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知识--(4):晶锭缺陷小知识

本文详细探讨了碳化硅(SiC)晶锭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缺陷,包括裂纹、六方空洞、杂晶、硅滴包裹体、碳包裹体、边缘多晶和多型。这些缺陷影响晶体的电学和机械性能,文章分析了它们的形貌特征、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旨在优化生长过程,提升晶体质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晶锭缺陷是在碳化硅(SiC)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晶体结构缺陷,尤其是在使用物理气相输运(PVT)法生长4H-SiC晶锭时。这些缺陷会影响晶体的电学和机械性能,限制其在高性能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了解晶锭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对于优化生长过程和提高晶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裂纹 (Crack)

1.1 形貌特征

在碳化硅晶体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内部贯穿型或部分穿透的裂纹,严重时,晶体可能会碎裂成块。这些裂纹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晶体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因为它们会导致电子迁移率降低、机械强度下降,以及晶体完整性的丧失。

图片

                                                                        图1 裂纹

1.2 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

碳化硅晶体中裂纹的形成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

  • 热应力:晶体在生长或退火过程中,由于温度的不均匀分布,会在晶体内部产生热应力。当这些热应力超过材料的耐受阈值时,就可能引发裂纹的形成。    

  • 内部缺陷:晶体内部的缺陷,如夹杂物、位错等,也会成为应力集中的源头,当应力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同样会导致晶体开裂。

  • 这些裂纹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碳化硅晶体的机械强度,还可能影响到晶体的电学性能,限制了其在高性能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因此,控制生长条件、优化退火过程和采用先进的生长技术来减少内部应力和缺陷,是提高碳化硅晶体质量的关键途径。

2 六方空洞 (Hexagonal Void)

六方空洞是碳化硅(SiC)晶体材料中的一种常见内部缺陷,对材料的电学和机械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了解这种缺陷的形貌特征和产生原因对于提高碳化硅晶体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 形貌特征

六方空洞在碳化硅晶体内部多呈现为六边形状的空腔结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阿拉伯梳子

你的打赏让我对人性充满了信心!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