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SS的K均值算法

本文介绍了K均值算法的基本流程、优缺点,并通过动画直观展示了算法过程。针对K均值算法对初始点敏感的缺点,提出了K-means++算法的优化策略,该策略旨在确保初始聚类中心间距离最大化。此外,还展示了如何在SPSS中实现K-means聚类,并给出了聚类结果。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前言

菜鸡学习数学建模


一、K均值算法是什么?

K-means聚类的算法流程:
一、指定需要划分的簇的个数K值(类的个数);
二、随机地选择K个数据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不一定要是我们的样本点) ;
三、计算其余的各个数据对象到这K个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把数据对象划归到距离它最近的那个中
心所处在的簇类中;
四、调整新类并且重新计算出新类的中心;
五、循环步骤三和四,看中心是否收敛(不变),如果收敛或达到迭代次数则停止循环;
六、结束。
K均值算法的流程图
优点:
(1)算法简单、快速。
(2)对处理大数据集,该算法是相对高效率的。
缺点:
(1)要求用户必须事先给出要生成的簇的数目k。()对初值敏感。
(3)对于孤立点数据敏感。

二、动画演示

1.网站

可视化K均值聚类网站

2.示例

确定初始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断更新得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不同的分类点结果不一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缺点解决(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选择初始聚类中心的基本原则是:初始的聚类中心之间的相互距离要尽可能的远。

一一算法描述如下:
(只对K一means算法“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这一步进行了优化)
步骤一:随机选取一个样本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步骤二:计算每个样本与当前已有聚类中心的最短距离(即与最近一个聚类中心的距离),这个值越大,表示被选取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较大;最后,用轮盘法(依据概率大小来进行抽选)选出下一个聚类中心;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直到选出K个聚类中心。选出初始点后,就继续使用标准的K-means算法了。

四、SPSS实现

首先导入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数据标准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K均值算法(实际是K均值++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变量和个案标注依据,设置好类别数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最终聚类中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及聚类结果(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没有总结,嘿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