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55叮咚门铃,一款基于555时基集成电路设计的创意门铃,以其独特的“叮咚”声效和简易的制作原理深受电子爱好者喜爱。本文将深入解析其工作原理,带大家领略电子技术的魅力,感受DIY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目录🚩
一、电路原理
555叮咚门铃是利用NE555时基集成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通过控制不同的充电线路产生不同的发声频率而发出“叮咚”声响的电子门铃。以下是其详细的工作原理:
电路组成部分
555叮咚门铃主要由NE555集成电路、电阻(R1、R2、R3、R4等)、电容(C1、C2、C3)、二极管(D1、D2)、轻触开关(button)以及扬声器或喇叭(speaker)等元器件组成。
工作原理详述
工作原理这部分梳理的比较详细,文字比较多,但是如果你想要理解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耐心看完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1、初始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按键没有按下,二极管D1没有电流通过,D2反向截止,所以NE555的4脚(复位脚)一直处于低电平状态。由于4脚低电平有效,因此3脚一直无输出,扬声器不响。
2、按下按钮
当按下按钮时,D1和D2正向导通。此时,电源通过D1对C2充电,同时电源也通过D2、R3、R4等元件对另一个电容C1充电,由于R3与D2并联,正向接通二极管D2电阻约等于0,相当于导线,就把我们电路中的R3短路了。当集成电路4脚(复位端)电压大于1V时,电路开始振荡,扬声器发出高频率的“叮”声。振荡频率取决于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值,即取决于R1、R2、C1。
充电回路:电源正➞D1➞R1➞R2➞C1➞地
放电回路:C1➞R2➞7脚➞地
计算公式:T=0.7*(R1+2R2)*C1 发出“叮”声音
3、松开按钮
松开按钮后,C2开始放电。D1反向截止,D2正极端无电压,就相当于断路了,电流经过R3,此时,R4 、C2组成延时电路,供4脚维持一段时间高电平,虽然集成电路4脚继续维持高电平而保持振荡,但由于R3被串入电路,振荡频率变低,扬声器发出低频率的“咚”声。直到C2上的电压放到不能维持555振荡为止,声音停止即4脚低电平复位了。
充电回路:电源正➞D1➞R1➞R2➞C1➞地
放电回路:C1➞R2➞7脚➞地
计算公式:T=0.7*(R1+2R2+R3)*C1 发出“咚”声音
4、声音调节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叮”的音调比“咚”的音调更大一点
“叮”声调节:可以通过改变R1、R2、C1的数值来调节“叮”声的频率。
“咚”声调节:可以通过改变R3的数值来调节“咚”声的频率,改变R4、C2的数值来改变持续时间,即改变门铃声音的长短。
5、供电方式
555叮咚门铃通常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如4.5V或6V的电源。
综上所述,555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NE555时基集成电路的多谐振荡特性,通过控制不同的充电线路和电阻、电容值来产生不同的发声频率,从而实现“叮咚”声效。
二、电路原理图&布线图
仿真和实物制作还是有区别的,在proteus仿真当中,我们未按下轻触开关,speaker也会发出声音,按下轻触开关,就会出现“叮咚”声音,在仿真当中,我们用的是有源speaker,然而焊接实物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无源speaker,未按下轻触开关speaker是不会响的,只有按下轻触开关才会发出“叮咚”声音。我们这里喇叭没有直接焊上去,而是选择用底座来插入电路。
电路原理图如下
布线图如下
三、实物焊接展示
结尾
这就看完了?那也太棒了吧👍!通过本教程,我们深入了解了555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从元器件的组成到声音的产生与调节,每一步都充满了电子技术的智慧与魅力。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亲手实践,制作出属于自己的555叮咚门铃,享受DIY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你是否还有别的疑问或者是更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有兴趣的还能尝试对该电路进行升级,比如设计白天按门铃有效,晚上按门铃无效的功能,下期见啦!㊗️你玩得开心👻,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