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力学分析_2

弹身升力分析



  • 弹身构成:圆锥形头部、锥台形尾部和圆柱形弹体
  • 迎角为正时,圆锥形头部产生正升力
  • 迎角为正时,锥台形尾部产生负升力
  • 迎角不为零时,圆柱形不产生升力

弹身升力图如下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按照细长体理论,锥形头部产生的法向力系数可表示为:

Cya=sin2a

锥台形尾部产生法向力系数可表示为:

Cy=[1(D4D)2]sin2α

- 实际锥形头部升力大于公式(由于靠近头部的圆柱段也将产生一部分升力)
- 实际锥台形尾部产生升力远小于公式(附面层厚度的增厚和气流分离等因素)
- 所以实际使用时,需要引入修正系数

尾翼升力

理论上尾翼产生的升力与弹翼气动相同,但是由于气流流经弹翼和弹身后达到尾翼,所以气流大声了变化(气流的粘性以及弹翼和弹身的反作用力)这种现象就是弹翼和弹身对尾翼空气动力的干扰。


  • 气流粘性

流经弹翼和弹身的气流,给弹翼和弹身以阻力,沿气流方向时气流速度降低,引起尾翼处动压损失,用速度阻滞系数表示
kq=qtq
  • 弹翼和弹身的反作用力
    流经弹翼和弹身的气流,给弹翼和弹身以升力,沿垂直来流的方向产生反作用力,时气流下抛。最终导致尾翼处的实际攻角将小于弹翼的攻角。
    我们用下洗角表示下洗的程度(以来流的方向为基准),再攻角不大的情况下,下洗角与攻角的关系可表示为:

ε=εαα

全弹升力

全弹升力不等于弹翼、弹身、尾翼的和。由于空气动力干扰,组合到一起的各部件之间的空气动力干扰主要是:
- 弹翼与弹身间的互相干扰
- 弹翼和弹身对尾翼的干扰

正常式布局导弹为例,以弹翼的面积为参考面积,则有:

cy=cyw+cyBSBS+cytkqStS

该式包含了为一处的速度阻滞系数,反映了对尾翼处动压的修正

当攻角和升降舵偏角均较小时,全弹的升力系数还可表示为:

cy=cy0+cyδδu

侧向力

空气动力的侧向力时由于气流不对称地流过导弹纵向对称面地两侧引起地,成为侧滑。
由于轴对称导弹,将单体绕纵轴90度,这是的侧滑角相当于原来的迎角。所以,轴对称导弹的侧向力系数的求法与升力系数类似。

  • 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