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因为被核心拒稿而倍感沮丧,心情低落。感觉期刊收到的稿件太多了,是不是核心期刊根本都不需要我的稿子?而且很多时候感觉大量时间都浪费在投稿上了
实际上,期刊非常“渴望”作者的投稿,且期刊渴望的是“优质+符合定位”的稿件。
为什么核心期刊拒稿率居高不下?
很多文章被拒,事实上是因为内容实在是太过糟糕。比如有严重的错字别字,标点误用,语法错误,句式杂糅、语句不同、表意不清等问题;以及随意使用规范名词,自问自答等;再比如90%的文章都没有投对期刊,不符合期刊的收稿方向。
编辑眼中的优秀论文,应该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因素:
聚焦明显的学术问题
首先,学术论文一定具备其学科性。必须聚焦于某一个学科领域且又具有学术价值的问题。
如果聚集于多个问题,且关键问题不够明确;又或是问题不够突出,不具有学术价值,那么编辑在审稿时,就会认为选题模糊不清、缺乏学术价值,难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因此,论文是否紧扣学术前沿、是否关注了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编辑在审稿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是否具有创新
任何一篇学术论文如果缺乏了创新性,那就失去了灵魂,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学术成果。创新性不仅仅指的是要推翻原有的理论,更多是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解或新的解决方法。创新的方法:
①选题上创新:比如提出一项新的研究问题;
②观点上创新:提出独特的见解;
③方法上创新:对于一些未曾发现的资料,进行新的论证;
④数据上创新等等。
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方法论
论文论证的严密性是作者在写论文的时候要着重关注的一点,这同样也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会看重的一点。要特别注意这几个问题:结论是否有充足的事实支撑?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论文逻辑是否存在漏洞?研究方法是否规范?是否有理论支撑?等等。如果论文存在这些问题,那么编辑可能会认为其缺乏科学上的严谨,那么就会拒绝该论文。
语言表达清晰,条理分明,观点明确
如果论文的内容很好,但是表述却有问题,例如,语病问题,格式问题,表述不清等,这些会影响到编辑对论文的质量判断。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保证论文的表达要清楚,简明扼要比花里胡哨要好,条理清晰比杂乱无章要好。同时,格式要严格按照规范撰写。比如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投稿的期刊要求等。这些问题同样是编辑非常在意的一点。如果写好了还能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如果投稿前不仅在期刊选择上做足功夫,在文章内容上也狠下力气,那么最终被接受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还需要提醒的是:期刊的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能会因为编辑更换而改变风格也未可知。所以要多方位地探索,可以从期刊的主题、栏目、研究方法、投稿须知这这些地方去研究,包括向发表过的同事多咨询经验,全方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