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贸易是指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交易实质,通过虚构贸易往来、伪造单证材料等手段进行的交易,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非法骗取国家税费返还、信贷资金等政策利好。以下是一些虚假贸易的具体表现形式:
1.空转贸易企业通过签订无实际货物交付的贸易合同,虚假做大经营规模,并将资金提供给其他公司使用,从中赚取利润。
2.使用失效提单
:企业利用失效的提单虚构转口贸易背景对外付汇,造成国际收支波动加大。
3.伪造单证材料:企业通过伪造提单、合同、发票等单证材料,进行虚假贸易,以骗取信贷资金或政策优惠。
4.骗取出口退税:企业制作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货运单据等资料,通过一般贸易出口,虚高出口商品价格进而骗取出口退税。
5.骗取出口补贴或奖励:企业通过虚构出口贸易,骗取政府的出口补贴或奖励。
6.套取汇差、利差牟利:企业以套取汇差、利差为目的,进行虚假贸易,扰乱正常贸易秩序,造成进出口数据失真。
7.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企业通过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使用伪造、虚构的转口贸易单证等材料向银行办理购汇业务,赚取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差价,从中非法牟利。
▶如何开展虚假贸易排查?——以某央企子公司为例
在强监管背景下,识别虚假贸易和控制相应风险成为了国央企合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通信行业某央企子公司为例,国资委每年都会对其内部合作方进行审核,只要存量里涉及虚假贸易,管理人员就要受到处罚。
某央企子公司通过引入启信慧眼关系排查方案,进一步升级了运营支持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合作商关联关系排查、黑名单风险排查、预防黑名单风险传导
、内外利益关联排查等四维关系排查,筑牢虚假贸易风险防线。
目前,也支持以API形式助力国央企快速升级虚假贸易排查能力,基于国央企提供的合作方清单开展实时监控,并将产生变化的关联关系实时推送给相关负责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核实工作,高效防范虚假贸易。
案例亮点剖析
01合作商关联关系排查
为提高虚假贸易排查效率,启信慧眼「关系排查」模块新增了虚假贸易排查模板,对关系维度、关系层级、关系关联度等进行了规则预设,该企业可以一键进行复用,在新增合作商准入时,分组上传新增合作商与存量合作商名单,即可自动输出关系排查结果、可视化关系图谱等,高效识别董监高法任职关系、股权/投资关系、上下游关系、控制关系、集团关系、担保关系等多种关联关系;而在合作后,也可以借助虚假贸易排查模板定期监测所有存量合作商之间的关系变化,防范新增关联关系带来的风险。
其中,董监高法任职关系、股权/投资关系、上下游关系等最高可穿透15层关系层级,该企业通过将关系层级设定在6级以内,在统一了内部排查规则的同时,深挖存在特定利益关系的企业,轻松破解关联关系的隐蔽性、复杂性等诸多难点。
目前,该企业几乎每天都会开展虚假贸易排查,并将关系排查作为了日常查询工具,单次查询企业数量近1000家,解决了以往所用工具无法实现批量排查的问题,在减轻人力排查工作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排查效率。
02 黑名单风险排查
除了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等发布的外部黑名单外,大型企业还会持续更新内部黑名单,例如虚假贸易被罚企业、假冒国企企业等。为了排查母公司不定期下发的临时黑名单企业与存量合作商间的关系,该央企子公司通过在启信慧眼「关系排查」功能中分组上传黑名单企业与存量合作商列表,自动化排查企业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而针对黑名单个人合作商与存量合作商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等不正当行为,该企业则使用了「利益排查」模块,只需分组上传黑名单个人信息与存量合作商名单,即可一键比对黑名单个人是否与合作商的“董监高法”姓名重名、是否与合作商披露过的信息关联、是否与合作商存在持股/任职/控制等多类关联关系。在排查出重名情况后,该企业通过让合作商线下提供证明材料进行核验的方式,预防审计风险。
03 预防黑名单风险传导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排查黑名单企业、黑名单个人合作商是否与存量合作商存在关联关系,同样还需防范黑名单风险传导。对此,该央企子公司通过在「关联方识别」中设置董监高法任职关系/投资关系等直接关系类型、相同经营地址/专利信息等疑似关系类型以及持股比例,批量提取黑名单背后关联企业名单,再分组上传黑名单关联方列表与存量合作商列表,进一步穿透黑名单关系、排查黑名单关联风险,有效解决了关系多样化造成的隐性关系识别难题,加固了虚假贸易排查。
04 内外利益关联排查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排查内部员工与合作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规避内外部利益往来,可以进一步清除风险隐患。借助启信慧眼「利益排查」工具,该央企子公司自主批量上传内部员工名单与存量合作商名单后,系统会自动排查内部员工是否与合作商的“董监高法”姓名重名、是否与合作商披露过的信息关联、是否与合作商存在持股/任职/控制等多类关联关系,有效解决了人工排查工作量大、难度大且容易遗漏隐性关系等痛点,全方位、无死角防范虚假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