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系列专题之六:浅析NCQ原生指令序列

一、故事前传

在之前的文章中, 我们已经针对SATA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如果感兴趣的话,请见之前文章:

1,浅析SATA Physical Layer物理层OOB信号;

2,SATA Link Layer链路层解析2.0-2.3;

3,SATA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解析3.0-3.4;

4,SATA Command Layer命令层解析4.0-4.1;

5SATA Link Power Managment解析;

我们这里主要解析一下SATA 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指令序列的相关内容。


二、SATA NCQ 原生指令序列

NCQ是SATA中的命令协议,允许同时在Drive中执行多个命令。 当用户的应用程序发送多条指令到用户的硬盘,NCQ可以优化完成这些指令的顺序,从而降低负荷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

此外,SATA Spec中还定义了三个特殊的功能来加强NCQ的性能:

  1. Race-Free Status Return: 无竞争状态返回机制,允许任何指令任何时间报告执行状态,此外,多个命令执行完毕信息可以打包一起回传。

  2. Interrupt Aggregation: 在DMA传输模式下,硬盘通知传输结束,会引起一个中断(Interrupt),造成延迟。所以,SATA spec提供中断聚集机制。如果硬盘同时间内完成多组命令,这些命令完成所引起的中断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大幅减少中断的数目,这对于降低中断延迟有极大的贡献。

  3. First-Party DMA(FPDMA): SATA允许硬盘端通过DMA setup FIS直接对Host控制器送出数据传输请求,DMA引擎就可以直接进行资料传输,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Host端软件的介入。

当Drive收到一个Command,是要将其重新排列?还是立即执行呢?这怎么区分呢?

不怕,SATA Spec定义了两个特殊的NCQ指令:

  1. Read FPDMA Queued;

  2. Write FPDMA Queued;

从上面Read FPMA Queued Inputs和Write FPMA Queued Inputs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框里面有一个特别的5-bit参数TAG(bit3~bit7). 这个参数就代表了NCQ一次可以最多执行32个Commands(如下图红色框Command List)。

在Device端,当Queued Commands(最多32)中的一个write或者read准备好传输数据时,通过发送DMA setup FIS告知Host已准备好数据传输,其中要附带更新Tag Value(如下图红色框)。

  

在Device端,当Queued Commands执行完成后, 通过发送Set Device Bits FIS告知Host完成状态,此时SActive区域对应TAG的相关内容(最多32个Command)

FPDMA Read Command(60h) Protocol如下:

我们抓取了一个FPDMA Read Command(60h)的SATA trace,如下图:

从上面的SATA trace我们可以得到:

  1. 这个FPDMA read cmd对应的Tag=8;

  2. 这个FPDMA read cmd要读取32768 bytes的数据;

    在之前的文章“SATA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解析”中,我们提到过,Data FIS中的数据长度最大为2048 DWs,也就是8192 Bytes。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上面的sata trace中,分4次发送Data FIS来实现32768 bytes数据的传输。

FPDMA Write Command(61h) Protocol如下:

我们抓取了一个FPDMA Write Command(61h)的SATA trace,如下图:

从上面的SATA trace我们可以得到:

  1. 这个FPDMA write cmd对应的Tag=0xEh=14;

  2. 这个FPDMA write cmd要写入131072 bytes的数据;

    在之前的文章“SATA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解析”中,我们提到过:Data FIS中的数据长度最大为2048 DWs,也就是8192 Bytes。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上面的sata trace中,分16次发送Data FIS。但是每发送一个DMA DATA FIS后,要再次收到DMA Activate FIS才能发送下一个DMA DATA FIS;

下面我们再看个完整的例子加深一下对NCQ的理解:

举例:Host向Device发送两个Read FPDMA Queued指令

针对这个例子,我们作两个假设:

假设1:

第一个Read FPDMA Queued指令 Tag=0;

第二个Read FPDMA Queued指令 Tag=5;

假设2:

Device要先执行第二个指令(Tag=5), 然后在执行第一个指令(Tag=0)

上图中指令下发流程如下:

  1. Host先下发第一个Read FPDMA Queued指令,并且SActive bit0=1, 写入NCQ buffer,这时NCQ队列深度=1;

  2. Host先下发第二个Read FPDMA Queued指令,并且SActive bit0 & bit5=1, 写入NCQ buffer,这时NCQ队列深度=2;

在假设2中,我们要求先执行第二个指令(Tag=5),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NCQ对这两个指令重新排序,如下图红色框显示:

NCQ对这个两个指令重新排序后,就开始执行依次这两个Read FPDMA Queued指令, 指令执行流程见前面介绍的“FPDMA Read Command(60h) Protocol”内容。

上图是执行Tag=5指令的示意图,下图为执行Tag=0指令的示意图: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员高级考试涉及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技术原理、车辆传感器融合、网络安全防护以及法律法规等内容。以下是针对该主题的一些核心知识解析: ### 关于智能网联车安全员高级考试的核心内容 #### 1. 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定义了六个级别的自动驾驶等级,从L0到L5[^1]。其中,L3及以上级别需要安全员具备更高的应急处理能力。 #### 2. 车辆感知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智能网联车通常配备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协同工作以实现环境感知、障碍物检测等功能[^2]。 #### 3. 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 智能网联车依赖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进行数据交换,在此过程中需防范潜在的网络攻击风险,例如中间人攻击或恶意软件入侵[^3]。 #### 4. 法律法规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无人驾驶测试及运营有着严格的规定,考生应熟悉当地交通法典中有关自动化驾驶部分的具体条款[^4]。 ```python # 示例代码:模拟简单决策逻辑 def decide_action(sensor_data): if sensor_data['obstacle'] and not sensor_data['emergency']: return 'slow_down' elif sensor_data['pedestrian_crossing']: return 'stop_and_yield' else: return 'continue_driving' example_input = {'obstacle': True, 'emergency': False, 'pedestrian_crossing': False} action = decide_action(example_input) print(f"Action to take: {action}") ``` 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作为特定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名称,并不提供官方认证的标准答案集;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教材并参加培训课程来准备此类资格认证考试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古猫先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