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设计全流程:从准备到检查的详细指南

线路板设计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线路板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捷配线路板厂将详细介绍线路板设计所需提供的信息以及完整的设计基本流程。

线路板设计需提供的信息

原理图

一份完整的电子文档格式,能够生成正确的网表。原理图是线路板设计的基础蓝图,它清晰地展示了电路的连接关系和功能逻辑,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机械尺寸

需要明确提供定位装置的具体位置和方向识别信息,以及特定高度限位位置区域的识别。这些信息对于确保线路板在实际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BOM 清单

主要用于在原理图的基础上,确定并检查设备的指定封装信息。BOM 清单详细记录了线路板上所使用的各种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等信息,是采购和生产的重要参考文件。

接线指南

对特定信号的特殊要求进行说明,同时包括阻抗、层压等设计要求。接线指南为线路板的布线和电气性能设计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指导。

线路板设计的基本流程

初步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线路板设计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 组件库准备:在开始线路板设计前,必须准备好原理图 SCH 的元件库和 PCB 的元件库。虽然 Protel 自带一些库,但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最好根据所选设备的标准尺寸数据自行创建组件库。一般原则是先完成 PCB 的组件库,再进行 SCH 的组件库创建。PCB 元件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电路板的安装;而 SCH 组件库要求相对宽松,不过要特别注意定义引脚属性以及与 PCB 组件的对应关系,同时要留意标准库中的隐藏引脚。
  2. 原理图设计:完成组件库准备后,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完成后,就为后续的线路板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CB 结构设计

此步骤需依据确定的板面尺寸和各种机械定位要求,在 PCB 设计环境中绘制 PCB 表面。并按照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连接器、按钮 / 开关、数码管、指示器、输入输出接口、螺丝孔、安装孔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例如螺丝孔周围的范围通常为非布线区域)。特别要关注组件的实际尺寸(包括占用面积和高度)、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大小,以及设备放置的表面,以确保电路板不仅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还能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具备可行性和便利性。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前提下,应对设备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PCB 布局

  1. 原理图检查:在进行布局之前,务必确保原理图的正确性,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检查的项目包括电网、地网等。
  2. 布局注意事项:布局时要考虑设备放置的表面(特别是插件等)以及设备的放置方式(如直插式是水平还是垂直放置),以保障安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3. 网络表导入与布局:当上述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在原理图上生成网络表(通过 Design->CreateNetlist 操作),然后将网络表导入到 PCB 中(通过 Design->LoadNets 操作)。此时,可以看到完整的设备堆栈,并且引脚之间会有飞线提示连接关系,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设备布局。
  4. 布局原则功能区域划分:根据电气性能进行合理划分,一般可分为数字电路区域(有干扰且抗干扰)、模拟电路区域(怕干扰)、电源驱动区域(干扰源)。
    1. 功能电路集中:完成相同功能的电路,应尽可能靠近放置,并调整元件位置以确保连接最为简单。同时,调整功能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功能块之间的连接达到最简洁。
    2. 特殊元件考虑:对于高质量的部件,要考虑其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加热元件应与温度敏感元件分开放置,必要时还需考虑热对流措施;时钟发生器(如晶体或时钟)应尽可能靠近使用时钟的设备。
    3. 布局平衡有序:布局应追求平衡,做到稀疏有序,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或过于密集的情况。

布线

布线是整个线路板设计中最为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决定了 PCB 的性能。在 PCB 设计过程中,布线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

  1. 基本连接要求:确保线路连接是 PCB 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如果线路没有正确铺设,处于飞线状态,那么这样的线路板是不合格的,甚至可以说设计还未真正开始。
  2. 电气性能要求:在满足连接的基础上,要仔细调整布线,以达到最佳的电气性能,这是衡量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3. 美观要求: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布线应尽量做到整齐均匀、规范有序。美观的布线不仅便于测试和维护,还能提升线路板的整体品质。

布线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电源线和地线优先:正常情况下,应首先布线电源线和地线,以保障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和接地线的宽度,通常地线宽度应大于电源线宽度,且大于信号线宽度。一般信号线宽度为 0.2 - 0.3mm,最细可达到 0.05 - 0.07mm,电源线一般为 1.2 - 2.5mm。对于数字电路 PCB,可以采用宽地线形成环路,构建接地网(模拟电路的接地方式有所不同,不能如此使用)。
  2. 特殊线处理:对于要求较高的线(如高频线),输入和输出端的边缘应避免相邻平行,以防反射干扰。如有需要,可增加接地措施。两个相邻层的布线应相互垂直,以减少并联时易发生的寄生耦合。
  3. 时钟电路布线:振荡器外壳要接地,时钟线应尽可能短,避免随意布线。在时钟振荡电路下方以及特殊的高速逻辑电路部分,应增加接地面积,避免布置其他信号线,以使周围电场接近零。
  4. 布线角度选择:尽可能使用 45° 折线,避免使用 90° 折线,以减少高频信号的辐射(对于高线可使用双弧线)。
  5. 避免信号环路:任何信号线上都应尽量避免形成环路,若无法避免,环路应尽可能小。同时,信号线的通孔数量也要尽可能少。
  6. 关键线保护:关键线应尽可能短而粗,并在两侧添加保护。
  7. 信号传输方式:通过扁平电缆传输敏感信号和噪声场带信号时,应采用 “地线 - 信号 - 地线” 的方式提取。
  8. 测试点预留:应为关键信号保留测试点,以便于调试、生产和维护测试。
  9. 布线优化与接地处理:完成示意布线后,要对布线进行优化。在初始网络检查和 DRC 检查正确之后,对未布线区域进行接地处理,可以使用大面积铜层作为地线,将印刷电路板未使用的地方连接到地。或者制作多层板,使电源和地线各占一层。

添加泪珠

泪珠是指焊盘与线之间或线与导通孔之间的滴水状连接。在电路板设计中设置泪滴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当电路板受到较大外力时,避免导线与焊盘或导线与导通孔之间的接触点断开;二是使 PCB 电路板看起来更加美观。通常为了使焊盘更加坚固,防止在制作机械板时焊盘与焊丝之间发生断裂,会在焊盘与焊丝之间设置过渡带铜膜,因其形状类似泪珠,故称为泪珠。

检查

线路板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可以使用捷配DFM进行可制造性分析:

  1. 图层检查:首先检查 Keepout 图层、顶层、底层 topoverlay 和底部覆盖等图层,确保各图层信息准确无误。
  2. 电气规则检查:对通孔(检查是否存在 0 通孔等异常情况,以及通孔边界线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断开的网表、最小间距(一般要求为 10mil)、短路等参数进行逐一分析检查。
  3. 电源线和地线检查:重点检查电源线和地线的布局,确保滤波电容靠近芯片,以减少干扰。
  4. 网表检查:完成 PCB 后,重新加载网络标记,检查网表是否被修改,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5. 核心设备线路检查:检查核心设备的线路,确保线路连接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严格检查,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线路板,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