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动化是嵌入到整个智能供应链Y的基因里去的,我们服务的一个愿景是希望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的降本提效。本文将分享京东如何利用AI驱动端到端补货建设,包括以下几大方面内容:
- 京东智能供应链现状
- AI与OR双驱动的端到端补货建设
- 未来展望
01 京东智能供应链现状
整个京东集团供应链业务分为POP和自营两部分,智能供应链Y部门80%以上的工作,是服务于自营供应链。自营供应链是指自己采购、自己销售,这部分工作主要由Y的技术团队承接,整个业务体量非常大。
从最近的财报来看,京东平台的活跃用户大约5.52亿,自营商品超过了900万种,涵盖家电、电脑数码、快销等所有品类。对接了超过20万+的供应商,采购不同的商品。整个网络规模非常复杂,基本使用了物流的全部仓库,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提升用户的体验、降低成本。通过一系列的供应链优化动作,今年Q3财报显示周转期达到了30.1天。对标行业来看,处于非常领先的水平,93%以上的自营订单,实现了24小时达。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人员的操盘,另一方面是技术服务的加持。
02 AI与OR双驱动的端到端补货建设
1. 布局五大能力
一个商品被消费者购买会有一个非常长的流程,从刚开始的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到最终零售厂商定价交易、仓储、物流配送、售后,整个链条是非常长的。这么长的链条如何去提升效率?需要全链条各个环节的优化,我们Y部门在优化过程中布局了五大能力:
① C2M能力
C2M能力是服务于供应商、品牌商的一个核心,通过行业洞察算法基于销售数据,识别出未来哪些是消费者更加青睐的商品,把商品的特性、特质、一些关键的属性,赋能给整个品牌商。品牌商基于洞察建议,做新品的生产和设计。这样生产商品效率非常高,可以卖得更快、更好。
② 品类规划
行业内品类规划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是品类规划策略,Y主要聚焦在商品结构和多端选品。
什么是商品结构?比如京东有900多万的商品,我们要找出哪些商品是重复的,消费者选择起来比较困难。这些商品要减少一些自营的让消费者选择,把一些更好的商品曝光给消费者。另外也要看哪些商品在自营商品中是没有的,能不能把这些商品引入京东平台,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
另外多端多渠道选品,京东是一个大平台,有不同的场域、频道,不同品质的不同商品,在不同频道的销售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把不同的商品通过技术识别出来,推到不同的渠道,加速销售和流转。
③ 自动定价
Y的一个核心是通过自动的方式实现效率的提升。我们希望未来能实现整个京东平台的自动定价,给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价格,保持比较低的利润。
④ 智能库存
库存能力是Y比较成熟的能力,从预测、补货、调拨到清滞的多个环节,布局了相应能力。
⑤ 仓网履约
在整个零售供应链中,我们希望通过网络的调节,通过履约的优化,实现整个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
2. 开展三大类工作
为了实现全链条的最优化,我们大部分工作可以归为三类:
① 第一类是预测类工作,是各类决策和规划的基础。
在整个自营的供应链中,最核心的就是如何去预测出未来的销量。因为知道未来销量,才能决定什么样的时机采购。针对销量预测,我们做得非常成熟。流量预测和财务预测,是为了更好地把销量计划做好,把事情做得更加极致。
② 第二类是布局优化能力。
我们布局优化的能力是非常充足的。因为优化能力可以帮我们提供更好的决策,比如像在补货场景下,在什么时机进多少量,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运筹优化类问题。
我们想实现整个周转效率的最佳化,需要把最佳时机和最佳量决策出来,这一块依赖于运筹能力的搭建。运筹能力的搭建会服务于履约,包括派单优化、履约路线优化,也会有额外的产出。
③ 第三类是仿真平台
对于任何一个算法,在落地上线之前,都要做一轮详细的评估。仿真平台是我们完成上线前最后一轮准备的载体。做供应链库存优化的难度非常大,受干扰因素很多,受到前台因素的影响,如何去评估这种影响?我们建立了供应链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平台,模拟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能使我们方案的鲁棒性更强一些。仿真平台在零售内部获得了创新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