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 in nutrition, SCI,JCR1区,影响因子6.59.
专辑征稿:Changes in Food Functional Components during Innovativ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nd Delivery Systems, 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功能性食品成分(如活性肽、酚酸、多糖、寡糖、胞外多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抗过敏,对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有益。然而在食品加工、递送、消化和代谢过程中,这些组分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可利用度低。研究表明包括脉冲电场、微波、欧姆加热、超声波、高压和亚临界水/超临界流体等新兴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减少传统食品加工对功能成分造成的活性损失。此外,新的递送系统可用于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生物可利用度,其作用是将功能性成分嵌入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等)中,并减少其在消化和代谢过程中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评估食品功能成分在创新加工技术和输送系统、消化和代谢过程中的变化。
本研究主题旨在:
·研究创新技术和交付系统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新型膳食生物活性化合物释放系统的构建和评价研究;
·评估新型食品加工处理后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消化行为、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的变化。
关键词:创新技术、食品加工、功能成分、输送系统、消化、代谢
客座编辑
王进教授,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仲英青年学者、南京高层次产业人才。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师从Dr. Raghavan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及前院长)。曾作为苏黎世大学访问研究员, 麦吉尔大学副研究员等在海外开展科学研究。长期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加工与营养健康、3D打印个性化食品、植物基饮食及健康评估、未来新型食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河南省外国专家项目、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拿大-印度国际食品安全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与苏黎世大学、蒙特利尔大学、蒙特利尔儿童医院等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项目4项。科研经费累计达800多万元。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rends Food Sci. Technol.、Compr. Rev. Food Sci. Food Saf.、J. Agric. Food Chem.、Food Chem.、Food Function、Food Res. Int.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引用800余次。现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Future Foods编委,Frontier in Nutrition、Biosens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期刊客座编辑,Processes和Beverages主题编辑。
刘连亮,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近几年从事谷物酚酸对美拉德反应调控和肠道免疫等研究。近几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ritical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Zhongbin Deng, 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路易斯维尔大学肝脏生物学与毒理学中心,布朗癌症中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cell reports、Cell Host & Microb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主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课题等多项。
投稿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42696/changes-in-food-functional-components-during-innovative-processing-technologies-and-delivery-systems
猜你喜欢
iMeta简介 高引文章 高颜值绘图imageGP 网络分析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