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镇道路工程

1.1 道路结构特征

1.城镇道路分类
  1. 根据道路在道路网的地位、交通功能、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划分
    * 快速路 60~100 >=4 3.5-3.75 必须有分隔带 双、四幅路 20年 完全交通功能服务
    * 主干路 40~60 >=4 3.25-3.5 应设 三、四幅路 20年 交通功能为主、城市道路网主要骨架
    * 次干路 30~50 2-4 3.25-3.5 可设 单、双幅路 15年 区域性的交通干道,
    * 支路 20~40 2 3.25-3.5 不设 单幅路 10-15年
  2. 根据路面材料划分
    * 沥青路面 (沥青混凝土(各类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支路停车场)、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支路停车场))
    * 水泥混凝土路面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 砌块路面 (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步行道)
  3. 按路面力学特性划分
    * 刚性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 柔性路面 沥青类路面
  4. 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划分
    * 机动车道
    * 非机动车道
    * 人行道
2.城镇道路结构特征
  1. 面层 承受阳光、雨雪、冰冻等温度湿度的变化的作用
  2. 基层 承重作用
  3. 垫层 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
  4. 路基 路床、路堤、路堑。上路床0-30 下路床 30-80cm 上路堤80-150cm 下路堤 以下部分

1.1.1 道路路基结构特征

1.路基分类

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
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填土路基
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处的路基。 挖土路基
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一侧为填方 。一半填土,一半挖土

2.路基填料的要求
  •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必须采用时,应掺水泥和石灰等结合物改善
  •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不能提高标高时,应采用粗粒土低剂量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的措施
  •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100-150mm
3.路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1. 路基支撑物结构,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稳定、密实、均质、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2. 路基整体稳定性变形量

1.1.2 道路路面结构特征

1.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1. 垫层 温度湿度不良的路段
    *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常用材料: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

  2. 基层
    1. 基层可分为上基层、下基层。可采用刚性(水泥)、半刚性(稳定)、柔性(级配)材料
    2. 应根据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冰冷、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稳定类材料用于
    特重、重交通的下基层
    ) 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类交通等级的下基层及中轻交通的基层热拌沥青碎石宜用于重交通及以下道路的基层级配碎石用于中轻交通的下基层轻交通的基层级配砾石****轻交通的下基层
    3. 常用的基层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半刚性基层。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等。强度高、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2).级配型材料 级配砂砾于级配砾石基层 柔性基层。 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基层。

  3. 面层

    • 高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 面层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来改善汽车的行使条件,提升道路服务水平
    • 面层直接同行车河大气相接触,承受行车荷载因其的竖向力、水平力河冲击力。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密集配AC SMA、半开级配AM、开级配OGFC。
      (2)温拌沥青面层 比热拌沥青低20-40° 下生产施工,更快放行。适用于较冷的地区
      (3)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支路及以下道路的面层、支路的表面层、各级沥青的基层、连接层、整平层
      (4)沥青贯入式面层 次干路以下
      (5)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 垫层性能主要指标
    1. 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不宜大于5%
    2. 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3.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 基层性能主要指标
    1. 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抗冻性的要求
    2. 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 面层路面使用指标
    1. 承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噪声量
    2. 降噪排水路面,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2.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1. 结构特点
    1.垫层 参考1.1.1
    2.基层
    1. 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即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的病害
    2. 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宜选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道路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稳定粒料级配粒料。湿润多雨地区,繁重交通段采用排水基层
    3. 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到500mm或650mm
    4. 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 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层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3.面层
    1. 分为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采用最多为普通混凝土。
    2. 混凝土面层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 不错缝
    3. 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宽度大于4.5m,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
    4.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应设置传力杆。雨水口和地下设施配筋补强。
    5.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具备抗滑性能。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
  2. 主要原材料选择
    *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宜低于32.5级。
    * 粗集料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砾石、碎石、破碎砾石。
    * 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 外加剂应符合有关规定,并有合格证。
    * 钢筋的品种、规格、成分,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合格证。复试合格。
    * 胀缝板宜用厚度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应防腐蚀处理。填缝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加入耐老化剂
1.1.3. 砌块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1. 砌块路面结构的组成
    垫层、基层、面层
  2. 砌块路面结构特点
  • 垫层和基层
  • 面层
    天然石材路面和预制混凝土砌块路面
    1. 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
    2. 应具备足够的强度、耐久度、表面应耐磨、平整
    3. 砌块路面温度变化较大会产生胀缩,应设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面层胀缩缝位置和基层一致。

1.2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1.2.1 地下水控制

1.地下水分类与水土作用

1.地下水分类
(1)地下水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颗粒孔隙之中以及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固、液、气三种形态。
(2)地下水埋藏条件又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水土作用
* 在对道路路基施工、运行与维护造成危害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软化土地,滑坡、沉陷
* 道路沿线地表水积水及排泄方式、邻近河道洪水位和常水位的变化,也会造成路基产生危害。采取加固和防护措施
*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其他形式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因素对路基或其他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的影响。

2.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1.路基排水
地面和地下两类。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
2.路基隔水
(1) 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路床标高时,应设置暗沟、渗沟或其他设施,以排除或截断地下水流,降低地下水位。
(2) 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较高,路基处于过湿状态或强度与稳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潮湿状态时,可设置隔离层或采取疏干等措施。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板等材料疏干或采取超载预压手段
3.基层与路面排水
(1)基层机构形式要满足设计要求
(2)面层结构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应考虑地表水的排放,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层。
4.附属构筑物防水
(1)过街支管与检查并结合部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造成路面早期坍塌。
(2)管道与检查井、雨水口周围回填压实要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相关规定。防止地表水渗入造成道路破坏。

1.2.2 特殊路基处理

1.工程用土分类

1.一类土,松软土 淤泥、砂土、粉土、种植土 0.5-0.6
2.二类土,普通土 粉质黏土 潮湿黄土 夹有碎石 0.6-0.8
3.三类土,坚土 软及中等密实黏土,干黄土,0.8-1
4.四类土,砂砾坚土 坚实、密实的黏性土或黄土,软泥灰岩 1-1.5
5.五类土-八类土 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

2.常用路基土的主要性能参数

1.含水量 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
2.天然密度 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孔隙比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4.孔隙率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之比
5.塑限 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位塑性下限。
6.液限 可塑状态转为流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7.塑性指数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8.液限指数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性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3.不良土质路基处理

1.不良土质路基处理的分类
土质改良、土的置换、土的补强
2.路基处理方法分类
(1)碾压及夯实: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振动压实。碎石土、砂土、粉土,对饱和粘性土应慎重采用
(2)换土垫层 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矿渣垫层;用于暗沟、暗塘等软弱土的浅层处理
(3)排水固结 天然地基预压、砂井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用于处理饱和软弱土层,对于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必须慎重对待
(4)振密、挤密 对于处理松砂、粉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
(5)置换及拌入 黏性土、充填土、粉砂、细沙等。
(6)加筋 软弱土地基、填土及陡坡填土、砂土

1.2.3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

1.施工特点

  • 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
  • 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专人智慧,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2.施工项目
路基的土方、相关的项目有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防护、排水边沟、急流槽、各类管线
3.基本流程
(1)准备工作 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对已知的测量控制点进行闭合加密;根据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试验分析。
(2)地下管线及附属构筑物施工和保护 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拆改,加固保护;修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设施。
(3)路基施工 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2.路基施工要点

1.填土路基

  • 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程
  • 先找平,当地面横向陡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不高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m
  • 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 碾压前检擦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及含水量。合格后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不小于12t的压路机
  • 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的才能使用压路机碾压
  • 路基填方高度应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
  •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类,分层填筑、压实

2.挖土路基

  • 路基施工前,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树根、坟坑、井穴技术处理
  • 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 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管道边1m内应采用人工开挖。缆线2m内采用人工开挖。不得超挖。预留压实量
  • 压路机不小于12t。两边向中心进行
  • 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 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砾或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实。

3.石方路基

  • 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
  • 先修筑试验段,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沉降差值等施工参数
  • 填石路堤宜选用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压实
  • 路基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周的沟槽宜回填土料。
3.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调节压实机具、压实方法、压实厚度
1.路基材料于填筑要求
(1)材料要求

  • 路床 深度0-30cm 快速路、主干路最小强度 8% 其他道路5%
  • 路基 深度30-80cm 快速路、主干路最小强度5% 其他4%
  • 路基 深度80-150cm 快速路、主干路最小强度4% 其他3%
  • 路基 深度》150cm 快速路、主干路最小强度3% 其他2%

不应使用淤泥、泥炭土、冻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要打碎

(2)填筑要求

  • 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
  • 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
    2.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1)试验段
    在正式进行路基压实前,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
  • 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 合理选用压实工具
  • 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 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 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2)路基下管道沟槽回填与压实

  • 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候,管顶以上50cm 采用轻型压实机具
  • 不大于50c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
  • 50-80cm时,路基压实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3)路基压实

  • 压实方法:重力压实和振动压实
  • 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压路机速度不超过4km/h
  • 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路中心进行,外边缘路基应保持安全距离
  • 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取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要求夯击重叠面积1/4-1/3

1.3 城镇道路路面施工

1.3.1 路面结构分类

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垫层、基层、面层
基层分为上基层、下基层。高等级沥青路面划分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1.3.2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

1.常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特性

1.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1)定义:结构密实、透水性较小、水稳性较好,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稳定材料
(2)分类: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按配合比要求掺入一定量水泥或石灰等无机结合料。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粒料;石灰和粉煤灰与其他集料相配合加入的混合料成为石灰粉煤稳定土或稳定粒料
2.常用的基层材料
(1)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2)水泥稳定土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2.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1.石灰稳定土类基层与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1)运输与摊铺

  • 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不到超过3小时
  • 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 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温度不低于5度。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来之前15-30天完成施工。
  • 厂拌石灰土类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润湿,避免雨天施工

(2)压实与养护

  • 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 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型,碾压时含水量最佳含水量的2%
  •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间碾压。
  • 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 压实成型后应立即洒水养护,水泥土分层摊铺时,下层养护7天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 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2.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二灰混合料
(1)运输与摊铺

  • 运送混合料应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和遗撒、扬尘。
  • 应在春末或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5度以上
  • 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

(2)压实与养护

  •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不宜下于100mm
  • 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宜当天碾压成型
  • 禁止用薄层铺贴的方法进行找平
  • 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常温下不宜小于7天

3.级配砂砾、级配砾石基层
(1)运输与摊铺

  • 运输中应采取防止遗撒、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止扬尘措施
  • 宜采用机械摊铺,发现粗细集料离析,应及时翻拌均匀。
  • 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2)压实与养护

  • 碾压前和碾压中应适量洒水,保持湿润。不能翻浆
  • 碾压中存在过碾压现象的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
  • 控制碾压速度
  • 未铺装上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3.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1.定义及功能
人工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类型产品,是城镇道路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合成材料的总称。
2.种类与用途
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和土工特种材料

  • 路堤加筋
  • 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
  • 过滤与排水 土工合成材料单独或与其他材料配合
  • 路基防护 土工合成材料做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
  • 路面裂缝防治 防治裂纹反射到沥青面层

3.土工布加固地基的方法及施工要求
(1)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法
扩大基础分散荷载作用,保持路堤基底的稳定性。
材料:质量轻、抗拉强度较高、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好、施工方便。
施工:
a:在整平好的下承层上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摊平时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
b:铺设土工聚合物,应在路堤每边留足够的锚固长度,回折覆盖在压实的填料面上
c: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当采用搭接法连接。宜为0.3-0.9m
d:现场施工中,一方面注意土工合成材料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另一方面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m
e:在土工合成材料堆放及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和暴晒,以免性能劣化
f:铺设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垫隔、覆盖土工布处理基地法
在软土、沼泽地区、地基湿软,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用垫隔、覆盖土工布处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施工中,在基底铺垫土工布并沿边坡折起,以覆盖堤身摊铺。

1.3.3 城镇道路面层施工

1.沥青类混合料面层施工

1.热拌沥青类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运输-摊铺-接缝处理-压实成型-养护-开放交通

(1)施工准备
透层、粘层、封层:
a:透层为了使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能很好渗入表面的沥青类材料薄层。透层油
b:粘层 在既有结构和路缘石、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层的连接面应喷洒粘层油
c:铺筑在面层表面的成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封油层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
d:透层、粘层以采用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喷洒,均匀。
当气温10度以下,风力大于5级,不应喷洒透层、粘层、封层油
运输与布料:
a:沥青混合料宜开展绿色运输,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线路。
b:为防治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篷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c: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赃物。沥青混合料温度不符合,遭雨淋不得使用。
d: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高等级道路,等候的运料车宜5辆以上
e: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

(2)摊铺作业
机械摊铺:
a: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受料斗涂刷薄层脱模剂或防粘结剂
b: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2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采用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施工接缝。宽度不宜小于6m。
c:摊铺前应提前0.5h-1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度。
d: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2-6m/min
e: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
f: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铺筑厚度、气温、沥青混合料种类、风俗、下卧层表面温度等。
g: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铺试压确定。沥青混合土混合料 1.15-1.35 1.25-1.5 沥青碎石混合料 1.15-1.3 1.2-1.45
h:摊铺沥青混合料应均匀、连续不间断。
i:具备条件的道路采用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集成的先进施工技术。

人工摊铺:
a: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可采用人工摊铺作业
b: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

(3)压实成型与接缝
压实成型:
a:沥青路面施工应具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
b: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且符合规范眼球
c: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的那个因素试压确定
钢筒式压路机 初压适宜1.5-2 最大:3 复压 2.5-3.5 最大5 终压 2.5-3.5 最大 5
轮胎压路机 初压没有 复压 3.5-4.5 最大6 终压 4-6 最大 8
振动压路机 初压静压 1.5-2 5 复压振动 1.5-2 最大1.5-2 终压静压 2-3 最大5
d: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e:密级配沥青沪宁图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不宜小于25t
f: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双轮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
g:为防治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力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
h: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接缝:
a: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
b:采用梯队作业方式摊铺时应选用热解封
c: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或阶梯形接缝。

(4)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自然降温至地表温度低于50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2.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1)运输
运料车必须倒净。车厢板不得油剩料。
(2)施工
摊铺:
a: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度
b: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
c: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导梁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非解除式平衡梁。

压实与成型:
a: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度,碾压完表面温度不低于90-120度
b:摊铺后应紧跟碾压,保持较短的初压区段,使混合料碾压温度不至降低过低
c: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压力机碾压
d:振动压实应遵循 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e:碾压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过v哼中应密切注意压实度变化,防治过度碾压。

接缝:
a: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
b:摊铺时应保证充足的运料车次,以满足摊铺的需求,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

3.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摊铺温度 WAC、WATB、WATPB >115 WAC>135 WSMS、WOGFC、WUTFC>140 WARHM>145
开始碾压温度 WAC、WATB、WATPB >110 WAC >130 WSMA、WOGFC、WUTFC >135 WARHM>140
碾压终了表面温度 WAC、WATB、WATPB >60 WAC >70 WSMA、WOGFC、WUTFC >70 WARHM >70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施工准备-模板安装-钢筋设置-摊铺与振捣-拉毛与切缝-养护-填缝-开放交通
1.混凝土运输
a: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车型和车辆总数
b:5-9度 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2.0 三锟轴、小机具 1.5
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2.5 三锟轴、小机具 2.0
10-19度 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1.5 三锟轴、小机具 1.0
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2.0 三锟轴、小机具 1.5
20-29度 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1.0 三锟轴、小机具 0.75
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1.5 三锟轴、小机具 1.25
30-35度 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0.75 三锟轴、小机具 0.5
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滑模、轨道 1.25 三锟轴、小机具 1.0
2.混凝土面板施工
(1)模板安装
a:模板应与混凝土摊铺机械相匹配。
b:宜使用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
c:模板安装应符合:支模前应该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

(2)钢筋设置
检查其原材料品种、规格、加工质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

(3)摊铺与振捣
a: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层时,辊轴直径应与摊铺层厚度匹配,必须同时配备一台安装插入式振捣器组的排气振捣机。
b: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时,最小摊铺宽度不宜小于3.75m并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型。
c:采用滑模摊铺机摊铺时应布设基准线,清扫湿润基层,在拟设置胀缝处牢固安装胀缝支架,支撑点间距400-600mm
d:采用小型机具摊铺混凝土施工时,松铺系数控制在1.10-1.25

(4)接缝
a:普通混凝土路面在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
b: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式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式 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一种式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式。宜在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
c:缩缝应垂直板面,采用切缝机施工,宽度4-6mm.
d: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
e: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缝槽应及时填缝。
(5)养护
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雨天应采用保湿膜、土工毡、草帘。昼夜温差大于10度以上,采用保温措施。14-21天 前7天保湿养护。
(6)开放交通
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3.砌块路面施工

1.天然石材路面施工
(1)天然石材材料要求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铺砌施工工序及施工要点
基层清理-测量放样-试拼试铺-铺干硬性砂浆-铺贴天然石材-拼缝处理-养护
a:砌筑砂浆中采用的水泥、砂、水应符合规范要求
b:铺砌应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虚铺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c:铺砌控制基线的设置距离,直线段宜为5-10m.曲线段应视情况适度加密
d:当采用水泥混凝土做基层时,铺砌面层胀缝应与基层胀缝对齐
e:铺砌中砂浆应饱满,且表面平整、稳定、缝隙均匀。
f:伸缩缝材料应安放平直,并应与料石粘贴牢固
g:在铺贴完成后检查合格后,应及时灌缝
h:铺砌面层完成后,必须封闭交通,并应湿润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可开放交通

2.预制混凝土砌块路面施工
各种形状空洞的植草砌块。普通型混凝土和连锁型混凝土砌块
(1)砌块材料要求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铺砌与养护
a:砌块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预拌干硬性水泥砂浆
b:砌块路面表面应平整、防滑、稳固、无翘边、缝线直顺,无反坡积水
c:铺装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及时灌缝、灌缝应饱满
d:砌块路面面层勾缝时,应设置胀缝,间距20-50m。采用水泥混凝土做基层时,铺砌面层胀缝与基层胀缝对齐、

3.方砖步道施工
人行道铺筑,
1.人行道铺设应以侧石顶面为基准,按照设计横坡和宽度铺设
2.人行道施工应与斜坡、踏步、挡土墙等施工结合进行
3.曲线段道板砖铺砌,可采用直铺法和扇形铺砌法。弯道外侧的接缝<6mm 内测接缝宽度 >2mm
4.无障碍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a:行进盲道与提示盲道不得混用
b:盲道必须避开树池、检查井、杆线等障碍物
c:路口处盲道应铺设成无障碍形式

4.道路附属构筑物施工

1.路缘石施工技术
(1)路缘石材料要求
a:采用石材或预制混凝土标准块,并同意油厂家定型加工
b:路口、隔离带端部等曲线段路缘石,宜按设计弧形加工预制
c:石质路缘石应采用质地坚硬的石料加工,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选用花岗石
d:路缘石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施工要点
a:路缘石基础宜与相应的基层同步施工
b:安装路缘石的控制桩,直线段桩距宜为5-10m路口处桩距宜为1-5m
c:路缘石应采用预拌干硬性砂浆铺砌,砂浆应饱满、厚度均匀。
d:平石宜从雨水口两侧开始铺设,不得在雨水口位置进行收口。
e:路缘石靠背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按照设计图纸高度和宽度立模浇筑。
f:路口人行道位置应设置缘石坡道。与周边道路齐平。

2.雨水支管与雨水口施工技术
(1)雨水口用料要求
快速路、主干路、支路上的雨水口应使用承载能力D级400kn以上等级铸铁水算盖
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雨水口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雨水口,预制成品雨水口。其他部位可采用砖砌式雨水口
(2)施工要点
a:雨水支管应与雨水口配合施工
b:雨水支管、雨水口基底应坚实,现浇混凝土基础应振捣密实
c:砌筑雨水口应符合1.雨水管端面应露出井内壁,其露出长度不应大于2cm 2.雨水口井壁,应表面平整,砌筑砂浆应饱满 3.雨水管穿井墙处,管顶应砌砖券 4.井底应采用水泥砂浆抹出雨水口泛水坡
d:雨水支管敷设应直顺,不应错口,反坡,凹兜
e:雨水支管与雨水口四周回填密实
f:雨水口不得设置在人行道慢坡、绿化带岛头,出入口等位置

3.检查并处理施工技术
a:车行道上的检查井井盖宜采用承载能力D级400kN及以上等级的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插入井座深度150mm
b:检查并井室周边应做好防沉降处理。钢筋混凝土承载板
c:井盖座的底标高应根据路面厚度,井盖可调高度确定
e:井盖座应采用高强度灌浆料灌注固定,井盖闭合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
f:井盖与路面浑然一体,表面平整。

1.4 挡土墙施工

1.4.1 挡土墙结构形式及分类

1.挡土墙类型
  1. 重力式砌体挡土墙
  2. 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
  3. 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4. 衡重式挡土墙
  5. 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
  6. 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
2.各类挡土墙结构特征
  •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体的自重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推力,多用料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是目前城镇道路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
  • 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背在上下墙间设衡重台上的填土重量使全墙重心后移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 悬臂式挡土墙由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悬臂式立壁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挡土构筑物的稳定。
  • 扶壁式挡土墙由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墙面板和扶壁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挡土构筑物的稳定。
3.挡土墙结构受力形式
  • 挡土墙结构会受到土体的侧压力作用,该力的总值会随结构与土相对位移和方向而变化,侧压力的分布会随结构施工程序及变形过程特性而变化。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 静止土压力,若刚性的挡土墙保持原位精致不动,墙背土层在未受任何干扰时,作用在墙上水平的压应力成为静止土压力。
  • 主动土压力,
  • 被动土压力
  • 主动土压力最小、静止土次之、被动土压力最大。位移也最大。

1.4.2 挡土墙施工技术

1.挡土墙施工一般要求

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施工。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结构变形缝。

2.挡土墙施工要点

(1)挡土墙基础施工要点

  • 挡土墙钢筋混凝土基础下的桩基础施工方法与设备选择参考2.2.2
  • 挡土墙基坑分段开挖,基坑底30cm,采用人工辅助清底,严禁超挖。
  • 挡土墙基坑采用放坡开挖时,依据地质水文条件,确定边坡坡比,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地下水控制在基坑底以下50cm
  • 挡土墙基础按设计要求设置结构变形缝。
  • 基础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模板应验收合格

(2)现浇混凝土挡土墙施工要点

  • 搭设施工用脚手架,便于立模和浇筑混凝土施工
  • 现场绑扎钢筋网的外围两行钢筋交叉点全部用绑死绑牢,中间部分交叉可间隔交错扎牢。
  • 模板使用前应检查,表面起皮有裂纹、边角破损的模板禁止使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要打磨清理干净
  • 挡墙浇筑混凝土要水平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分层厚度<=300mm
  • 采用片石混凝土时,可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多于该结构体积20%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3)砌筑式挡土墙施工要点

  • 施工中宜采用立杆、挂线法控制砌体的位置、高程与垂直度。
  • 砌块应上下错缝、丁顺排列、内外搭接,砂浆应饱满。
  • 砌体的勾缝宜采用凸缝或平缝。 浆砌块石的勾缝应嵌入砌缝内20mm深。浆砌较规则的块料,可采用凹缝。

1.5 城镇道路工程安全质量控制

1.5.1 城镇道路工程安全技术控制要点

1.管线及邻近建筑物的保护

(1)管线的保护
开工前,应取得施工现场及其毗邻区域内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现况详实资料和地勘、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相关设施管理单位应向施工、监理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交底。
施工前进行详探,人工开挖深沟,找出地下管线。造成破坏时,应采取加固或迁移措施。无须迁移的,应探明位置,设置标识,采取加固保护措施。
(2)邻近建筑物的保护
周边构筑物进行调查,取得构筑物基础构造、尺寸、与施工现场的距离,平面尺寸,结构形式,建筑物高度等相关数据。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设置沉降、位移观察点。

2.道路施工安全控制

(1)机械施工
专人指挥,与机械操作工密切配合,确保安全,机械运转,保持安全距离。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驾驶室。
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店里架空线路下作业。
电压<1 垂直1.5m 水平1.5m
电压<10 垂直 3.0m 水平 2.0m
电压<35 垂直4.0m 水平 3.5m
电压<110 垂直5.0m 水平 4.0m
电压<220 垂直6.0m 水平6.0m
电压<330 垂直7.0m 水平 7.0m
电压<500 垂直8.5m 水平 8.5m
(2)填土路基为土质边坡时
每侧填土宽度应大于设计宽度0.5m 碾压高填方时,应自路基边缘向路中心进行,且与填土外侧距离不得小于0.5m
(3)人工配合施工时
安全距离,横向不得小于2m,纵向不得小于3m 不得淘洞挖土和在路堑底部边缘休息
(4)道路附属构筑物
总体部署,由下至上随道路结构层施工,分段、分步完成,不得在道路施工中掩埋地下管道检查井。应设置安全标志,检查井、雨水口完成后,应立即安装井盖,井盖与各专业管线相一致,不得昏庸,未安装井盖,应加设临时盖板。设置防护设施,安全标识。

1.5.2 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1.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1)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土方路基:压实度和弯沉值100%合格,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及路堤边坡等符合要求。
石方路基:必须稳定、严格有松石、险石。压实密度符合要求,沉降差不应大于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
(2)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基层:1.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稳定基层原材料质量、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要求
2.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基层集料质量及级配、压实度、弯沉等应符合要求。
面层: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 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2.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原材料质量、混凝土弯拉强度、混凝土面层厚度、构造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3.铺砌式路面使用的石材质量、外形尺寸应符合要求,预制混凝土砌块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抗压强度最低值不应低于设计强度85%。

2.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
**人员准备:**建立健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技术准备: 1.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
2.对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工程项目,应提前做好试验研究和论证工作。
材料准备: 1.城镇道路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对进场的土、石、水泥、集料、水、沥青、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校验。
2.配合比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2)施工质量控制
1.拌合与运输质量控制
a.混合料宜采用厂拌或集成拌制。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且计量准确、拌合均匀
b.道路材料运输采用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足够的运输车辆。
2.施工质量控制
a.路基摊铺碾压前,应测定土的含水量,过湿应予以晾晒。过干应加水润湿。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
b.各类基层施工应符合 1.石灰稳定土基层碾压时压实厚度与碾压机具相适应,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偏差范围内,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严禁薄层补贴法找平。
c.沥青混合料铺筑现场应对混合料质量及施工温度进行检查,随时检查厚度、压实度和平整度,并逐个断面测定成型尺寸,并应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d.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模板选择应与摊铺施工方式相匹配,模板的制作偏差于安装偏差不能超过规范要求。
e.附属构筑物 1.路缘石基础、宜于相应的基层同步施工 2.雨水支管应与雨水口配合施工。
f.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自检、互检、专检。上一道不合格不进行下一道工序。

1.5.3 城镇道路工程季节性施工措施

1.冬期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基本要求
a.应尽量将土方、土基施工项目安排在冰冻期前完成
b.既要防冻,又要快速施工。准备好防冻覆盖和挡风、加热、保温等物资
(2)路基施工
a.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方式开挖冻土,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
b.如当日达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应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止冻结
c.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基不得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填筑。次干路冻土块尺寸不得大于100mm。含量小于15%
(3)基层施工
a.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类基层,宜在进入冬季前30-45日停止施工
b.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宜在进入冬季前15-30日停止施工
c.级配砂石、级配碎石施工,应根据环境最低湿度撒布防冻剂溶液,随洒布随碾压。
(4)沥青混凝土面层
a.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严禁冬季施工。次干路及以下施工温度低于5度时应停止施工。当风力6级以上,不应施工
b.粘层、透层、封层严禁冬季施工
(5)水泥混凝土面层
a.施工中根据气温变化采取保温防冻措施。连续5d稳定低于5度,最低气温低于-3度,停止施工
b.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c.混凝土板弯拉强度低于1mpa或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
d.混凝土板浇筑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冰雪。气温不低于5度
e.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及时保温。

2.雨期施工措施

(1)雨期施工基本要求
a.加强于气象台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不下雨施工
b.调整施工步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
c.做好防雨准备,搭雨棚,或可移动罩棚
d.建立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及时疏通
e.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2)路基施工
a.分段开挖,切记全面开挖或挖段过长
b.挖方地段要做好横坡,做好截水沟。
c.填方路基填料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等
(3)基层施工
a.对稳定类材料基层,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
b.下雨来不及完成时,尽量碾压,防止雨水渗透
c.在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期进行石灰土基层施工。
d.水泥稳定材料,水泥土基层时,避免雨天施工。
(4)面层施工
a.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
b.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准备好防雨棚等防雨设施。

3.高温期施工措施

(1)高温期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明确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质量要求。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
(2)高温期土方作业时应控制扬尘
增加洒水频率、适当提高回填材料含水量,加强对道路各层养护
(3)高温期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 严控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其和易性,必要时可适当掺和缓凝剂。
  • 加强拌制、运输、浇筑、抹面等各工序衔接,尽量使运输和操作时间缩短
  • 加设临时罩棚,避免混凝土日晒,减少蒸发量,及时覆盖,养护,多洒水,保证正常硬化
  • 采用洒水覆盖保湿养护时,应控制养护水温于混凝土面层表面的温差不大于12度。不得采用冰水或冷水
  • 高温期水泥混凝土路面切缝应视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比常温施工适度提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泽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