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det3d纯视觉baseline之数据准备:处理waymo dataset v1.3.1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将waymo dataset v1.3.1转换为kitti格式,以便于在mmdet3d中使用。涉及数据集格式、转换工具、环境配置、dataloader修改、config调整和目标处理。通过这个过程,为初学者提供了理解框架和处理waymo数据集的步骤。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waymo上测纯视觉baseline(多相机模式),分很多步:

  1. 处理数据集为kitti格式
  2. 修改dataloader代码
  3. 修改模型config
  4. 修改模型target和loss
  5. 修改eval pipeline的代码

mmdet3d官网的waymo dataset教程过于简略,处理的结果只能给pointpillar用,而且是旧版的数据集。对初学者的我非常不友好。下面基于mmdet的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简要归纳一下具体流程,并解释如何修改mmdet3d的代码,使得detr3d在处理waymo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事实上,直接手写一遍处理比研究并修改这套代码更快,但是作为初学者,为了熟悉框架,我还是看了一遍

环境配置

update: 环境配置直接使用环境配置中的install_mmdet3d_rc2.sh即可。

waymo dataset v1.3.1或者v1.3.2在github上有配套的waymo-open-dataset工程,里面有tutorial和data frame的protobuf定义,基于tensorflow实现了一些提取数据集的功能。

使用mmdetection(3d)框架跑waymo dataset的时候,需要用到上述工程提取waymo dataset数据,并转换成kitti格式,这样,mmdet3d里的pointpillar就能直接跑dataset了。(detr3d还要做更多)

环境配置挺坑爹的,waymo的pip包有bug。推荐安装版本1.4.7。

(conda virtual env) user@unbuntu: pip install waymo-open-dataset-tf-2-6-0==1.4.7

tf版本根据自己环境的cudatoolkit选,我是cuda11.4。
这个版本有个问题是waymo_open_dataset/camera/ops底下缺少了文件py_camera_model_ops.py,直接在github上找到这个文件复制进安装的目录里即可,一般在anaconda3/env/[your env name]/lib/python3.7/site-package里面。
mmdet按照官方配置来就行了。如果是新环境,推荐先装waymo再装mmdet系列库。

一些坑:
1、装1.4.8会遇到某个依赖库build失败的问题,然后不仅没安装成功,环境还起包冲突了。
2、pip使用–user选项会让包装在~/.local下

dataset quick glance

waymo_format

waymo官方网站里可以下载数据,按教程整理之后,整个waymo dataset格式如下:
mmdetection3d
├── mmdet3d
├── tools
├── configs
├── data
│ ├── waymo
│ │ ├── waymo_format
│ │ │ ├── training
│ │ │ ├── validation
│ │ │ ├── testing
│ │ │ ├── gt.bin
│ │ ├── kitti_format
│ │ │ ├── ImageSets

每个文件夹如training,底下都有若干个.tfrecord文件,是protobuf格式储存的dataframe。一般来说,一个文件里会有100~200个frame,每个frame包含5个camera image,若干gt_box的label以及lidar的信息如range_image等。具体可见工程里的dataset.proto。gt.bin是gt_box的点云信息,mmdet会重新生成,可以不用管。

ImageSets里放的是train/test/val的dataframe index,教程说,要从他那里下载,但也可以自己处理,之后会说。

kitti_format

按教程使用tools/create_data.py可以从.tfrecord里提取信息,并以kitti格式储存到kitti_format/下,文件结构如下:
│ │ ├── kitti_format
│ │ │ ├── ImageSets
│ │ │ ├── training
│ │ │ │ ├── calib
│ │ │ │ ├── image_0
│ │ │ │ ├── image_1
│ │ │ │ ├── image_2
│ │ │ │ ├── image_3
│ │ │ │ ├── image_4
│ │ │ │ ├── label_0
│ │ │ │ ├── label_1
│ │ │ │ ├── label_2
│ │ │ │ ├── label_3
│ │ │ │ ├── label_4
│ │ │ │ ├── label_all
│ │ │ │ ├── pose
│ │ │ │ ├── velodyne
│ │ │ ├── testing
│ │ │ │ ├── (the same as training)
│ │ │ ├── waymo_gt_database
│ │ │ ├── waymo_infos_trainval.pkl
│ │ │ ├── waymo_infos_train.pkl
│ │ │ ├── waymo_infos_val.pkl
│ │ │ ├── waymo_infos_test.pkl
│ │ │ ├── waymo_dbinfos_train.pkl
整体上看,create_data做3件事:

  1. 提取tfrecord信息生成training与testing文件夹,不同域的信息放入不同子文件夹里。其中validation也放到training里,这样就对齐了kitti格式。
    比如calib储存的是每个frame的相机内外参,以txt方式储存。其命名方式为ABBBCCC.txt,其中A=[0,1,2]即表征[train,val,test],BBB表示第几个tfrecord文件,CCC表示该tfrecord的第几个dataframe。所以一个calib里储存了10多万个.txt文件
  2. 根据ImageSet,从第一步的结果中抽取每个帧ABBBCCC的信息,汇总入train/test/val/trainval.pkl中。pkl是二进制形式的dict
    list,形如[dict(), dict(),…],每个dict对应一个帧的所有信息,如label,image_path等。
  3. 根据lidar点云数据,生成waymo_gt_database。这文件夹里面有许多.bin文件,代表每个gt_box内的点云。dbinfos_train.pkl则储存了每个gt_boox的label,以及.bin点云文件的path。

一些细节:
tfrecord大概1T多,转换完了之后3T多。
如果image_i的某个frame ABBBCCC里没有gt box,那么label_i里就没有对应的.txt文件
velodyne储存点云信息。
label_0/ABBBCCC.txt的每一行储存了gt box的参数,mmdet原本的代码,格式为:

#type + 是否截断  是否遮挡  alpha?  2Dbbox[l,b,r,t] 3Dbbox[h,w,l,x,y,z,rot]  
line = my_type + ' {} {} {} {} {} {} {} {} {} {} {} {} {} {}\n'.format(...)

ImageSet 里的.txt事实上就是所有frame按照ABBBCCC方式命名下标后,下标的集合。所以自己可以直接用os.listdir处理一下得到。
database用于做lidar baseline的数据增强,给场景增添一些本来没有的物体,纯视觉的baseline不用,所以运行时可以把那块代码注释掉。

函数作用与关系一览

tools/create_data.py
def waymo_data_prep:
	# from tfrecord extracting
	splits = ['training', 'validation', 'testing']
    converter = waymo.Waymo2KITTI(...)
    converter.convert()
	#注意上一步结束后,需要手动生成或者下载ImageSets文件
    # Generate waymo infos
    kitti.create_waymo_info_file(
        out_dir, info_prefix, max_sweeps=max_sweeps, workers=workers)
    # gt database
    GTDatabaseCreater(
        'WaymoDataset',
        out_dir,
        info_prefix,
        f'{
     out_dir}/{
     info_prefix}_infos_train.pkl',
        relative_path=False,
        with_mask=False,
        num_worker=workers).create()
tools\data_converter\waymo_converter.py

含有Waymo2KITTI converter,下面是没整理的函数笔记,重点是type名称的转换。注意到代码里的lidar_list似乎表示的是camera_list,感觉他写错了。这里面也有很多label信息没提取出来,如果之后要用的话还得修改这部分。

class waymo2kitti:
    def init:
        lidar有五个,仍然是没有back。但是我怎么感觉这是cam的name??
        self.lidar_list = [
            '_FRONT', '_FRONT_RIGHT', '_FRONT_LEFT', '_SIDE_RIGHT',
            '_SIDE_LEFT'
        ]
        label有5个:[ 'UNKNOWN', 'VEHICLE', 'PEDESTRIAN', 'SIGN', 'CYCLIST']
        转成kitti对应的是['DontCare','Car','Pedestrian','Sign', 'Cyclist']
        这个大小写和label名称应该挺重要的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