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PCB(FPC)的压合工艺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电路板的可靠性、柔韧性和电气性能。以下是压合工艺的关键参数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关键工艺参数
温度控制
层压温度:通常为160-200℃(根据材料类型调整),需保证树脂充分流动但不固化过度。
升温速率:缓慢升温(如2-5℃/min)避免热应力导致分层或翘曲。
压力控制
压力范围:10-30 kgf/cm²,需均匀施加以避免气泡或层间错位。
分段加压:先低压(如5 kgf/cm²)排出气泡,再高压固化。
时间参数
预压时间:5-15分钟(排出挥发物和气泡)。
全压固化时间:30-60分钟(确保树脂完全交联)。
材料选择
覆盖膜(Coverlay):聚酰亚胺(PI)或聚酯(PET)薄膜,厚度通常12.550μm。
胶粘剂:丙烯酸或环氧树脂,需匹配基材的CTE(热膨胀系数)。
环境控制
洁净度:无尘车间(Class 1000以下)防止杂质混入。
湿度:控制在40-60% RH以避免吸潮。
二、质量控制要点
层间对准
使用光学对位设备(如CCD)确保各层偏移量<50μm。
设计时预留对位靶标(Fiducial Mark)。
缺陷检测
气泡/分层:通过超声波扫描(SAT)或X-ray检查。
胶量均匀性:控制胶膜厚度公差(±5μm)。
电气性能验证
压合后测试阻抗(如差分线±10%公差)和绝缘电阻(>1GΩ)。
机械性能测试
弯曲测试:动态弯曲(如1万次以上,半径≤5mm)验证柔韧性。
剥离强度:胶层与铜箔的剥离力>0.5N/mm(IPC-6013标准)。
外观检查
表面无皱褶、胶溢出或异物,边缘无毛刺。
三、常见问题及对策
气泡/分层:优化真空压合工艺,提高胶膜流动性。
翘曲:调整升温曲线或采用对称层压结构平衡应力。
胶量不足:增加胶膜厚度或调整压合压力分布。
四、工艺优化方向
自动化控制:采用PLC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压力曲线。
材料创新:使用低CTE胶粘剂或高耐热基材(如液晶聚合物L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