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4个城市生命线类项目信息公示,此次不完全盘点24个项目。 8456万唐山市高新区地下中压燃气管网城市生命线工程、1737万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2720万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城市生命线燃气安全监测、527万杭州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采购项目、3128万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等,24个项目投资估算近9亿元。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启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前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这项工程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普查,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基础设施数据库,找准风险源和风险点,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
同时,推进物联智能感知设备的配套建设,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上报。此外,还包括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监管信息系统的整合,建立综合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管平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的“一网统管”,以及完善风险隐患应急处置流程和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防范化解风险 。
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新一代巡检工具,将在保障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提升巡检效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超维管廊轨道巡检机器人
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巡检需求与挑战
城市生命线工程包括供水、供电、燃气、交通、排水、通信等多个领域,这些基础设施构成了城市运转的基础,日常的高效运作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这些设施往往位于地下、密闭空间或危险区域,巡检存在以下挑战:
1.高危环境
燃气管道、供电线路、污水管道等设施往往位于地下,存在密闭性、易燃易爆等特性,使得人工巡检存在安全隐患。
2. 空间受限与复杂地形
生命线设施通常位于地下或狭窄空间,空间受限加上管道纵横交错,导致人工巡检难以到达或检测到部分区域。
3.巡检效率低
传统人工巡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人工操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存在漏检、误检等问题,难以满足高频次、高精度的巡检需求。
4. 数据采集难度高
由于生命线设施运行环境复杂、设备分布广泛,传统巡检手段难以实时获取精准的运行数据,无法快速识别并预防潜在风险。
超维巡检机器人智慧管廊解决方案
1.智能巡检
巡检机器人配置高清可见光摄像机,对指定管廊内巡检点位完成视频图像的数据采集,通过自主开发的高精度图像识别算法,可对各类指示灯、仪表、开关进行检测,对采集的数据智能分析处理,识别图像内容。
2.红外测温
巡检机器人配置红外热成像仪,对设备重点部位进行拍摄,生成红外图谱数据。红外热成像摄像机支持框测温和点测温,根据设备类型、部位的热像特征,结合设置的温度阈值进行参数对比,实现高温预警,并自动生成任务报表。
3.环境监测
机器人自身携带的环境监测模块,可监测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包含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增加)、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信息。机器人将实时采集的环境信息及时传输到控制中心,为操控人员提供现场环境信息,当监测到有害气体超标时,系统将进行报警,以提示运维人员及时处理。
4.噪声识别
采用声呐阵列采集动设备的运行噪声,对声音能进行分析及学习,对异常设备可进行预警;可建立声波频谱分析算法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历史数据变化,可有效判断现场动设备健康状态,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
5.破损裂缝、地面渗漏积水识别
基于固定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流数据,对管道表面和管廊地面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能够针对管道表面的破损、地面积水等进行识别,第一时间发现隐患。
6.生产安监
通过红外检测功能,定位着火点,指导精准灭火,抑制火灾扩大。对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着工装等进行监测,保证生产安全。
智慧管廊建设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地下管廊设施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及时发现设施故障和异常情况,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极大减少巡检运维的成本。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城市生命线工程中的应用,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随着24个城市生命线工程项目的启动,智能巡检机器人将承担起保障基础设施安全、提升巡检效率的重任,为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