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规则LDPC和非规则LDPC误码率matlab对比仿真,并对比不同译码迭代次数的误码率

目录

1.算法仿真效果

2.MATLAB核心程序

3.算法涉及理论知识概要

3.1规则LDPC

3.2非规则LDPC

4.完整MATLAB


1.算法仿真效果

matlab2022a仿真结果如下:

 

 

2.MATLAB核心程序

..................................................................
Times    = 500;%仿真模拟次数,值越大,效果越好,仿真时间越长*
R        = 0.5;%设置码率为1/2;
N        = 192;%设置奇偶校验矩阵大小     
M        = N*R;
EbN0     = [0 1 2 3 4 5 6];     %设置Eb/N0;*
Max_iter = 15;               %最大迭代次数*

H  = func_Hgen(M,N);%产生奇偶校验矩阵

figure;
imshow(H,[]);title('奇偶校验均值H直观图');
for i=1:length(EbN0)
    
    
    Bit_err(i)    = 0; %设置误码率参数
    Num_err       = 0; %蒙特卡洛模拟次数
    Numbers       = 0; %误码率累加器
    iter_moy_temp = [];%叠加寄存器
    
    while Num_err <= Times    
        fprintf('Eb/N0 = %f\n', EbN0(i));
        Num_err
        Trans_data       = round(rand(N-M,1));           %产生需要发送的随机数
        [ldpc_code,newH] = func_Enc(Trans_data,H);       %LDPC编码
        u                = [ldpc_code;Trans_data];       %LDPC编码
        Trans_BPSK       = 2*u-1;                        %BPSK
      
        %通过高斯信道
        N0                   = 2*10^(-EbN0(i)/10);
        Rec_BPSK             = Trans_BPSK+sqrt(N0/2)*randn(size(Trans_BPSK));
        %LDPC译码 
        [vhat,nb_iter]       = func_Dec(Rec_BPSK,newH,N0,Max_iter);
        iter_moy_temp(end+1) = nb_iter;
        
        [nberr,rat]=biterr(vhat',u);
        Num_err=Num_err+nberr;
        Numbers=Numbers+1;
    end
    Bit_err(i)  = Num_err/(N*Numbers);
end
14_005_m

3.算法涉及理论知识概要

      LDPC码是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Gallager于1963年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种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分组纠错码。几乎适用于所有的信道,因此成为编码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的性能逼近香农极限,且描述和实现简单,易于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译码简单且可实行并行操作,适合硬件实现。
LDPC ( Low-density 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由 Gallager 在1963 年提出的一类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 (linear block codes),然而在接下来的 30 年来由于计算能力的不足,它一直被人们忽视。1996年,D MacKay、M Neal 等人对它重新进行了研究,发现 LDPC 码具有逼近香农极限的优异性能。并且具有译码复杂度低、可并行译码以及译码错误的可检测性等特点,从而成为了信道编码理论新的研究热点。Mckay ,Luby 提出的非正则 LDPC 码将 LDPC 码的概念推广。非正则LDPC码 的性能不仅优于正则 LDPC 码,甚至还优于 Turbo 码的性能,是目前己知的最接近香农限的码。Richardson 和 Urbank 也为 LDPC 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随机构造的 LDPC 码在编码上的巨大运算量需求和存储量需求。其次,他们发明了密度演进理论,能够有效的分析出一大类 LDPC 译码算法的译码门限。仿真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紧致的译码门限。最后,密度演进理论还可以用于指导非正则 LDPC码 的设计,以获得尽可能优秀的性能。

        在 LDPC 码的 Tanner 图中,从一个顶点出发,经过不同顶点后回到同一个顶点的一些“边”组成的回路称为“环”。经过的边的个数称为环的长度。所有环中周长最小的环称为 LDPC码的围长(girth) ‎。Tanner 图中的环不可避免的会对译码结果造成非常大的干扰。由于迭代概率译码会使信息在节点间交互传递,若存在环,从环的某一个节点出发的信息会沿着环上的节点不断传递并最终重新回到这个节点本身,从而使得节点自身信息不断累加,进而使得译码的最终结果失败的概率变大。显然,环长越小,信息传递回本身所需走的路径就越短,译码失败的概率就变得越高。Tanner 图形成一个环至少需要 4 个节点组成4 条相连的边,即环长最小为4,这类短环对码字的译码结果干扰最大。定义 LDPC码的行列(RC)约束为:两行或两列中不存在元素 1 的位置有 1 个以上相同的情况。显然,满足 RC 约束的 LDPC 码最低就是 6 环,去除了4 环的干扰。由于4环的检测以及避免最为简单并且必要,因此绝大部分构造方法都会满足 RC 约束。而构造大圈长的码字则需要精确的设计。

3.1规则LDPC


        因子图有两类顶点,分别为变量节点(variable nodes,用空的圆点表示)和校验节点(check nodes,用方框表示)。Tanner图就是这两类顶点之间的二部图,即每条边的一端与变量节点相连,另一端与校验节点相连。变量节点代表实际的变量,校验节点代表这些变量节点之间的约束。对于(j,k)-LDPC码的每个变量(bit)都受j个校验(check)的约束,因此每个变量节点应该连接j个校验节点。每个校验方程有k个变量,因此每个校验节点应与k个变量节点相连。由于LDPC是一种线性码,使得它的因子图一边为变量节点,一边为校验节点,故LDPC码的因子图表示有专用的定义:二部图(bipartite graphs)。
 

3.2非规则LDPC

        目前非规则ldpc码常见的构造方法主要有随机构造法和代数构造法。虽然随机构造的非规则ldpc码(特别是长码)性能优越,然而,采用随机构造方法,不利于实现,使用起来比较困难。置换矩阵法作为一种代数构造方法,因其低的编码复杂度、易于操作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非规则 LDPC 的变量节点或者校验节点的自由度可以不一样,只要服从某 种分布即可。用一对参数(λ, ρ)式子表示非规则 LDPC,其中

代表了变量节点的自由度分布。而 

       代表了校验节点的自由度分布。更精确的讲,系数λi和ρi分别表示自由度为i的从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发出的边数所占的比例。

4.完整MATLAB

V

V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 回答1: 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是一种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编码技术。LDPC码具有高效的纠错能力和较低的误码率,因此在许多通信应用中广泛使用。为了评估LDPC码的性能,需要进行译码误码率仿真LDPC译码误码率仿真是通过模拟LDPC码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误码情况,来评估LDPC码的译码性能。在仿真中,需要确定LDPC码的编码参数(比如码长、信息位数、校验位数和校验矩阵等)以及通信信道的参数(如信噪比、噪声功率谱密度、码率等)。然后,将LDPC码进行编码,通过模拟传输过程将编码后的LDPC码发送到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码字进行译码,计算译码错误率。 在进行LDPC译码误码率仿真时,需要采用一定的错误矫正策略来减少误码的数量。常用的策略包括迭代译码、硬判决译码、软判决译码等。通过比较不同策略的误码率性能,可以选择最优的译码策略,提高LDPC码的译码性能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总之,LDPC译码误码率仿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评估方法,可以用来验证LDPC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可靠性和纠错性能,并对LDPC码的编码参数和译码策略进行优化。 ### 回答2: 自从Turbo码的提出以来,短的LDPC码一度被遗忘。但是,由于近年来LDPC码在高密度存储、数字电视、X(移动与WiFi混合网络)等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它们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误码率仿真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LDPC码本身是一种线性卷积码,可以使用矩阵乘法计算出码字。码长和码率要求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矩阵,因此需要评估每个矩阵的性能以选择最佳的一个。为此,需要进行误码率仿真。 使用MATLAB或Python等仿真工具,首先要设置好仿真环境,如信道模型、码字数量、SNR和仿真次数等。 一般推荐使用二进制对称信道(BSC)或二进制输入高斯信道(BEC)模型,因为它们可以很好地模拟实际通信信道的噪声和丢包率。 然后,将编码之后的二进制消息添加噪声,并且通过LDPC译码器进行解码。解码后的信息和原始消息进行比较,统计误码率和比特误码率。 调整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参数,如所选矩阵的列数、行数、码长和窗口大小等,以找到最佳的一组参数。这通常需要多次仿真实验和参数调整。 最后,通过误码率仿真可以分析出LDPC码的性能,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码长、码率、噪声和丢包率等参数的最佳选择。 ### 回答3: 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误码率仿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误码率测试方法,它是通过LDPC编码器和译码器进行实验来进行模拟仿真的。 在LDPC系统中,编码器将信息位转换为一个更长的编码序列,而译码器则对该序列进行解码并还原原始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误码率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反映了系统的可靠性。 误码率仿真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LDPC编码器和译码器的模型。这可以使用MATLAB仿真软件来实现。模型应该能够生成可变编码率和码字长度的编码序列,并能够模拟发送和接收误差。 2. 然后,需要确定信噪比(SNR)的范围和步长。SNR是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率,它决定了信号的质量。 3. 接下来,应该定义误码率的计算方式。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原始信息和译码器输出的信息序列,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差异。误码率可以表示为误码比例或误码率的百分比。 4. 然后,需要执行误码率仿真,并记录每个SNR值下的误码率数据。可以使用MATLAB的误码仿真工具箱来自动化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运行多次仿真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5. 最后,应该绘制误码率曲线来显示LDPC系统的性能。这个曲线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并帮助选择最适合的编码参数。 总而言之,LDPC译码误码率仿真是一个常重要的过程,能够帮助设计和优化LDPC系统的性能。通过正确的仿真流程和数据分析,可以确保实际系统的高可靠性和优秀的性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我爱C编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