们这一念心,习惯性向外攀缘。就是在因缘当

2024-07-28 18:15:56 197

原创 第9集《大佛顶首楞严经》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九页,子二、破有体。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有两个重要的次第:第一个是安乐道,第二个是解脱道。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就是依止我们这一念的信心,去攀缘外在的人事,生起善念,或者是布施,或者持戒,或者忍辱;依止这样的善念,我们成就一种善业力;由这种善业力,会招感我们来生安乐的果报,让我们身体健康,财富非常的具足,有种种美好的眷属,让我们生命得到一种快乐的感受。但这个快乐的感受,基本上是无常的,这个果报快乐结束以后,它就消失掉了。我们刚开始修学,偏重在一种业力的修学,就是依止一种生灭心去攀缘人事

2024-07-26 05:10:12 407

原创 第8集《大佛顶首楞严经》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六页。辛四、破转计见内。分二:壬一、转计。壬二、破斥。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你可以去持咒。但是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重点不是你修什么法门,重点是能修的那一念心——到底你是依止真实的心还是虚妄的心,这是重点。你的心永远是主导者。你看,同样一句佛号,跑到不同的心中,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所以,把《楞严经》参透以后,你说这个人他有什么样的殊胜的妙法,我都不相信。再好的法门,你没有用真实的心去修,心是虚妄的,所有都是虚妄的,因为你的“根本

2024-07-25 18:18:41 689

原创 第4集《大佛顶首楞严经》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页。乙二、别序 分二:丙一、示堕因缘。丙二、神咒护摄本经当中的序分有两段:第一段是通序,第二段是别序。通序,主要是说明整个法会的时间、处所跟与会的大众。在通序当中有两点值得我们作一个说明:第一点,就是佛陀的说法仪式,都是先作略说,再作广说的。比如说,佛陀要讲《法华经》,先说《无量义》。佛陀先入定,出定以后,先讲《无量义》,然后再说《法华》。本经亦复如是。佛陀讲《楞严经》之前,先为“会中”宣示深奥理,然后再说《楞严经》。所以诸佛说法的常轨,都是先略说,再广说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第

2024-07-23 18:20:20 843

原创 第28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打开讲义七十五面,己三、修息二边分别止成就中观。这个证果篇呢,智者大师依止他的证果的次第,分为空假中三观。那么,前面的空观呢,是观察诸法的本性,来息灭我们对一切法的执着。那么这个假观呢,是分别一切法的假名、假相、假用,他这个活动的范围、观察的范围,是从假相去分别。那么这个中观呢,他是把前面的空观和假观做一个平衡。事实上,这个中观,他不是另外案例的一个观法,他是把空跟假两个观法圆融在一起,把它达到一种平衡的境界,这个就是中观。我们看智者大师的开示:菩萨虽复成就此二种观,是名方便观门,非正观也。故经云:前二种

2024-07-20 18:40:51 637

原创 第27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三面,丁十、证果第十。智者大师把正宗分分成十科,前面的九科包括方便、正修、对治,是属于因地的修行,第十科是说明止观的果地功德,是约果地的功德来发明这一科。这一科讲到证果的差别分两科:分二:初、明初心证果之相。二、明后心证果之相。这个地方的初心指的是初地,初地菩萨他那一念清净心正式现前,这叫做初心。后心是初地以后的,乃至于等觉菩萨,乃至于佛陀,这个地方都归属于后心。就是一念的清净心现前以后,再继续的乘性起修,这个叫后心。智者大师把这个证果之相,分成这两部分来解释。戊一、明初心证果之相这当中

2024-07-20 04:57:12 897

原创 第25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七面,丁九、治病第九。智者大师把修习止观的方法,总共分成了十科,前面的九科是一个因地的修行。在因地的修行当中,前面的五科,所谓的具五缘,诃五欲,弃五盖,调五事、五方便行,前面的二十五个法门,是属于方便,就是说透过这二十五个方便,来调伏我们身心的粗重性,创造一个随顺于止观的身心相貌。说这个身心相貌虽然不是止观,但是它随顺于止观,这个叫做前方便,二十五方便。第六科是一个正修,就是说,在我们的寂静心中,正式的创造一种正念的光明,这个就是止观的一种力量在我们的心中生起,这个是正修,方便正修对治。

2024-07-19 05:10:02 460

原创 第21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六面,丁七、善根发相第七。这一科是正宗分的第七科,说明这个善根发相。善根发相的因缘跟前一科的正修是有关系的,前面的正修止观,我们刚开始先修止,就是我们选择佛号当我们的根本所缘,这个时候我们这一念心对佛号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对佛号能够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当中就跟佛号正式的接触,内心安住在佛号上,乃至透过这个三三四的韵调,使令我们对佛号的安住能够相续,这个时候我们心中能够对佛号专一的相续安住,就把我们心中散乱的境界给消

2024-07-17 05:08:06 443

原创 第19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五面,辛二、修观方法。这一科是正修,说明止观正式的内容。正修当中,智者大师分成两科,第一个是坐中修,第二个是历缘对境修。坐中修又分成两科:第一科是修止的方法,第二科是修观的方法。在修止的方法当中,智者大师提出了三个所缘境:第一个所缘境是系缘守境止。这个系缘守境止的所缘境是一个色法,是一个色声香味触法的色法。第二个是制心止。制心止的所缘境是一个心法,就是说随心所取,即便制止,不令其散。所以制心止它的所观境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假设我们这一念心打了妄想,马上把它制止,使令它恢复寂静处,所以说制

2024-07-16 05:11:11 743

原创 第17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二面,丁六、正修行第六。这个是我们小止观正宗分的第六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方便,是我们在修习止观的一个前方便,这一科是说明修习止观的正式的方法。这个方便跟正修的关系,我们可以讲一个譬喻来理解,说我们在弹这个琴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先把弦的松紧调弄好,调弄弦的松紧,就好像是我们的前方便,就是我们在修止修观之前,你必须把你的身心状态调到一种随顺你止观的一种因缘,他能够随顺于止观,虽然你还没有正式修止观,但是你的身心状态是随顺于止观,这个叫做调弦。这个弦的松紧调好以后,我们来正式的来弹奏这个乐曲

2024-07-15 05:02:03 901

原创 第14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五面,庚二、调睡眠。这个是调五事的第二科,调睡眠,首先我们看它的内涵。庚二、调睡眠二调睡眠者:夫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眠寐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暗昧,善根沉没。先说明睡眠的一个过失。夫眠是无明惑覆。这个睡眠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呢?它是一个无明惑。这个无明惑,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痴心所。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跟无明相应的,就是内心一片黑暗,心中是没有明了性的状态,所以这种状态是不可以放纵的,这种状态它不是随顺于圣道,也不是随顺于功德的,因为你睡觉的时候,内心是被无

2024-07-13 14:01:53 674

原创 第12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打开讲义第三十面,已五、弃疑盖,这个是弃五盖的最后一科。这个疑就是犹豫不决,我们对于人或者对于法,犹豫不决。就是说你心中也不决定是肯定,也不决定是否定,就是在那个地方犹豫而不能够决断,叫做疑。我们看它的内涵:五弃疑盖者: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譬如人入于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这以下就讲出了怀疑的过患。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以疑覆心,我们经常生起犹豫不决的心,对于在整个法门当中就很难生起信心,不管是念佛,不管是持咒,我们都怀疑。这个佛号真的会救拔我吗?这个《大悲咒》真

2024-07-12 15:17:41 727

原创 第11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七面,已三、弃睡眠盖。这一科是说明弃五盖,就是我们在正式修行我空法空观之前的一个前方便。前面所弃的是一种贪跟嗔的烦恼,这个地方的睡眠是一种愚痴的烦恼。怎么弃舍愚痴的烦恼?首先我们看睡跟眠的定义:己三、弃睡眠盖三弃睡眠盖:内心昏暗,名为睡;五情暗蔽,放恣支节,委卧睡熟,为眠;以是因缘,名为睡眠盖。智者大师提出这个睡眠盖,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在修行时候的昏沉,这种情况它会盖覆我们的善心;其次,就是你平常睡的太多,这个也是盖。有这两种情况。第一个,内心昏暗。就是说你的内心当中失掉明了性了,内心在

2024-07-12 07:12:34 590

原创 第10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五面,丁三、弃盖第三。这个前面的诃五欲呀,我想我们今天这个诃责呢,说你为什么能够诃责它呢?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你要把它的过患背下来,它如怨贼、如毒蛇、如大火,那么你这个当中你一定是一次一次去思惟这个五欲它的一个过患,等到你内心当中突然间一念的相应,哦!原来五欲是这种境界,你内心当中有生起一种觉受,跟这个法相应了,这个时候才是构成诃五欲。换句话说,佛陀要我们去处理这个色身香味触的办法,并不是要你两个眼睛闭起来,两个耳朵把它关起来,并不是这个意思,而事实上这也做不到的。就是说你要能够深知

2024-07-11 15:15:21 925

原创 第9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二面,丁二、诃欲第二。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这个方便当中的修行呢,这个地方是属于第二科、诃欲。那么这个诃,就是诃责,就是思惟它的过患,而加以诃责。那么诃责什么呢?诃责欲,这个地方的欲指的是世间的色身香味触这个五尘的境界。那么五尘的境界为什么称为欲呢?因为我们内心跟世间的五尘的境界接触,会引生内在的一种贪欲的心。那么就是说它能够引生贪欲,所以我们称它作欲。就是它本身不是欲,但是它能够引生我们的贪欲,所以我们称它作欲,是这个意思。那么

2024-07-11 08:08:09 862

原创 第7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六面,已二、示忏悔方法。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修习止观所必须具足的条件。那么第一个条件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清净当中,智者大师把它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受戒以来,能够轻重等持,从不犯戒,这种叫做持戒清净。其次虽然有犯戒的情况,能够如法的忏悔,这个也是持戒清净的情况。所以前面讲到持戒清净的相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不作诸恶,一个是作已能悔,这两种都是属于持戒清净。当然第一种不作诸恶,这个是利根人。我们一般多数人都是犯了罪以后再忏悔,所以这个忏

2024-07-10 04:22:54 745

原创 第5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开讲义第十一面,甲三、随文释义。前面的两科是解释标题跟作者略史,这两科是对于我们学习正文之前的一个应有的认识。这以下我们就正式的随顺于本文来解释它的义理,以下等于是正文。分三科:初、总论;二、分论;三、结论。我们先一个总论,对于本文的内容做一个大纲的说明;其次再分论,再个别的把整个止观的修行的十科,把它开展出来,个别的解释;第三是一个结论,最后做一个总结。先看第一个总论,分三小科:初、总标佛法大纲;二、略述止观功德;三、结示著述缘起。我们先说明总标佛法大纲:甲三、随文释义。分三:初总论。二、分论。三、

2024-07-09 05:42:23 503

原创 第4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打开讲义第七面,四、悟道。我们前面讲到智者大师出家以后,他除了持戒以外,一方面拜忏,一方面就是打坐,来调伏他过去的烦恼跟罪业,以为他未来圆顿止观的一个基础,这以下讲到他开悟的情况:四、 悟道至年二十二,遥闻南岳慧思大师止光州大苏山,即往礼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智者大师十八岁亲近慧旷律师,总共亲近了四年,在慧旷律师的道场呆了四年,到了二十二岁,他就听到南岳慧思大师在光州大苏山住持一方。慧思大师对智者大师是有决定的影响。他就去拜访慧思大师,慧思大师是一个六

2024-07-08 14:21:56 881

原创 第3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丙三、止观差别。我们前面讲到止观的体性。这个止观的修学,按照它的次第是先修止。站在净土法门当中的止,它的所缘境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所谓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刚开始我们在念佛之前,应该思惟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总持阿弥陀佛所有的依正二报的功德,这句佛号它决定能够使令我现身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使令我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对这个名号我们先建立一个真实的信心。那么有了这一念的信心以后,我们对这个佛号,再继续的专一相续的安住,透过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使令这个佛号在我们心中,一

2024-07-08 08:02:58 544

原创 第2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请打开补充讲表第一面,附表一、念佛摄心方便法。我们前面讲到修止,就是善取所缘境的相貌,然后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达到心一境性的目的。站在修学净土的角度,他的所缘境是一个佛的功德相貌,因为净土法门所强调的是一种感应道交。换句话说,你之所以能够往生净土,成就极乐世界的正报依报的功德,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所庄严的,不是你在娑婆世界,你持那么一点点的五戒,修行那么一点的布施,就足够去庄严你未来那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神通的果报,不是的。那么你到净土以后,你有这么庄严的正报依报是怎么来的呢?是感应道交

2024-07-07 14:26:47 689

原创 第1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诸位法师,诸位学员,阿弥院佛!我们今天能够暂时放下世间的尘劳,大家在一起研究佛法的课程,这件事情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的稀有难得。基本上,我们佛法的修习目的是追求身心的安乐。这当中也包括了现世的安乐,也包括了来生的安乐。那么这种身心安乐的出现,必须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善业。换句话说我们的身口假设造作了善业,就会使令我们身心出现安乐的果报;假设我们身口的造作是一种恶业,就使令我们的身心出现痛苦的果报。所以我们追求安乐的第一个修行,就是必须要持戒,透过戒法的修持来断除我们的身口恶

2024-07-07 07:45:26 785

原创 第34集《大乘起信论》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七十六页,子三、释双行前面是把大乘的止跟大乘的观,各别的说明,这个是针对初学的菩萨,应该是这样修学的;这个地方是告诉我们的目标,应该使令自己在操作上最好是能够止观双运。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这个地方是先说明我们止观双运的目标,就是你要能够行、住、坐、卧,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都能够具足止,也能够具足观,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这样子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呢?这以下讲出止观双运的相貌: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虽念因缘善恶业

2024-07-06 16:21:45 386

原创 第33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四页,子二、释观。本论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文简意赅、辞约理富,就是说马鸣菩萨他是用简短的文字,来总摄佛陀甚深广大的大乘法义。因此本论在大乘佛法的一个地位,就正如《阿弥陀经》在净土宗的地位一样,就是文字简要,义理丰富,都具足有总持的一个特色。身为总持大乘教义的本论呢,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要掌握三个主要的重点。一、应该先确认修学的目标。本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到:造作本论的因缘,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

2024-07-06 08:22:17 637

原创 第32集《大乘起信论》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页。丑三、辨魔事寅一、示魔事相卯一、明致魔之由前面我们讲到真如三昧因地的修学跟它果地的功德;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在修真如三昧的过程,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魔障的事由。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的起跑点,我们依止的是一个无明妄想,现在我们要扭转一个力量,就是把这个妄想的力量,转成不生不灭的真如,在这样真妄的交攻之下,有可能会产生魔障,我们应该如何来判断它,乃至如何消灭它?这当中分成两科:第一个先解释魔障的相貌,第二段再解释对治的方法。魔障的相貌当中分成两科:卯一先说明致魔之由,生起魔障的因缘。或有

2024-07-05 14:57:51 594

原创 第31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九页,寅三、拣成不成。本论的修学宗旨,在前面的〈序分〉当中说: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也就是说本论的修学,主要的就是要成就我们大乘的因果。从果地来说,本论所强调的功德,就是菩提心。因为大乘佛法的种种自利利他的妙用,都是依止菩提心才能够生起。所以我们整个追求的目标,就是把凡夫的心转成一种清净的菩提心。菩提心的修学次第有三个: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证发心,这是我们身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所要追求的目标,这是大乘

2024-07-05 07:38:27 565

原创 第27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七页,子三、释发心之益。本论造作的因缘,马鸣菩萨说:今造此论,为令众生,除愚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马鸣菩萨造作本论主要是希望:假藉本论的修学,使令我们凡夫妄想的心,能够除愚舍邪执,破除我们对大乘功德的疑惑跟邪执,进一步建立大乘的功德。这个大乘的功德,在本论当中主要的根本,就是讲菩提心。就是我们所有大乘的万德庄严,都是依止菩提心,才能够生起它的作用,所以菩提心是整个大乘的功德。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本论分成了信、解、行、

2024-07-03 08:01:49 719

原创 第26集《大乘起信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五页,癸二、释发心。在大乘的修学当中,我们成就的第一个功德是信成就发心。信成就发心前面一科,先讲到信心的成就,就是我们依止内外善根的熏习,成就所谓的菩萨种性,对于大乘菩萨的功德,对于一心具足体相用三大的功德,真实的信心而不退转。这以下说:我们依止这样的大乘种性发起菩提心,它的相貌是什么?癸二、释发心子一、释所发之心丑一、正释这当中有三科,子一、释所发之心,先说明菩提心的相貌是什么,它果地的相貌;下一科再说明它因地修行的方法。先讲果地的功德相,再说明因地的修学相。这当中有两科:先正释,

2024-07-02 16:24:11 276

原创 第25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二页。己三、分别发趣道相我们这一大科是讲到解释分,就是解释生命的真实相。这大科当中是分成三科:第一科是显示正义,第二科是对治邪执,这是第三科分别发趣道相。前面两科是一个修行的理论,这一科是一个修行的方法。在大乘佛法的理论当中,本论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所谓的一心二门三大。这个一心,就是整个大乘法的一个所观境。大乘佛法在观察生命的真相,是依止所谓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也就是说整个十法界的染净因果,是依止一念的心性

2024-07-02 07:23:08 586

原创 第23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八页,庚三、结示证入。马鸣菩萨在因缘分讲到造作本论的宗旨:使令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换句话说,本论语言文字的安立,它不只是一种知识学术的研究,而是能够真实的改造我们的生命,使令我们的生命从痛苦的因缘,而成就安乐的因缘。离苦得乐这样的一个宗旨,在本论当中的修学重点有两个:第一个是生灭门的修学。生灭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对立,这种对立的修学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有相行,第二个是无相行。一、有相行我们刚开始所修学的

2024-07-01 07:21:36 500

原创 第22集《大乘起信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四页:癸二、显示用子一、正明用即真如前面讲到一心的体大跟相大,讲到真如门;这以下讲到用,这当中分三科,先看子一、正明用即真如。这个体大跟相大它是真如门,是一个非因缘所生法,它没有对立的,众生本具,诸佛所证,一种所谓法尔如是的情况;这个用大,它是因缘所生法,生灭门,因缘所生法就是所谓的修因证果。但这个修因证果,它必须要随顺于真如,用即真如,就是你要能够随顺于真如,就能够开显体大、相大,所以讲用即真如。这个即就是随顺,它本身不是真如,但是它有随真如的功能。这个修因证果,我们先看第一个因地

2024-06-30 15:22:01 355

原创 第21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二页,壬二、显示大乘体相用。这一大科是解释分,就是解释生命的真实相。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对生命的观照,主要就是回光返照,观照我们一念的心性。观照心性的方法,本论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真如门,第二个是生灭门。这两门最大的一个差异点:真如门是平等的,离诸对待的;生灭门是对待的,有觉悟的对待、染净的对待、增减的对待,各种的对待。我们前面一大科是讲到整个内心生灭的因缘相,这个生灭因缘相整个修学的重点有两个主题,我们可以作一个总结

2024-06-30 06:36:57 944

原创 第20集《大乘起信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九页。我们这一科是讲未二、更约因缘互相成办。这地方是说,既然我们内心的本觉是没有差别的,本觉在内心当中,白天、晚上不断的熏习我们,但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成佛之道,会有这么多差别的因缘呢?这当中除了烦恼的遮障以外,我们对三宝的熏习这种善根的力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助缘。我们看第三段: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有熏习之力,又为诸佛菩萨等,慈悲愿护故;能起厌苦之心,信有涅槃,修习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能进趣向涅槃道。这地方作一个总结,说是成佛之道必需要因缘具足的。一、内因力:

2024-06-29 17:52:20 476

原创 第19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七页,丑二、释义差别。我们这一大科是讲到解释分。解释分主要的宗旨,就是要教导我们如何来观照生命的真实相。从佛法修学的次第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刚开始修学佛法,主要的就是依止一分的信心,而我们在三界流转当中,有很多的障碍──烦恼障、罪障、报障,在这么多的障碍当中,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无所不在的,也相信三宝有足够的能力救拔我们,依止这个信心,我们就归依在三宝的座下,做为一个佛陀的弟子,或者是在家、或者是出家。刚开始是依止信心。有了

2024-06-29 09:18:38 561

原创 第16集《大乘起信论》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一页。我们这一科讲到明离染心次第。在大乘佛法当中讲到心地法门,是有所破坏、有所建设。就是说我们在修止观之前,你要知道我们内心当中有三个相貌:所谓的真如、无明跟染心。我们所对治的是染心跟无明,所要肯定的是我们的真如。这一段讲到我们刚开始的修学止观,是先对治这个染心。染心有六种染心,前面的三种是第六意识相应的染心,所谓的分别我法二执。这以下我们讲第八识相应的染心,这个是俱生的烦恼,俱生的我法二执。四者、现色不相应染。依色自在地,能离故。这个色自在地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他能够以色法得大

2024-06-27 18:33:12 744

原创 第12集《大乘起信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四页,卯三、总显四种大义。这一大科是讲到心生灭门。生灭的因缘是依止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当中有两种功能:一个是觉,一个是不觉。觉悟的功能又分成两种:一个是始觉,一个是本觉。我们今天讲到本觉,本觉当中又分成两种,前面的一科是随染本觉,是约着本觉的作用来说明本觉;那这个地方是讲到性净本觉,是约着本觉的体性。我们如何了解本觉的体性?从四种殊胜的功能来了解这个本觉的体性。看论文: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本觉的体性开展出来,有四种殊胜的功能,简单的说有两种:一个是虚空,一个

2024-06-25 15:11:57 940

原创 第10集《大乘起信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页。我们上一堂课讲到觉,这个觉悟在本论当中有三个觉:第一个是本觉,第二个是不觉,第三个是始觉。这三个觉我们可以从两部分来说:这个本觉它是一个生命的总相,就是一个生命的本性,不管我们今天是放逸、是修行,它是不可能有生灭的、不可能改变的,这个叫做本觉。从本觉的一念无明以后就全体变成不觉,不觉在流转当中它是一个生灭门,本论当中是依止阿赖耶识而有的,那么阿赖耶识是生灭的。有时候我们的情绪会比较强烈、有时候会比较淡薄,所以这个不觉它是有生灭变化的。我们不觉当中遇到痛苦,就开始归依三宝发心修行,

2024-06-24 14:37:45 431

原创 第9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九页,辛二、释心生灭门本论的宗旨,是要引导我们众生能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怎么样才能够成就究竟的离苦得乐?从本论的开导当中,我们必须修学三个主要的法门:第一个是观照力、第二个是誓愿力、第三个是行动力。这三个法门的修学有一定的次第。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先成就对生命的正确观照,才能够产生正确的希望,引导一个正确修学的行动。所以在本论的解释分当中,刚开始就是引导我们能够正确的观察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真实相可以说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从过去

2024-06-24 08:45:01 641

原创 第8集《大乘起信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六页。这一段是讲到真如的体性,这当中马鸣菩萨有一段论文开示: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我们上一堂课讲到这个地方。真如的体性,它是超越时空的一个整体生命,它在空间上是总相,在时间上是不生不灭,它是超越有时间障碍的个体生命。既然它超越时空,那我们这个个体生命当然是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就是时间会变化,空间也会有变化,这些时空变化的个体生命是怎么来的?因为有妄念。我们本来是不生不灭,但是我们的心有向外攀缘的心,

2024-06-23 13:38:21 684

原创 第6集《大乘起信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页。我们上一堂课程讲到马鸣菩萨造作本论的因缘,简单的说明马鸣菩萨之所以造作本论,是要成就大乘的信、解、行、证四种功德。这个信、解、行是大乘的因相,证是大乘的果相,所以说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主要是成就大乘的因相跟大乘的果相,所以造作本论,是这样的一个宗旨而安立这个法门。戊二、释疑明意己一、释疑庚一、征问这个地方提出一个问答来说明因缘的内涵,这当中分两科,先己一、释疑,先提出疑问,疑问当中先征问,再回答。  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  有人问:成就大乘的信解行证四种功德,

2024-06-22 13:30:13 867

原创 第5集《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页,甲二、正说五分。在本文当中,我们根据会性老法师的科判,会性法师的科判等于是蕅益大师的科判,分成三大科。第一科是归敬述意,第二科是正说五分,第三科是结施回向。现在我们讲到第二科正说五分。前面一科我们讲到马鸣菩萨造论的因缘,他说:  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这段的文章是说明本论主要是成就我们:第一个是成就大乘的因相,第二个是成就大乘的果相,等于是引导我们成就大乘的因果。大乘的因相,本论所要成就

2024-06-22 07:57:21 954 1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