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复习总结】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导体 → \rightarrow 线圈 → \rightarrow 线圈组 → \rightarrow 相/线电动势

1、导体感应电动势大小

基波: E a 1 = 2.22 f Φ 1 E_{a1}=2.22f\Phi_1 Ea1=2.22fΦ1
ν \nu ν次基波: E a ν = 2.22 f ν Φ ν E_{a\nu}=2.22f\nu\Phi_\nu Eaν=2.22fνΦν

2、线圈电动势大小(节距因数)

整距线圈:线圈的两导体边距离为极距 τ \tau τ ,两电动势反相;无论基波、谐波,整距线圈电动势有效值都是一根导体电动势的两倍。整距线圈电动势是整距线匝电动势的 N c N_c Nc倍,波形不变。

基波: E c 1 = 4.44 f N c Φ 1 E_{c1}=4.44fN_c\Phi_1 Ec1=4.44fNcΦ1
ν \nu ν次基波: E c ν = 4.44 ν f N c Φ ν E_{c\nu}=4.44{\nu}fN_c\Phi_\nu Ecν=4.44νfNcΦν

短距线圈:线圈的两导体边间节距 y y y小于极距 τ \tau τ,两电动势相差电角度为 γ = y τ × 18 0 。 \gamma=\frac{y}{\tau}\times180^。 γ=τy×180(小于 18 0 。 180^。 180),线圈电动势与导体电动势并不是两倍关系(小于2倍),因此乘一节距因数 k y ν = s i n ( ν y τ 9 0 。 ) k_{y\nu}=sin(\nu\frac{y}{\tau}90^。) kyν=sin(ντy9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两线匝电动势相差的角度为两线匝之间的节距 y y y对应的电角度: γ = y τ × 18 0 。 \gamma=\frac{y}{\tau}\times180^。 γ=τy×180再对两相量矢量加法运算可得结果(只计算大小): E T 1 = 2 E a 1 s i n ( ν y τ 9 0 。 ) = 4.44 f k y 1 Φ 1 E_{T1}=2E_{a1}sin(\nu\frac{y}{\tau}90^。)=4.44fk_{y1}\Phi_1 ET1=2Ea1sin(ντy90)=4.44fky1Φ1

基波: E c 1 = 4.44 f k y 1 N c Φ 1 E_{c1}=4.44fk_{y1}N_c\Phi_1 Ec1=4.44fky1NcΦ1
ν \nu ν次基波: E c ν = 4.44 ν f N c k y ν Φ ν E_{c\nu}=4.44{\nu}fN_ck_{y\nu}\Phi_\nu Ecν=4.44νfNckyνΦν

短距对谐波电动势的影响:
短距后基波电动势减小的不多,谐波电动势有较大的削弱
要消除某一次谐波只需要使该次谐波节距因数等于0即可。
只要使线圈节距缩短 ν \nu ν次谐波磁场的一个极距 τ ν \frac{\tau}{\nu} ντ,即 y = τ − τ ν = ν − 1 ν τ y=\tau-\frac{\tau}{\nu}=\frac{\nu-1}{\nu}\tau y=τντ=νν1τ就可达到
为了同时削弱5次、7次谐波,通常使 ν = 6 \nu=6 ν=6

3、线圈组电动势大小(分布因数)

线圈组:q个线圈串联组成一个线圈组,线圈组电动势等于q个串联线圈电动势的相量和。相邻相量相差相位为一个槽间角 α \alpha α
分布因数:要将q个线圈合成的电动势等效为这q个线圈集中在同一槽中时合成的电动势,因此会乘一个恒小于1的比值(分布因数) : k q ν = s i n ( ν q α 1 2 ) q s i n ( ν α 1 2 ) k_{q\nu}=\frac{sin(\frac{{\nu}q\alpha_1}{2})}{q sin(\frac{{\nu}\alpha_1}{2})} kqν=qsin(2να1)sin(2νqα1),同时,槽数要修正为等效的 q N c qN_c qN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几何关系可知:
E q 1 = 2 R s i n q α 1 2 E_{q1}=2Rsin\frac{q\alpha_1}{2} Eq1=2Rsin2qα1(每两个相邻线圈之间相差的电角度为一个槽对应的电角度 α 1 \alpha_1 α1,一个线圈组由 q q q个线圈组成)
> R = E c 1 2 s i n α 1 2 >R=\frac{E_{c1}}{2sin\frac{\alpha_1}{2}} >R=2sin2α1Ec1(由每个小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得)
R R R带入到 E q 1 E_{q1} Eq1的表达式中:
E q 1 = q E c 1 s i n q α 1 2 q s i n α 1 2 = q E c 1 k q 1 E_{q1}=qE_{c1}\frac{sin\frac{q\alpha_1}{2}}{qsin\frac{\alpha_1}{2}}=qE_{c1}k_{q1} Eq1=qEc1qsin2α1sin2qα1=qEc1kq1

基波: E q 1 = 4.44 f q N c k y 1 k q 1 Φ 1 E_{q1}=4.44fqN_ck_{y1}k_{q1}\Phi_1 Eq1=4.44fqNcky1kq1Φ1
ν \nu ν次基波: E q ν = 4.44 ν f q N c k y ν k q ν Φ ν E_{q\nu}=4.44{\nu}fqN_ck_{y\nu}k_{q\nu}\Phi_\nu Eqν=4.44νfqNckyνkqνΦν

分布绕组对谐波电动势的影响:
采用分布绕组也能削弱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
原因:线圈分布后其电动势的值为相量和,其值要减小,基波削弱较少,而谐波削弱较多。

4、交流绕组的相电动势线电动势

4.1、交流绕组的相电动势

相电动势:绕组的相电动势实际上等于一条支路的线圈组数乘以一个线圈组的电动势
每相有多少个线圈组?与绕组形式有关

单层绕组:每相有 p p p个线圈组,每条支路有 p / a p/a p/a个线圈组
双层绕组:每相有 2 p 2p 2p个线圈组,每条支路有 2 p / a 2p/a 2p/a个线圈组

定义:绕组因数 k N = k y × k q k_N=k_y{\times}k_q kN=ky×kq
定义:串联匝数 N = { p q N c a 单层绕组  2 p q N c a 双层绕组 N=\begin{cases} \frac{pqN_c}{a} &\text{单层绕组 } \\ \frac{2pqN_c}{a} &\text{双层绕组} \end{cases} N={apqNca2pqNc单层绕组 双层绕组
那么可得相电动势公式如下:
E φ 1 = { p a E q 1 = 4.44 f p q N c a k N 1 Φ 1 单层绕组  2 p a E q 1 = 4.44 f 2 p q N c a k N 1 Φ 1 双层绕组 E_{\varphi1}=\begin{cases} \frac{p}{a}E_{q1}=4.44f\frac{pqN_c}{a}k_{N1}\Phi_1 &\text{单层绕组 } \\ \frac{2p}{a}E_{q1}=4.44f\frac{2pqN_c}{a}k_{N1}\Phi_1 &\text{双层绕组} \end{cases} Eφ1={apEq1=4.44fapqNckN1Φ1a2pEq1=4.44fa2pqNckN1Φ1单层绕组 双层绕组
带入串联匝数化简可得:
基波: E φ 1 = 4.44 f N k N 1 Φ 1 E_{\varphi1}=4.44fNk_{N1}\Phi_1 Eφ1=4.44fNkN1Φ1
ν \nu ν次基波: E φ ν = 4.44 ν f N k N ν Φ ν E_{\varphi\nu}=4.44{\nu}fNk_{N\nu}\Phi_\nu Eφν=4.44νfNkNνΦν
总相电动势谐波有效值 E φ = E φ 1 2 + E φ 3 2 + E φ 5 2 + . . . + E φ 1 ν E_\varphi=\sqrt{E_{\varphi1}^2+E_{\varphi3}^2+E_{\varphi5}^2+...+E_{\varphi1}^\nu} Eφ=Eφ12+Eφ32+Eφ52+...+Eφ1ν
高次谐波对相电动势大小影响不大,对波形影响大。

4.1、交流绕组的线电动势

线电动势:与绕组链接方式有关(Y or △)

绕组为Y接
相电动势中3及3的倍数次谐波分量都为同相位,因此在线电动势中抵消,不存在3及3的倍数次谐波分量。
E l = 3 E φ 1 2 + E φ 5 2 + E φ 7 2 + . . . E_l=\sqrt{3}\sqrt{E_{\varphi1}^2+E_{\varphi5}^2+E_{\varphi7}^2+...} El=3 Eφ12+Eφ52+Eφ72+...
绕组为△接
相电动势中3及3的倍数次谐波分量在闭合△绕组中产生环流,该环流在3次和3的倍数的激磁谐波阻抗上的压降与其电动势相平衡,线电动势中将不存在3及3的倍数次谐波。 E l = E φ 1 2 + E φ 5 2 + E φ 7 2 + . . . E_l=\sqrt{E_{\varphi1}^2+E_{\varphi5}^2+E_{\varphi7}^2+...} El=Eφ12+Eφ52+Eφ72+...

5、特殊问题:电动势齿谐波问题及削弱方法

齿谐波:

定义:所有由于齿槽影响而产生的谐波电动势统称为齿谐波电动势。
齿谐波电动势可以看成是由 2 m q + 1 2mq+1 2mq+1 2 m q − 1 2mq-1 2mq1两种不同频率的等幅正线电动势的合成。
为什么不采用分布、短距削弱齿谐波:齿谐波的分布因数与节距因数与基波相等,若采取分布与短距削弱齿谐波,则会连同基波一起被削弱。

齿谐波削弱方法:

采用磁性槽楔或半闭口槽
采用斜槽
增大每极每相槽数 q q q

  • 3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 回答1: 《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许实章pdf》是一本介绍交流电机绕组理论的书籍。该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电机绕组构成方式的基础知识介绍,主要讲解了电机绕组的组成结构、线圈截面、线圈匝数和相位关系等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电机绕组理论分析的基础,主要讲解了电机绕组的电学特性,包括交流电流、电压、磁通等特性。同时,该部分还会涉及到电机参数计算以及电机运行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部分:绕组设计的基础,主要是从电学特性和电机参数考虑绕组的设计,如匝数、线径等参数。 第四部分:绕组布线的基础。讲解了交流电机绕组的不同布线方式,如星形布线、三角形布线等。 综上所述,《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许实章pdf》是一本极具实用性的书籍,适合电机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以及电器工人等行业人士参考和学习。通过深入理解该书中的内容,可以提高电机设计、生产、维修和使用的技能与能力,帮助提高工作效率。 ### 回答2: 《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是由电机专家许实章编写的一本经典教材,通过详细介绍交流电机的绕组构造、磁通分析、功率计算和实际应用等内容,使读者全面了解交流电机的运转原理和性能特点。本书分为十二章,内容涵盖交流电机的结构和类型、电磁感应原理、绕组参数和符号、电位分布和磁场分析、励磁电流的计算和控制、永磁交流电机、电机功率的计算等。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章节是第六章——永磁交流电机。随着磁性材料科技的进步,永磁交流电机成为了一种更加高效、可靠、节能和环保的电机形式。本章重点介绍了永磁电机的基本结构、电磁特性和控制方法,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永磁电机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此外,本书还有大量例题和习题,可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总之,如果你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或对电机学习感兴趣的人士,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 回答3: 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是研究交流电机绕组设计、制造和优化的理论。该理论包含了电机绕组的电磁、热、机械和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绕组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问题。 在交流电机绕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绕组的线性和分布式参数,并且研究对绕组电磁特性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绕组的材料特性和工艺特点,确定绕组的尺寸和形状等参数。此外,还需要考虑绕组的损耗与冷却,确保绕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绕组的制造工艺也是交流电机绕组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绕线、压合、浸渍、热处理等工艺。这些工艺的合理运用,对于绕组的质量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许实章是电机绕组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一书是电机绕组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经典著作。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交流电机绕组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是电机领域从事绕组设计和制造工作的必备参考书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