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AI大模型领域,中美两国目前处于领先地位,Open AI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国内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等,在这两年不时更迭而出,而其他国家在这场科技狂欢中,如日本、韩国、欧洲等国似乎缺席了这场比赛。
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施密特)曾在斯坦福大学做过一次演讲,他特别提到,大量资金、顶尖人才、强大的教育系统并且愿意求胜的国家将是主要的竞争者。中美是其中之一,其他国家或许有,但肯定不多,在你们这一代人的生命中,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知识霸权争夺将是主要的竞争。其他国家的困境,他们没用这些资源,必须找合作伙伴,或者与其他国家结盟。
一、广阔的国内市场
足够大的国内市场,就能为本国的AI产业提供相应的生存空间。而中美两国人口都是亿级别,GDP总量也排在全球一二位。而日韩欧洲的经济实力虽然也排在全球前列,但由于人才稀缺、顶端科技产业被美国殖民等原因,导致本国并没有孕育出能够对抗美国的产业主体。
并且,目前AI大模型的竞争已经进入了“赢家通吃”的阶段,由于训练的成本很高,且需要大量的用户数据来进行迭代优化,因此以中美为首的互联网产业大国,国内大模型不仅在全球快速占有了市场空缺,更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头部大模型企业优势越来越大,而其他国家的小公司则很难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因此造就了当前大模型领域的双强格局。当然,一些国家也意识到AI主权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寻求突破,但即便如此,已经无法对全球AI格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人工智能人才储备
人才方面,中美两国的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大量AI领域人才,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在质量上也是全球顶尖水平。
美国的人口虽然远远落后于中国,但凭借国内顶尖的学府吸引了全球各国人才求学,而中国每年有470万应届的理工科毕业生。除了能够培育AI高质量人才的高校资源,中美两国还有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企业,美国的OpenAI、Anthropic、Meta,中国的华为、百度、阿里等公司,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这些企业不仅资金充足,更有身后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这些对于人才的引流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公路等,而是指网络、数据、算力等。而这些基础建设的背后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中美两国把人工智能计算资源当做新一次的基础建设,全力发展之下远远不是日韩欧洲等国能比。
在网络环境上,中国的发展领先全球,根据工信部统计,中国累计已经建成并开通了142.5个5G基站,基站总数占到了全球60%以上,中国100%的地级市,98%的县城,80%的乡镇都已经实现了5G网络覆盖。而算力方面,截止到2023年底,中美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名列前两名,美国算力全球占比32%、中国算力占比26%。
综合来看,中美两国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积累、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了两国在AI大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统计,中国现有200多个大模型,并且数量还在快速增长,说明在中国市场中,大中小企业都还有机会,美国的大模型在数量上与中国相差不大。总体来看,美国有人工智能先发优势,但中美两国大模型均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未来中美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将更加激烈,两国的竞合关系不仅影响着各自的科技生态,也将对全球AI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