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cc 呼叫中心系统客户有什么需求智能软件

客户需要一套呼叫中心,咨询我们的系统是否满足一个功能。

用户来电,将呼叫分配到原来呼叫他的那个坐席。

用户主动来电,这得有多大的意向啊,这么难得的一件事情,分配给原来跟进的坐席,岂不是能够提高成交率?

当然,我一定会多问两句。

客户要求建立的是营销型呼叫中心。

这就是典型的伪需求,觉得有用,但基本无用。

一个营销型的呼叫中心系统,坐席是不停的呼出,成单量跟坐席的呼叫量有最直接的关系,意味着,这类呼叫中心的坐席,基本没有太多可能空闲下来。

一个基本都不会空闲下来的工作状态,曾经呼叫的用户回电时,你觉得原来那个坐席空闲的几率有多大?

另外,对于用户呼入,一定会存在呼叫分配到其它坐席的情况,也因此,客户(坐席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在呼叫中心管理必不可少。

因此,一个看起来有用的功能,在营销型呼叫中心应用场景中,实质上无用。

同理,在一个集中式的客服型系统,这种功能,依然无用,因为那种场景中,坐席的利用率是最核心的指标之一,要降低成本,就不允许存在太多空闲坐席;当然,在呼入场景中,实际的痛点是,不管哪个坐席接听呼叫,无需客户再次重复描述,均能高效解决用户问题,这个更考验的是工单系统以及流程的执行力度。

那么,这个看起来如此合理的需求,按最近呼叫分配呼叫,到底在哪种场景中有用呢?

答案其实已经包含在上面的分析中。坐席不会太忙,最典型的莫过于IPPBX在企业的应用:销售部门使用IPPBX呼叫客户的场景。当然,这个依然需要建立客户冲突的协调机制。

呼叫中心作为一个专业性的系统,如果不仔细分析客户的业务情况,无脑接纳各式各样的“合理”需求,势必会让系统臃肿不堪,难用不说,而且,引入的功能越多,理论上,出问题的概率也越大。

我们见过客户使用的一些老系统,复杂难用,没有人讲解,让人无从下手。很多业务功能一看,我们就知道,只有1%的客户可能会使用,却生生干扰到其它99%的客户群体。

而这种设计,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的运营系统,有运营商、代理商、企业3级,又分为管理员、操作员、财务、经理、班长、坐席等不同角色,不同角色进入系统,看到的东西,都是各自角色所关心的。

我们的设计目标,针对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不用说明书,不用教程,进入系统,即看即会。

不用问,这个目标当然还没有实现。

所幸,我们还活着,还有时间继续努力提高完善中。

有些需求,无心插柳柳成荫。

去年的时候,我们的系统还不太完善,当时为坐席设计了一个预留页面,本意是,坐席自己创建呼叫任务,添加号码,自己管理自己的呼叫。

我们实现的兄弟,误解了设计用意,管理员导入系统的客户资料,如果分配到坐席,系统将自动将号码添加到任务中,坐席点击呼叫,呼一个少一个。

结果市场反应出奇的好,很多用户用上了,就离不开了。

因为,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再说CRM,传统的CRM,笨重粗重,是老板需要而不是销售需要,很多部署下来的CRM,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形式主义。

所以,我对我们在呼叫中心应用场景中把CRM做好,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我给产品设立的目标,仅仅是简单,够用,不搞复杂功能,不搞复杂流程,尽量少引入个性化需求,如果必不可少,那就不要打扰到绝大多数用户。

所以,我们的CRM从推出到现在,一直在根据客户的反馈进行改进。

但你进系统,第一感觉会是,嗯,这CRM没啥东西啊,怎么这么简单?

直到今年,我们发现,有个别企业用户,一直在用我们呼叫中心系统中的CRM,但很少进行呼叫,我意识到,我们做的东西,对于一些小微企业,不仅够用,应该还算好用了。

不要问,客户为什么很少用系统呼叫。问这个,等于是问,现在还有多少稳定的线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