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win11,薛定谔版本是12.9。
官网:https://www.schrodinger.com/
本篇文章的示例大分子蛋白PDB ID为4KNN,小分子配体的MOL ID为MOL004004。
1.导入小分子配体并处理
file/import structure
导入我们的mol2
格式,在这我使用的是presets/simple
显示,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我们展开配体的层级,可以看到其默认为<1>
。
我们需要将其层级名称改为UNK
,方便后续导出的文件里面是UNK
而不是<1>
。
因为
UNK
是更加通用的用法,方便其他软件识别。
而且这样会让配体自动加上链名,利于后续Charmm-GUI
识别并区分其和蛋白质。
我们在工作区选中配体条目,并在层级结构选中配体的所有原子。
打开操作区的BUILD
,选中Other Edits/Change Atom Properties
勾选Residue Name
并输入UNK
后Apply
。
此时打开配体层级就会发现变成了UNK
而且链名变为U
。
2.LigPrep讲解(可跳过)
在右上角的操作区的tasks
搜索LigPrep
,打开面板如下:
图源:知乎
2.1.选项1:导入
选项1:支持从:
workspace
(工作目录下)project table
(左侧的entry list
)file
导入小分子配体文件。
而且支持批量导入。因为我们在1.导入小分子配体
中将配体已经导入了工作区,所以在这我们选择project table
2.2.选项2:自定义筛选条件
选项2:在选项1选择了批量导入小分子配体时,选项2的过滤就显得比较有用了,这使得我们可以自定义筛选条件。
create
打开新面板如下,general attributes
是常见属性,functional group counts
主要是针对官能团的。
譬如如果我们希望导入的批量小分子中,只有分子量<500,且手性中心数<1
的是合格的。
我们可以选中Molecular_weight
后选择>500
,再点击add
,下方条件面板自动添加上该条件。同理再加上手性中心的条件,最后点击ok
(如果想要从条件面板中删去条件,选中条件后点击右侧delete
即可)。
2.3.选项4:离子化状态
Ionization
:
Do not change
:不做任何改变。Neutralize
:确保电中性。Gnerate possibel states at target pH
:在pH范围内离子化。一般建议选择第三个。
Using
:
Ionizer
:免费的模块Epik
:相比Ionizer
更准确(而且可以预测互变异构体等),但需要额外的license
。add metal binding states
:如果对接用的受体是金属蛋白,即对接口袋中有金属离子,需要勾选。这个是用来添加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结合时的状态的。Include original state
:有可能输入的小分子在给定的pH范围内不会存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得后续至少有输出,需要勾选。
2.4.选项6:computation
Computation
:
Retain specified chiralities(vary other chiral centers)
:根据输入文件产生手性信息,适用于输入结构不包含手性,即输入的是2D
结构文件的情况。Determin chiralities from 3D sturcture
:不考虑输入结构里包含的信息,而是直接从3D结构来考虑信息,适用于输入的本来就是3D
结构文件的情况。Generate all combinations
:产生所有可能的手性,一般不勾选这个选项。
因为我们在1.导入小分子配体
中导入的是mol2
结构,是3d
结构,所以在这勾选第二个选项。
注意
mol2
和sdf
格式,有2d
也有3d
,需要导入薛定谔或者pymol
看是呈现2d
还是3d
。
2.5.job settings
如果是批处理小分子配体,那么可以点击job name
右侧的⚙图标,打开面板如下。
可以根据电脑的线程数选择子任务数量。譬如我的电脑是12核24线程的,我就在这把processors
和subjobs
都调整成12个。
查看电脑核心和线程数可以见本人虚拟机专栏p2
3.LigPrep实战
确保工作区选中了配体条目,然后在右上角的操作区的tasks
搜索LigPrep
,打开面板如下。
调整第一个选项为project table
,并调整computation
为第二个选型后点击run
。
完成后生成ligprep_1
文件夹。同时工作区产生条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