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关于互信和目标共享的团队

        11月份刚刚拿到scrum联盟的敏捷认证CSM,很庆幸自己在这个时间点接近并学习它;那么也自然会有很多思考,乐于分享出来聊聊。

---

围绕标题,关于互信和目标共享的团队,来自《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的部分内容和思考。

1、责任心问题

        “如何通过考验看出一个人的集体感强烈?对于目标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呢?这简单:将整个训练过程搞的足够折磨人,这样一来,只有那些真正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坚持下来。海豹突击队基本水下爆破训练对于一个人身体上的磨炼,不是在测试你的力量,而是在测试你的责任心。”

        我退伍十多年了,看到这个例子自然不会陌生,而之前的社会经历也有一线城市团队的管理,以及如今算是二三线城市的团队感受,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责任心这个点上,哪里都差不了多少。

        为什么我们知道在部队可以做到的事情,在社会中却很难执行?一样都是年轻小伙子,一样都是普通人,当然环境变了,心也就变了;这一点无法深挖,因素太多。

        但我想,责任心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定性的事情,张三说我挺负责的呀,上班时间从来不迟到早退,兢兢业业;李四说我更有责任心,我一般都是今日事今日毕,几乎不会把事情拖到第二天;......

        单单从这2个具有代表性的描述来看,发现2个点:一个是他们的责任心标准不同;另外一个是他们关注的是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

        标准不同,往往我们会从建立统一标准出发,建立制度流程,贯彻思想,统一行动,严格执行等等,指令式的自上而下,把一个大脑掰开输入新的概念和框架,让它理解不理解的都要执行。

        关注点不对,往往我们会从关键指标出发,明确KPI,和绩效挂钩,和考核挂钩,和薪酬奖金挂钩,强迫式的自上而下,把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框定在预设的渠道中,推动前行。

        人性是懒惰的,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就很懒,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才不想去上班,不想和一帮观念不和价值不等的人一起共事,给我的钱就那么多,凭什么让我额外付出,因为我优秀?那可以给予我额外的奖励吗?

        其实人人都会站在自我认知的高度对自己负责,人人都有足够的责任心,无非是这份心在自己,还是分足够的份额到团队;因为普通人几乎没有人出来谋生是不需要考虑家庭生计的,那么自我的责任心没有什么问题,而缺乏足够保障的支撑下,贸然的强加于集体责任心,本身就是逆天道之所为,违背客观规律,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

        突然想到了华为的奋斗者计划,它的本意并非各个老板们听了看了之后理解的说员工就该奋斗,奋斗才能收获什么的,而是不要让奋斗者吃亏,给与奋斗者应有的回报,建立一种个体与团队的利益共同体之上的存在,激发人无尽的潜力,又给与足够的价值回馈,双赢!

        

        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企业做不到这一点,我想平衡建立之后难于打破,并非它是套不可破的铜墙铁壁,更多的因素是需要建立平衡的双方有一个做出额外的牺牲;老板你愿意额外牺牲一点吗?员工你愿意额外牺牲一点吗?

        或许这就是当初我在职场中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之一,执行力强,不计较得失;而这一点是以个体的一部分牺牲为代价的,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不过我很庆幸自己经历过这个过程,也证实了这条路是‘正确’的路。(当然,慧眼识人才的老板必不可少)

        

2、互信与目标

       “ 在我们的作战人员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中,最有用的无疑是他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互信----数年的服役过程中,同甘共苦所产生的互信。经常有人说,新人是在战场上学会的,但对于海豹突击队这样的团队而言,通过互信和坚定的目标所形成的的团队一致性,是部队进行部署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特质就在上战场,就好像不穿防弹衣就进入正在交火的阵地。”

        为什么战友情很深,因为难就难在战友是可以在战场上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人。

        之前带团队接触过KPI的模式,也参与过OKR的转型,但本质上都是大目标拆分小目标,再到个人;这一点没啥问题,因为目标不拆分,执行落地就会很困难。问题在于个体和团队目标执行的关联性,以及考核的的关联性。

        而员工是被考核驱动的个体,考核什么,他就注意什么;倡导什么,他会关注,但是不涉及利益时,无关痛痒。那么在管理者分解目标时,团队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关系设定,就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在这里,目标的一致性价值会时分凸显。

        我们往往会八卦哪家企业山头主义如何,其实有人的地方都存在这个东西,人与人不可能百分之百互信,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达成共识,或者共享目标。

        往往我们会遇到冲突和矛盾是由于彼此推诿的情况,这时候目标一致吗?必然不一致。管理者需要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在这里;如果是中层之间推诿呢?这时候目标一致吗?必然也不一致,部门墙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切入点也在这里。

        

        我听到过研发这么说:“我开发完了。”“我测完了。”“我发布完了。”“我配置完了...”明明是协作上下游的一个团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关注个体的边界,不关心整体的目标,整体的目标是实现XX价值,开发完了实现价值了吗?测试完成实现价值了吗? 有什么阻碍价值实现的点,我是否可以贡献一些努力? 因为团队目标就是我关心的目标,那么张三和李四自然会形成共识,协作流程只是分工合作的渠道,努力推进达成目标才是最终的目的。

        难就难在有一个互信的环境,一个坦诚透明的平台;管理者要关注并出力,成员要主动参与。

        之前一个文章提到过小地方的事情,文化其实是早就环境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当我回到家乡寄希望于开放的心态面对工作环境时,碰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此会有诸多典型又“逃回北上广”,并非北上广真的容易,而是相比吃苦耐劳的苦,文化差异和认知偏执带来的更像是灾难。

        因此,在学习敏捷的过程中,当我不断尝试理解敏捷支柱时,我就知道了为什么小地方不需要敏捷教练,透明-检视-调整的价值很难在这个环境申根发芽,不仅仅是职业素养的因素,更是因为互信是它们的基础,目标是它们的基础。

3、整合一个有韧性的团队

        “当团队中建立起互信和目标分享的特质后,就有能力解决一些单个管理者无法预见的问题,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自下而上冒出来的,而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命令。”

        当下的团队管理,多数还是集中在指令型的模式中,就像我们知道的看到的一样,老板发令,我们干活。这有什么问题吗?其实站在传统的管理角度,领导掌握更高的信息层次,具备更高的认知和决策力,拥有更高的素养和更清晰的目标路径,享有更高的收益和责任等等,当然听他的准没错,减少了决策成本,提高了决策效率

        而这自然导致一个现象,那就是老板冲锋在前,员工跟随在后;老板的目标是老板的,员工的目标是员工的,大家本身有差异,客观存在也客观认同,从而形成固话的层级结构,也很难打破这种层级结构。

        一旦领导暂时消失,那么爽翻天,没人管了...

        或许我们想要的不是这样子的吧...

        敏捷的学习让我知道了一个点,那就是建立在互信和目标共享的基础上,团队是可以自发的驱动目标的达成的。它是如何运行的?

        团队的目标就是每个人的目标,因此所有人朝一个方向前进;

        遇到问题一起决策,效率会有影响,但是会激发集体智慧,避免个体偏好或者认知带来的风险;

        每个人参与感更强,荣誉感随之而来。

        

        这是一个完美的模式吗?我想不一定,但对于一个以打造高绩效团队的框架或者思想而言,确实可以解决不少问题,这是一个改进的思路,但一定不是万能的解药。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可以让团队的自驱力更强,可以让团队协作更高效,可以让大家在遇到问题时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这个效果,管理者该偷着乐了。

        敏捷是一个思想,scrum是实践敏捷思想的一个框架,希望我可以继续学习,研究并分享。

 (读书分享,后续再聊)       

  • 28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f7749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