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TO C,To B(面向企业服务)销售从来都不是靠话术和鸡血,更不是靠“聊天感觉”就能成交的职业。
它是一场结构清晰、路径明确的认知博弈。
如果你还在不停地报价、频繁地提问、随意地丢方案,那你很可能是在把客户推远,而不是在推动成交。
真正的销售高手,懂得用底层逻辑去打赢每一场局。
接下来,个人分享5个黄金法则,助你避开内耗、找到真正有结果的客户。
一、销售三不做:没准备好,别急着出手
很多销售一上来就狂轰滥炸,问十个问题,扔三个方案,报一个价格,最后客户既没成交,还拉黑了你。
为什么?因为你犯了三个低级错误:
❌ 没有建立信任,不要连续提问
❌ 没有了解需求,不要急于出方案
❌ 没有呈现价值,不要贸然报价格
销售不是“展示才华”的舞台,而是“建立信任→匹配价值→推动决策”的过程。
没有前置基础,就别硬推成交。
二、高质量线索,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很多销售每天的忙碌只是在做“无效努力”:
不停加人、打电话、跑客户,但始终签不下单。
根本原因是——你聊的都是不值得聊的线索。
To B市场的线索资源是有限的,高质量客户更是稀缺资产。
真正能签下单的,不是你聊得最久的客户,而是你识别、筛选、推进最精准的客户。
因此永远不要把找线索寄托在一种方法上。
靠单一渠道你永远只能看见冰山一角,错失大量可能的客户。
✅ 最有效的策略,是构建多路径线索体系:
- 内容获客:通过专业输出吸引客户主动加你
- 社群关系:借助圈层放大影响力
- 老客户转介绍:高信任度线索闭环最快
- 行业深挖:在垂直领域形成口碑与影响力
- 智能获客工具:利用数字化获客工具——“快启”,精准筛选客户,直达决策层。
总之,多路径=不依赖、不内耗、不断流。
真正的销售高手,都有自己的“线索矩阵”。
三、匹配大于寻找:精准优于拼命
销售不是“撒网捕鱼”,而是“钓精准鱼”。
找客户只是表面,找对客户并匹配他真正的业务需求才是实质。
如果你把时间浪费在聊错人、错阶段、无预算的客户身上,那不是努力,那是“燃烧你自己的资源”。
你需要做的是:
- 判断客户当前所处阶段?
- 判断他是否具备决策权?
- 判断他的预算与痛点是否匹配你提供的方案?
真正能提升业绩的,不是加多少人,而是把高质量客户打深打透打下来。
四、识别关键人,别在外围白忙一场
很多销售聊了很久,最后发现自己只是和“助理”搞了很好的关系。
真正能拍板的那个人,根本没听说过你。
所以别在外围绕圈子,务必识别出决策链中的关键角色:
- 使用者(User):知道痛点,但无决策权
- 影响者(Influencer):有建议权,但不会定夺
- 决策人(KP):有预算控制权
- 财务/审批人:最后放款、走流程的关键关口
搞清楚“谁能买”,你才知道该怎么卖。
识别KP之后,记得做三件事:
1️⃣ 探预算:他真的有预算池,还是“看看先”?
2️⃣ 明需求:是刚需,还是伪装出来的“了解一下”?
3️⃣ 定策略:你是主打ROI回报,还是解决他人际上的“绩效问题”?
五、不是卖产品,而是解决问题 + 闭环执行
销售不是一个“重复劳作型”岗位,而是一个“闭环博弈型”岗位。
顶尖销售永远追求的是两个字:闭环。
- 最短路径推进客户
- 最少动作达成结果
- 最高效率签下合同
每天要问自己三件事:
- 我今天找的客户,真的有机会成交吗?
- 我推进的节奏,是在靠近决策还是纯聊天?
- 我有没有形成自己的销售节奏和复盘机制?
成交不是靠幸运砸中,而是靠你反复执行+优化动作的复利成果。
综上为个人分享,仅供参考若有帮助,欢迎点赞支持一波~
还有相关问题,欢迎关注“快启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