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借助 DeepSeek-R1 & Grok3 辅助整理)
国内
1、标准化与生态建设:
- 4月9日,阿里巴巴(Ali)和腾讯(Tencent)宣布全面支持MCP(Multi-Cloud Protocol)协议,这可能标志着中国AI行业在推动标准化方面的重大努力,旨在提升AI模型和服务的互操作性。
- 4月14日,iFlytek(科大讯飞)的Star Agent平台也支持MCP协议,进一步扩大了该标准的应用范围。
- 4月15日,阿里巴巴达摩院(Ali Damo Academy)推出了MCP Plaza,这可能是一个与MCP协议相关的平台或生态系统,旨在促进AI行业的协作。
- 华为昇腾AI芯片生态升级。华为发布昇腾AI计算集群Atlas 900 SuperCluster,支持超千卡规模的分布式训练,宣称可提升大模型训练效率20%。同时推出昇思MindSpore 3.0框架,新增支持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工具链。意义:强化国产AI算力生态,应对国际芯片出口限制。
-
百度文心大模型4.0行业版落地。百度推出文心大模型4.0的垂直行业版本,重点覆盖金融、医疗和制造领域,新增行业知识增强与合规性审核功能,已与中信银行、东风汽车等企业合作。技术亮点:支持低代码行业工作流定制,降低企业部署门槛。
2、新模型与技术发布:
-
4月9日,Step-R1-V-Mini多模态模型和Meitu(美图)的Miracle F1图像生成模型发布,显示中国公司在多模态AI和图像生成领域的创新。
-
4月10日,百度(Baidu)宣布将于4月25日发布Wenxin 4.5 Turbo模型,这款升级版模型预计将提升语言处理能力。
-
4月11日,商汤科技(SenseTime)发布了DayDayNew V6模型,进一步丰富了中国AI模型生态。
-
4月15日,Zhipu AI(智谱AI)开源了32B/9B GLM模型,并推出了Z.ai领域,显示了中国公司在开源AI模型方面的积极布局。
3、政策与监管
- 生成式AI服务备案新规实施。网信办发布首批通过备案的生成式AI服务名单,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商汤的“商量SenseChat”等41款产品,要求企业承诺数据来源合法并限制舆论生成功能。影响:备案制加速合规化进程,但可能限制创新灵活性。
- 上海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测试牌照。上海市向蔚来、小马智行等企业发放首批L4级全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允许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无安全员的夜间测试。配套措施:同步启用“车路云一体化”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测试车辆。
4、开源趋势与共享:
-
4月14日,昆仑万维(Kunlun Wanwei)开源了Skywork-OR1系列模型,这可能降低AI技术的使用门槛,促进全球开发者参与。
-
4月15日,Zhipu AI的GLM模型开源进一步体现了中国AI公司在技术共享方面的战略选择,可能有助于构建更广泛的AI生态系统。
5、行业应用与投融资
- AI医疗影像公司推想医疗获D+轮融资。专注于肺结节和卒中AI诊断的推想医疗完成近2亿元D+轮融资,计划扩展AI辅助诊疗平台至县域医院。背景:国家卫健委近期发文鼓励AI辅助诊断纳入基层医疗体系。
6、应用创新与消费级产品:
- 4月14日,字节跳动(ByteDance)正在开发AI智能眼镜,这表明中国公司在消费级AI产品上的探索,可能会推动AI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的应用。
- 4月10日,微信(WeChat)视频号发布了针对AI工具滥用的整改措施,反映了中国在AI应用治理方面的关注,可能涉及内容生成和伦理规范。
国际
1、模型创新与科研应用:
- 4月11日,有报道称OpenAI可能在下周(约4月18日)发布GPT-4.1系列模型,4月15日,OpenAI正式发布了GPT-4.1系列,这标志着大型语言模型的又一次升级。
- 4月16日,OpenAI推出了o3和o4-mini模型,专注于科学实验领域,这可能进一步推动AI在科研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
-
Meta开源视频生成模型Emu Video。基于文本生成4秒高清视频(分辨率1024×576),支持风格化编辑,代码及模型权重已公开。
-
NVIDIA发布新一代AI芯片L40S。针对边缘计算优化,FP8算力达1.3 PetaFLOPS,支持Omniverse数字孪生实时渲染,主要面向智能制造与自动驾驶客户。
2、标准化努力:
- 4月10日,Google推出了A2A(AI-to-AI)开放协议,这可能旨在标准化AI系统之间的通信和互操作,类似于中国的MCP协议,但聚焦于全球市场。
3、学术与研究
- 斯坦福团队发布“AI透明度指数”。评估主流大模型在训练数据、能耗、偏见缓解等方面的透明度,结果显示开源模型(如Llama 2)得分显著高于闭源模型(如GPT-4)。方法:基于超100项指标,数据来源包括企业白皮书与第三方论文。
4、新业务领域探索:
- 4月16日,多家媒体报道称OpenAI正在开发一个类似于X(前Twitter)和Meta(前Facebook)的社交媒体平台,这可能标志着OpenAI在AI与社交媒体整合方面的重大战略调整,可能挑战现有社交媒体市场。
4、法律与治理争议:
- 4月16日,Elon Musk与OpenAI之间的法律纠纷持续发酵,Musk指控OpenAI偏离了其非营利初衷,转向盈利模式。加州总检察长宣布不介入此事,显示了美国AI公司治理和伦理问题的复杂性。
-
白宫签署AI行政令补充条款。要求联邦机构使用AI系统时需进行“人权影响评估”,并设立AI政府采购安全标准,优先采购符合NIST风险管理框架的产品。关联事件:美国国会启动《AI责任法案》草案讨论,拟强制重大AI事故追溯机制。
-
FTC调查OpenAI数据隐私合规性。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OpenAI提供训练数据收集、用户隐私保护措施的详细记录,重点审查ChatGPT生成虚假信息导致的声誉损害案例。
5、在创意与科学领域的应用:
- 4月16日,OpenAI的GPT-4o模型被报道用于“芭比盒挑战”,通过AI生成定制玩具设计,展示了AI在创意产业中的潜力。
- 4月16日,NASA发起“Artemis II月球任务吉祥物设计挑战”,虽然与AI直接相关性较低,但反映了AI在更广泛创新领域的潜在作用。
全球热点交叉议题
1、中美AI安全对话重启
两国科技部代表在瑞士举行闭门会议,讨论AI军事化风险与全球治理框架,但未达成具体协议。
关键分歧:美方主张限制高性能AI芯片对华出口,中方要求取消“单边技术壁垒”。
2、AI版权诉讼激增
纽约法院受理作家协会对微软/OpenAI的集体诉讼,指控未经授权使用作品训练模型;中国音像协会同期呼吁完善AI生成内容权属认定规则。
小结
-
技术趋势:中美均在推进大模型垂直化落地,开源与闭源路线分化加剧。
-
监管差异:中侧重服务备案与数据可控,美聚焦人权影响与版权追责。
-
风险提示:AI生成内容的法律风险、供应链不确定性(如芯片出口限制)或成企业部署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