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公司模式看企业产品研发立项的决策原则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创业公司的成功能否复制到企业产品研发中来,随手搜到一篇网上很好的文章《创业团队有四种模式,哪一种比较容易成功?》,列举了从创投角度被认可的四种团队模式,总体上与个人的思考不谋而合,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记录一下个人对企业2B产品研发取得成功在背景和核心团队组织上必要条件的思考。

 

成功创业团队的能力模型

借用作者对团队模式构成要素三个主要维度:成功创业经历,专业化水平,行业/产品经验,借鉴一下作者的图形:

ec130958daace8dc0504df244648fa1a.png

横轴代表成功创业经历水平,越向右成功经历越多;纵轴代表专业化水平,越向上团队掌握的专业越广泛;竖轴代表行业/产品经验。一起看看作者对这三个维度能力的看法:

  • 行业/产品经验不足的团队绝对不投

三个维度的要素应该是8种组合模式,作者首先Pass掉了行业/产品经验不足的组合,具备足够的行业/产品经验是必须的条件,个人理解等同于市场能力,团队必须了解市场、洞察市场、触达市场。这决定能否在恰当的时机,推出能够提供恰当客户价值的产品,并卖给有需要的客户,确实一环都无法取得成功。

  • 有成功创业经历的团队成功几率更大

作者提到的四种模式,其中两种是连续创业团队,两种是初次创业团队,作者也提到,有一种初次创业团队的模式会很难,相反的说,就是成功的经验很宝贵,连续创业更容易成功。当然,还要辅以其他两个维度的条件,不能孤立的仅仅是看有没有成功过。连续创业者成功几率更大,这个逻辑应该是合理的。

  • 广泛的专业经历对成功的影响相对次要

初创团队+有限的专业经历仍能够成功+足够的行业/产品能力,这样的团队仍能够成功,这可以看作是第一条的延伸,也可以理解为专业能力很重要,但和其他两个维度要素比起来,重要性略微次要。

这里可以引出一个思考,市场更重要还是技术更重要?注意,这里没有说哪个不重要。只要回答另一个为题,这个问题也就清楚了。产品研发由技术牵头更恰当,还是市场牵头更恰当?这里的市场不是狭义的做做展会活动的执行性市场,没有创业团队把市场定位在这样的执行层面,这里的市场指规划性市场。想必都有答案了。

B2B企业产品研发的必要基础

通过上面的梳理,为B2B企业在产品研发启动前的评估和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什么样的研发可以做?由什么样的团队来做?

当然,一切决策的最大前提是有钱干研发,失败了不影响企业生存。

1. 什么样的研发可以做?

可以参考之前的一篇文章《研发投资组合规划工具——产品扩张路径》,内容不赘述,产品扩张路径罗列如下:

  • 最优路径:有2条,老产品新客户 和 新产品老客户。老产品新客户也叫营销第一路径,主要是市场方面的拓展,与本文无关;新产品老客户也叫研发第一路径,应该为作为产品扩张的优选路径,优先选择此类的产品研发立项。更适用于大客户场景,对于已经建立信任的大客户,进行服务迭代和扩展是优选之举,是获得增量现金流最快、最容易的路径。
  • 次优路径:老技术新产品进入拓展市场。老技术新产品技术和成本可控,拓展市场要么是老客户新渠道,要么是老渠道新客户,至少有一样是熟悉的和可以触达的。做得出卖得掉,成功几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风险,但企业的发展原地踏步就是倒退,中期成长相关的布局性研发有必要考虑立项
  • 可选路径:老技术新产品进入新市场。这种研发的探索性较强,不确定性较高,风险较大,非为长期战略布局一般不立项。一般战略项目的投入相对较大,技术主导并不可取,需要由市场做规划,技术搞研发,技术的箭射得准还得市场的目标定得对,得由侦察兵深入敌后呼叫火力支援,而不是炮兵部队凭感觉我应该打哪,盲人摸象碰上哪算哪不可取。
  • 增值路径:技术、产品、市场都是新的,纯创业公司烧投资人的钱一般都不干这事儿,成熟企业烧自己的钱更不适合这么搞,至少应该有三不搞,不是事关企业生存的不搞推演的成功率不占绝对优势不搞没有绝对的实力扛得起失败的不搞。不搞没有实质影响,搞失败了就可能万劫不复。

2. 由什么样的团队来做?

  • 带队的人有成功经验很重要,至少要同时具备市场思维和产品思维:两方面都要有所涉猎,这和有成功经历的创业团队更容易成功是一个道理,带队的人要有经验有格局,两者缺一不可,能力瘸腿只能做某方面的副手,不适合做正职。
  • 没有足够的相关行业/产品经验的团队,不适合承担相应的研发项目:探索成本高,不仅仅是财务成本,还有时间成本,等探索出来市场最佳窗口期过去了,技术上成功,商业上失败,这样的研发也没啥意义,虽能在技术上局部成功,但没完成商业目标的研发总体上是失败的。
  • 技术团队支柱稳定,其余成员都是流水的兵:核心团队尤其总设计师的人选,在研发期间是要能够稳定的,否则也会对研发成功造成冲击。

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团队,不适合承担研发大事,磨合过的团队是首选,独立看几个方面都行,临时搭建的板子,谁和谁都没有磨合过也会增加风险。

有些企业的产品研发以技术为主导,开发先干起来,干出个大模样市场再上,这时候可能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很远,立项之初至少要能够有能够触达种子客户的通路,不然面向市场的研发从何说起?闭门造车的研发还值得提倡吗?

产品研发投入的决策不要心存侥幸

试问一下,有多少企业在研发投资上是有框架性原则可以遵守的,又有多少企业有原则但仍是一把手决策导致原则形同虚设(一把手的个人经验有多少,会比由系统决策效果更好吗?),想一想这样的研发有多少成功了?

据我了解,有企业在5年多时间里投了大小不下20个项目,总投资也差不多上亿了,也只有一个还在路上,其余都偃旗息鼓,成了一堆有需要就拷贝一下的代码,还是掌握在个别人手中,没有集中管理(没有形成公共组件,管理意义不大),更谈不上生命周期管理和组织级复用。

这样做研发,还不如做成企业投资基金,都不知道赚了多少钱了,至少打水漂的概率要小太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