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华数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低温防护服御寒仿真模拟(二)(附带赛题解析&获奖论文及MATLAB代码)

 赛题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人们往往需要在极寒天气下作业,如高山高原工作、潜 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工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等。为了能使 工作顺利进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低温防护复合材料,试图做成防护服用以保 护在超低温环境下的工作者。

某研究所研制的低温防护复合材料:三层结构,包括内层织物层、中间层功 能层、外层隔热层。内层织物层主要用于舒适性。中间层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 以产生并释放热量,用以延缓人体温度过快降低,称为相变材料。外层隔热层主 要是延缓热量对外过快传递。低温防护材料主要用于短时间的低温防护,有效降 低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伤害。

为了延缓人体温度过快降低,研制的复合材料的中间层要具有良好的保温性 能。中间层有两个特性,特性一是厚度不能大于 0.45mm,因为中间层的硬度与 厚度成正比,一旦超过 0.45mm,人体将无法伸展,也就无法工作。特性二是在 高于 25℃左右(根据材料不同这个临界点会有小的变化)为液态,低于 25℃开 始固化,固化时就开始放热,一直到 14.7℃左右固化完毕,将不再放热。具体数 据详见附件 1。注意:附件 1 中的数据放热温度范围与上面表述温度范围有差异,

以附件数据为准。

热量传递方式有对流、辐射和传导三种。但在超低温下,对外辐射微不足道, 因此一般不予考虑。内层织物与人体表面之间有空气流动,外层隔热层与外部环 境之间也有空气流动。空气流速不一样,所计算出来的表面换热系数也会不一样。 至于热传导能力(热导率),是材料的物理属性。附件 2 给出了三层材料的物理 属性值。

为检验这种复合材料的耐低温效果,科研者按照附件 2 提供的厚度为一名身 高 1.70m,体重为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防护服是高温环境工作人群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多层热防护织物内部传热规律进行研究,建立防护服装内部的热传递模型,从而解决外界环境温度一定时,防护服各层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问和各层织物材料的最优厚度问。 假人处于恒高温环境中,不考虑防护服织物的边缘热量损失,且人体和防护服的空气间隔很小,忽略空气的自然对流,只考虑热传导;故可以把织物视为导热多层平面,且属于非稳态导热过程。建立“高温环境-防护服-假人体表”系统;由傅里叶定律描述导热速率,将温度的变化转是能量传递的结果,将其看作电磁波的辐射和介质中对电磁波的传输问防护服中的温度分布由时间和防护服与外界热源相对位置者共同决定的元函数,因为元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无法精确求出,所以对时间进行离散化分析,分析以一秒为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与位置的关系,从而对问进行简化。 针对问一,将各层的导热过程抽象简化处理转换为平板中非稳态导热过程,在平板厚度的四周绝热良好时,从传热的角度上将问简化为一个一维传热问;从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变化入手,根据热量的流向和生热情况从第Ⅳ层、第III层、第Ⅱ层、第Ⅰ层反向递推出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引入能温转换系数,建立假人皮肤外侧温度变化和外界温度的等式关系,最后利用最小乘法设计程序,求出每一阶段的温度分布平差之后的结果,从而得到温度分布。 针对问,考虑在一小时内该系统温度变化,用时间限制与温度阈值限制作为约束条件的规划问,沿用离散化分析手段,由假人体表温度逆推防护服第Ⅱ层厚度的表达式,建立其与外界温度的关系,并寻求满足条件下的最优解。 针对问三,考虑在给定半小时时间内该系统温度变化,添加更多的约束条件,对问中的求解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利用lingo寻找第Ⅱ、Ⅳ层厚度的最优解,并沿用前问中离散化分析手段,由假人体表温度逆推防护服相关设计参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格图素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