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基础10:电源反馈环路(1)

说在开头:关于薛定谔的猫

“EPR佯谬”刚出台的时候,薛定谔大为高兴,称赞爱因斯坦:抓住了量子论的小辫子。后来一看爱因斯坦出手居然还压不住哥本哈根学派,因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微观世界的事跟宏观世界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儿。薛定谔一想:那好,我再给你们找点麻烦。于是他在1935年也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文章的语气非常讽刺,总之要跟哥本哈根学派彻底决裂。

在论文的第五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噩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学派说:在没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是模糊不清的,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如果不去观察它,它便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进行了观测,它才随机地选一种状态出现。薛定谔嘿嘿一笑:好得很嘛!那就让我们将这个原子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假如有一种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会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这个箱子里还有一只可怜的猫咪。简单来说: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死了;那要是原子没有衰变呢,那么猫咪就好好地活着。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结论:当一切被锁在箱子里时,因为我们没有观察,所以那个原子处在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因此它是否打破了毒气瓶也不确定,必然导致猫的死活状态不确定;只有当我们打开箱子观察,事情才有最终结果:要么活着,要么死了。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没打开箱子之前,这只猫是死的还是活的呢?似乎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和原子一样处于叠加态,即:这只猫当时陷入了死/活的混合状态

薛定谔的实验把量子效应放大到了我们宏观世界,已经牵涉到了我们宠物的死活问题了。这次攻击比EPR要凌厉得多,哥本哈根不得不咽下这杯苦酒:是的,当我们没有观察它的时候,那只猫的确是又死又活的。不仅仅是猫,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当我们不去观察的时候,都是处在不确定的叠加态,因为世间万物都由服从不确定性原理的原子组成,所以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幸免。当时有一个关于量子论的论调说:当我们不观察时,月亮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转过头不去看月亮,那一大堆粒子就开始按照波函数弥散开去了,它逐渐“融化”变成概率波扩散到周围的空间里去了。即,如果我们不去观察月亮,那么一个确定的、客观的月亮是不存在的。

小猫咪被关在箱子里它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既死又活的感受,那人呢?假如我们把一个会说话的人放进箱子,如果这个人能生还,他会说:自己变成了一缕概率波,弥漫在空间里,一半死去一半还活着么?当然不会,他肯定坚称自己一直活的好好的,根本没有什么半生半死的状态出现。可是这次不同了,因为他自己已经是一个观察者了,他在箱子里不断观察自己的状态从而不停的触动自己的波函数坍缩。那为什么猫不能不停的观察自己呢,猫和人由什么不同么?难道区别在于人可以愤怒的反驳量子论,而猫只能喵喵叫么?让我们吃惊的是,这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区别,人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存活,而猫不能;换言之,人有一样猫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意识”。因此人能够测量自己的波函数使其坍缩,而猫则无能为力。

好,终于来到了意识,现在物理世界要跟意识关联上了么?薛定谔的猫就像是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各种古怪将从这个盒子里爬出来。(参考自: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

一,开关电源环路

开关电源环路中的各个部分如下图所示,分为控制部分和主功率级两部分。我们之前主要分析的是主功率级部分电路,以BUCK开关电源拓扑为例:包括输入电容器、开关管、电感器/变压器、续流二极管和输出电容器。但是作为整个开关电源来说,其只是属于小部分(块头上属于大部分),更大的一块是控制部分,包括:分压器、比较器、误差放大器、隔离器以及脉宽调制比较器等等。本章主要介绍控制部分电路的原理和作用。

1,闭环增益和开环增益

一般的反馈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被控对象具有正向传递函数G(s),一部分输出通过反馈模块返回到控制输入,从而调整输出。反馈信号与参考电平(稳定参考源)相比较,就能知道输出达到预期电平所需的调整量;H(s)是反馈传递函数,它与一个求和器(∑)相连;求和器的一个输入是参考电平(控制系统的输入),另一个反馈是模块输出(输出反馈),求得的输出是两者之差。

我们将开关电源环路模块化,如下图所示。电源装置本身可以分解成若干级联模块:脉宽调制(PWM)器和功率级联驱动(开关管,二极管,电感器,输出电容器等);另外反馈模块由:分压器和补偿误差放大器(有两个功能:比较器(求和器)和放大器(增益和补偿))构成。被控制对象会接收到各种对输出产生影响的扰动,对于电源来说,主要是输入电源电压和输出负载的变化;反馈的目的是减小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在控制环路理论中,输入是指设置输出电压的参考电平(而非我们直观理解的电源输入端);而输出与实际的输出电源相同。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输出电源电压并非是参考输入电源电压,而是根据与参考电平的差异调整。如果根据输入电压作为标准,那么不同的输入电压应该对应不同的输出电压。

如上上图所示,根据开环增益定义,我们推导出开环增益|T| = |G*H|,它是正向传递函数与反馈传递函数的乘积的幅值,环绕一周所得。而根据闭环增益定义:输入(即参考电平)到输出的传递函数称为闭环增益,可得:闭环增益|OUT/IN| = |G/(1+GH)|。

——闭环传递函数计算推导:(IN-OUT*H)*G= OUT,可得:IN*G = OUT*(1+G*H),所以:OUT/IN = G/(1+G*H)

——所谓闭环增益和开环增益,都是在环路正常闭合时计算所得,与环路是否在硬件上真的被打开(断开反馈G)没有关系;无论怎样,G*H都称为开环传递函数

2,分压器

输出电源电压Vo输入到反馈环路,首先需要通过一个分压器降压。这也是我们日常开关电源中最常看到的通过电阻分压(Vref)后接入开关电源芯片FB端的设计,如下图所示。在开关电源FB管脚端阻抗非常大,输入电流非常小(nA级别),所以该点电压基本上等于分压电阻的分压值Vref,Rf1/(Rf1+Rf2) = Vref/Vo,可得:Rf1/Rf2 = (Vo-Vref)/Vo。

但实际上,这只是直流反馈的值,给出了直流输出电压Vo的计算关系;对于反馈环路关注的扰动,则属于交流信号,当FB反馈端误差放大器使用一般运放放大器时,分压器下位电阻Rf1在交流回路中一般只起到一个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不参与到反馈环路中),后续详细分析。

3,脉宽调制器(PWM)传递函数

误差放大器(COMP)加到脉宽调制器比较器的一个输入,一个锯齿波电压加到脉宽调制比较器的另外一个输入。在使用电压控制模式时,它由内部时钟产生,使用电流控制模式式由电流斜坡产生。最后利用标准比较器功能,可得到所需宽度的开关管驱动脉冲。如下图所示。

如上左图所示,如果开关电源输出电平高于/低于参考电平,那么控制电压值(误差放大器输出)就会下降/上升;使得占空比D在合适的方向上增大/减小,矫正输出电压。具体步骤如下:

——在电流控制模式下,斜坡来自开关管或电感/变压器的电流波形;电压模式下,斜坡由内部时钟产生。若斜坡与输入电压成正比,那么输入电压降与D同步变化,将不会影响输出电压(如上一章所述)

1. 电源输出端的反馈信号进入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传递函数相位变化180°),所以如果输出低于预设的调整电压电平,误差放大器输出:VCONT就会增加;

——普通运放(放大器)输入/输出关系:Vo = (V+) – (V-)*K,其中K为运放的放大倍数

2. 然后使得脉宽调制器增加脉冲宽度(占空比),输出电压升高;

3. 若电源输出电平高于预设值,误差放大器输出就会降低,占空比减小。

3.1电流控制模式

我们一般看到的开关电源都是电压控制模式,即通过输出电压分压反馈并调节PWM波,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但是在一些拓扑:推挽、半桥/全桥等可能存在偏磁问题(导致磁芯饱和),电压控制模式无法感知并矫正;另外电压反馈的响应需要先由输出电源电压Vo跌落后才能监测到,开关电源输出调整的时间往往比较长。

以如下图推挽拓扑电流控制模式为例,其有两个反馈环路:

1. 接收输出电压采样信号的误差放大器构成的电压外环;

2. 接收初级峰值电流采样的PWM比较器构成的电流内环。

——电流采样电阻Ri将阶梯斜坡电流转换成阶梯斜坡电压

如上图推挽电源拓扑所示,输入电压Vin变化和负载Io变化的调整,通过改变开关管Q1/Q2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导通时间由误差放大器(EA)的输出电压Veao与电流采样信号通过PWM比较器确定;具体调整原理/步骤如下:

1. 如上右图所示,开关管导通/关断控制:

1, 内部振荡器产生时钟脉冲Cp,振荡周期由Rt和Ct决定;

2, 每次时钟脉冲将触发FF1(RS触发器)复位,使其输出Qpw为低,开关管打开;

——低电平宽度是A/B的高电平宽度

3, PWM比较器输出为高时:FF1(RS触发器)置位,Qpw输出变高,输出A/B由高变低,开关管关断。

2. PWM比较器将“电流内环”反馈电压Vi和误差放大器EA的输出进行比较,当Vi峰值与Veao相等时,比较器输出由低变高,FF1置位,Qpw变高,输出A或B由高变低,开关管关断;

3. 由于时钟脉冲使Qpw( FF1输出)由高变低,所以每个时钟周期Qpw输出低电平一次;当PWM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等于直流EA的直流输出时Qpw由低变高(Q1和Q2是N型MOS管,需要高电平来导通),负逻辑与非门G1和G2转换成相位相差180°,由输出A和输出B交替输出两组正脉冲;

4. 二进制计数器BC1完成分相控制,每个时钟脉冲触发一次;BC1输出分相负脉冲结合Qpw分别输入G1和G2,使芯片在A点和B点的输出相位相差180°的正脉冲,其宽度与Qpw的负脉冲相等;

5. Qpw从导通时间结束到下次导通开始之前的时间为高电平,使得G1和G2的反向输出端均为高电平,从而使A和B都为低电平,形成了一个开关管关断后到另一开关管打开之前的死区时间;

6. 时钟窄脉冲作为与非门G1和G2的第三输入信号,使得G1和G2的反相输出端在时钟脉宽时间段内保持高电平,而A、B始终为低电平,从而保证即使由于故障控制Qpw达到了半周期,两个导通脉冲之间仍旧留有一定的死区时间。

但是内环电流反馈的是输出电感峰值电流恒定而非平均电流恒定:直流负载电流与输出电感电流的平均值(决定输出电压)成正比,而恒定开关电流峰值只是恒定了电感电流的峰值,并不能保证电感电流平均值恒定,从而导致输出电压变化,反复调整会导致输入电压变化时会导致输出电压的振荡

如下图(a)中为电流模式下电感电流在不同输入电压下的上升和下降斜率:m2 = dI1/dt = Vo/L0,不随输入电压而改变;输入电压较高时导通时间Ton较短,反之Ton较长;由于输出Vo不变,所以Veao恒定,使得Vi峰值不变,从而开关管和输出电感峰值也不变;在稳态下导通时间上升值与关断时间下降值相等;

1. 如图(a)所示,直流输入电压较低时电感平均电流较大,而直流输出电压与电感平均电流成正比,当输入电压下降时,电流内环使脉宽增加造成直流输出电压过高,而电压外环反馈使脉宽减小而电压下降,输出电压被反馈环反复调整形成振荡;

2. 如图(b)所示,在恒定输入电压下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初始扰动电流ΔI1,那么经过第一个下降沿后电流会偏移ΔI2;若占空比小于50%(m2<m1)则输出扰动ΔI2会小于ΔI1,经过几个周期后,扰动就会自动消除;

3. 如图(c)所示,若占空比大于50%(m2>m1),则经过一个周期后输出扰动ΔI4会大于输入扰动ΔI3;这种情况下干扰连续增加,然后才衰减,从而引起振荡。

那如何能解决电流控制模式下的这个问题呢?需要引入斜率补偿,如下图所示:

1. 如上图所示,在放大器的输出叠加一个合适的、斜率为-m的电压,使输出电感的平均电流与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无关,从而解决输出振荡的问题;

 1, 假设电感上升斜率m1和下降斜率m2,m由计算可得: m = (Ns/Np)*Ri*m2/2;一个时钟脉冲后ton时间内误差放大器输出:Vea=Veao-m*ton。

2. 在电流采样信号Vi上叠加一个正斜率dv/dt电压而不改变误差放大器输出,也可以解决电流模式的问题;在Vi上叠加正斜率电压的电路实现更加简单,使输出电感平均电流与导通时间无关;正斜率同m。

4,电压前馈

当扰动发生时,控制电路一般不会预先知道所需的占空比校准量,但对于输入电压的调整,我们可以有一种方法即时调整占空比D,这种技术称为输入电压前馈(上章有所介绍)。

如下图所示,这种技术需要检测输入电压,如果输入电压上升则比较器锯齿斜坡的斜率增加,例如输入Vin加倍,那么斜坡的斜率加倍,那么根据简单计算可得占空比D也立刻减半。对于BUCK电源拓扑来说 D = Vo/Vin,所以输入加倍而占空比减半的情况下Vo = 2*Vin*(1/2)*D = Vin*D,保持不变。

那么电流控制模式下是否能实现输入电压前馈呢?

在BUCK电源拓扑中,电感电流的上升斜率:(Vin-Vo)/L,所以即使Vin增加2倍,那么电感电流的上升斜率 = (2*Vin-Vo)/L也不会立刻加倍(阻碍电流的突变);因此占空比D并不会像电压控制模式下的输入前馈那样自动减半。所以,输入电压前馈技术只适用于电压控制模式

5,被控对象部分传递函数

被控对象是:开关电源拓扑中从控制到输出部分;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即拓扑的输出电压除以控制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包括了:脉宽调制器、开关管和LC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之和。从上面章节知道了,脉宽调制器的传递函数为斜坡幅值的倒数,而功率级传递函数等效为LC滤波器(占空比换成直流输出电压Vo的功率级联)。

5.1 BUCK电源拓扑

对于BUCK电源拓扑,Vo = D*Vin,如果占空比发生轻微抖动,那么输出会如何变化?对占空比微分可得:dVo/dD = Vin。

如上图所示从控制到输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是三个传递函数的级联(相乘):

当输入扰动时,输出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Vo/Vin = D,D是输入(Vin)扰动的比例系数,该系数加至等效后级LC滤波器的输入,使得输入扰动进步一衰减,所以输入对输出的传递函数是两个级联传递函数之积:

——因为在一个开关周期中,只有占空比D阶段电源Vin会导通输出至Vo(影响到Vo),所以D是输入Vin的扰动比例系数

输入到输出的传递函数:D* (1/LC)/[s²+s*(1/RC)+(1/LC)]。

5.2 BOOST电源拓扑

BOOST电源拓扑的直流传递函数:Vo = Vin/(1-D),对占空比微分可得:dVo/Dd = Vin/(1-D)²;因此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其式中Lo为等效电感为L/(1-D)²。

我们看到传递函数G(s)的分子中有一个零点,BOOST和BUCK-BOOST电源拓扑都存在该零点;但该零点落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是发散零点),考虑它对幅频和相频曲线的作用,会发现随着频率的升高,增益响应增加(普通零点的作用),但同时相角减小(普通极点的作用)。如果结合开关电源整体开环增益曲线(开环传递函数T(s) = G(s)*H(s),所以G(s)上的零点必然是T(s)上的零点),会发现开环相角减至足够小时,电源拓扑会变的不稳定。然而这个零点并不能通过增加极点的方法来抵消,而只能将它推到不会影响整个环路的更高频率上去,即相当于把开环幅频特性带宽降低到足够低的频率,让它看不到这个零点

——即:电源拓扑的开环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必须设置的比右半平面的零点位置要低得多

——这主要是因为BOOSTBUCK-BOOSTLC滤波并非是真实的LC的电路,因为在这两个拓扑中LC之间存在开关管或二极管,等效LC滤波电路后才产生了右半平面的零点

对于该右半平面的零点,我们解传递函数的分子为0,即:s*(L/R) = 1,可得其位置对应的频率:f = R*(1-D)²/(2πL)。

当输入扰动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Vo/Vin = 1/(1-D),扰动比例系数1/(1-D)加至等效后级LC滤波器的输入,使得输入扰动增加,所以输入对输出的传递函数是两个级联传递函数之积:

输入到输出的传递函数:

6,反馈部分传递函数

反馈部分包括了:分压器,误差放大器和补偿网络。其中不同类型的误差放大器,其反馈效果有很大不同。两种误差放大器分析如下:

1. 普通运算放大器:实现输入电压到电压输出的放大功能,需要自身反馈(输入->输出之间)来使其稳定,运放有“虚短虚断”的特性(两个输入端电压相等,输入电流为0),输出电压反馈分压电阻影响电源直流输出电压,但从交流角度来看,只有上拉电阻Rf2起作用,而下拉电阻只起到直流偏置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正是因为有了反馈Z1的存在,而Z1的交流阻抗要远小于Rbias,所以交流信号直接从Z2Z1,而不会经过RbiasGND

——为了更好的响应交流变化,我们在实际设计中会在上拉电阻Rf2(图中Z2)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器,以使得输出电源电压的变化能更敏感的被捕捉到

2. 跨导运算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实现输入电压到电流输出的功能,它是一个开环放大器,没有局部反馈(输入->输出之间);其最终结果还是两个输入端电压相同,若两个输入引脚间存在电压差:ΔV,那么会引起输出电流变化ΔI,而跨导gm = ΔI/ΔV;如下图所示,运放输出管脚对地阻抗为Z0,那么其输出管脚的电压为:ΔI*Z0。

——对于跨导运放,输入阻抗非常大,交流信号的路径为通过ZinRf1GND,所以Rf1Rf2都参与交流分析,分压器可以看成一个Rf1/(Rf1+Rf2)的整体增益模块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若使用跨导运算放大器:只有反馈电阻比是最重要的(1K/10K或10K/100K),相同的反馈电阻比都能获得相同的增益;

2. 若使用普通运算放大器:上位电阻(Rf2)影响幅频和相频曲线,若上位电阻值改变,则幅频和相频曲线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只保持比值不变。

——所以普通运算放大器电源拓扑,若想改变输出电压,最好是改变下位反馈电阻,而保持上位电阻不变;这种情况下直流偏置和电压将改变,但是反馈部分的特性不会变化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反馈电压一般加在误差放大器的反相端(-端),其反向运放的直流增益为Rf/Rin(Rf为反馈电阻,Rin为反相端与输出电压源之间的电阻),如果需要增益小于1的情况,那么也可以输出小于1;然而同相运放的直流增益为1+Rf/Rin,其增益必然大于1,可能会导致一些异常情况的发生。

——但是反相误差放大器立刻对传输函数产生了-180°的相移(波特图判断环路是否稳定,需考虑这个相移),这可能会增加电路自激振荡的可能

  • 5
    点赞
  • 3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电源系列环路设计开关电源环路设计Flyback电源详细设计等资料98个合集 (核心)一次电源环路数字控制培训(20090803李剑).ppt (核心)中文翻译-开关电源控制环路设计.pdf (核心)反激变换器的设计连载-反馈环路控制分析与设计.pdf (核心)开关电源控制环路如何设计.doc (核心)开关电源控制环路设计 麦格米特.pdf (核心)开关电源环路中的TL431.doc (核心)开关电源环路设计(详细).pdf (核心)开关电源环路设计过程.pdf (核心)控制环路学习.docx (核心)环路稳定性分析.pdf (核心)环路补偿参数设计.xmcd (核心)电源工程环路设计必备基础.pdf (核心)精确计算开关电源-环路.docx (核心TL431)开关电源环路设计要点.pdf (核心重点)开关电源环路设计与计算.pdf BODE100-DC-DC-Stability-V2--电源环路分析--案例.pdf Buck变换器的环路设计(修改).doc BUCK环路设计.pdf Buck电路环路设计与仿真验证.pdf Closed-loop-Flyback-converter.pdf CMG大师关于环路稳定的叙述.pdf DC环路的稳定性问题.pdf flyback-design(0628).ppt Flyback-loop-compensation.pdf flyback-small-signal.pdf Flyback电源详细设计.pdf 【资料】多路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反馈环路设计.doc 一种DC-DC全区间分段线性斜坡补偿电路设计.pdf 一种新型高精度斜坡补偿电路.pdf 一种用于Boost+DC-DC转换器的新型动态斜坡补偿电路.pdf 一种随占空比变化的分段线性斜坡补偿电路.pdf 中文翻译-开关电源控制环路设计.pdf 为何要与环路补偿纠缠不休.pdf 关于环路增益补偿理论.pdf 关电源中斜坡补偿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pdf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环路控制.pdf 反激开关电源中基于PC817A与TL431配合的环路动态补偿设计.pdf 反激式电源补偿网络设计探讨.pdf 基于BUCK电路电压模式的反馈环路设计实例.pdf 基于TL431的控制环路设计.xlsx 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控制环路设计.pdf 多环路稳定性分析.doc 多路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反馈环路设计.pdf 多路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反馈环路设计.Stamped.pdf 如果你对环路补偿一知半解,看看这4大要点.pdf 安捷伦开关电源环路测试.pdf 实验调环路.docx 开关变换器环路设计指南-从模拟到数字控制.pdf 开关电源(Buck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及环路设计.pdf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pdf 开关电源控制环路设计.pdf 开关电源控制环路设计要点.pdf 开关电源控制环路设计,新手必看.pdf 开关电源环路-反馈设计--电源反馈设计速成.pdf 开关电源环路中的TL431.doc 开关电源环路增益测试.pdf 开关电源环路增益相位余量测量和稳定性分析.pdf 开关电源环路控制之传递函数.pdf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pdf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1.pdf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2.pdf 开关电源环路设计(详细).pdf 开关电源环路设计与实例详解.pdf 开关电源环路设计与计算.pdf 开关电源的控制环截止频率和开关频率的关系.docx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pdf 开关电源环路补偿.pdf 开关电源稳定性的设计与测试.pdf 控制环路学习.docx 斜坡补偿到的来龙去脉与实例.pdf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docx 深入环路分析的测试对比和解析.pdf 环路学习笔记20180529.docx 环路控制增益的基础.pdf 环路控制学习.pdf 环路控制学习总结-世纪电源网.pdf 环路控制学习总结.pdf 环路补偿很容易.pdf 用示波器做环路分析需要几步.pdf 电压环与电流环设计.pdf 电流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环路补偿设计.pdf 电流型控制反激式开关电源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pdf 电流控制技术和斜坡补偿.pdf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pdf 电源环路稳定性评价方法.pdf 稳定的反馈环路开关电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doc 精确计算开关电源-环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docx 精确计算开关电源环路.pdf 设计开关电源时PCB对电流环路的考虑.pdf 资深工程师分享电源环路稳定性评价方法.pdf 跟大师一起学习环路补偿.pdf 造成开关电源环路不稳定的因素.pdf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